2010亚太设计师设计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享“亚太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高峰论坛”ODC设计研发中心——张秀虎推荐大师——安藤忠雄分享“亚太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高峰论坛”时间:2010年10月10日-11日地点:国家会议中心参与人数:20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和业界精英参与了此次大会。活动宗旨:•沟通设计理念,•展示设计成果,•启迪设计思路,•拓展设计资源,•促进室内建筑设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亚太地区设计的发展献计献策。设计生活创意未来活动主题:国际高峰论坛由主论坛和分论坛组成:10月10日一、主论坛:设计师未来创意的全球化问题。主持人:郑曙旸。演讲人:徐朋(中国)、安藤忠雄(日本)、保罗•安德鲁(法国)、弗兰克•皮特(英国)、汤姆•约翰逊(美国)、蔡家声(新加坡)、高祥生(中国)。二、分论坛:10月11日1、展陈及体育建筑空间设计论坛,主持人:吴晞,演讲人:沈立东(中国)、aurelienpasquier(法国)、约翰•宝林(澳大利亚)、王敏(中国)、顾宇(中国)。2、酒店建筑空间设计,论坛主持人:罗劲。演讲人:王琼(中国)、季裕棠(美国)、马怡西(中国)、梁景华(中国香港)、伯特里克.赖利。3、交通及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论坛主持人:陈俊伊、来增祥。演讲人:李俊瑞(中国)、潘鸿彬(中国香港)、姜峰(中国)、迫庆一郎(日本)、李怀生(中国)、李杰峰(中国)。4、光环境及照明设计,论坛主持人:詹庆旋。演讲人:面出熏(日本)、荣浩磊(中国)、郑见伟(中国)、许东亮(中国)、曾文垲、袁宗南。5、家居设计论坛主持人:史南桥。演讲人:陈志斌(中国)、梁志天(中国香港)、谭精忠(中国台湾)、安东(委内瑞拉)、乔·桑亚(泰国)、松原弘典(日本)。6、室内建筑设计教育论坛主持人:潘召南。演讲人:郑曙旸(中国)、余静赣(中国)、吉安•佛朗哥•加斯帕里尼(意大利)、松本直司(日本)、王铁(中国)、邵健(中国)、张月(中国)、徐秀卿(韩国)。参会感想:“设计生活创意未来”我个人的理解是:设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设计需要创意,创意关呼设计的未来、关呼生活的未来,设计将改变城市的未来和我们的生活。“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论坛中多位大师也多次提到这个概念。其中汤姆·约翰逊先生从技术层面强调,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在低碳设计上做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低碳概念已经是全球化的概念,仅靠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最终达成低碳的目标都是不现实的,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举例:卫生间采光、双开水龙头、空气能热水器、无纸办公)安藤忠雄大师在演讲中说“将来亚洲可能成为世界的中心,要靠我们全体设计师的努力。”这一席话让我深感要做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众所周知,社会是设计艺术生长的土壤,脱离社会的设计艺术最终是走不下去的,因此,对于每一个设计师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现代设计史上,曾经在美国红极一时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最终被淘汰,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这或多或少是与这种制度本身忽视社会责任感相互关联的。与此相反,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设计、低碳生活,正是对以上制度和现象的反思,也是更多设计师注重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据了解,很多国外设计师都具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一位Mephis(孟菲斯)成员曾经说过一段看似有趣的话:“我对那些有汽车有洋房的人并不关心,因为他们什么都有了,什么都能够靠买来解决。我关心的是那些住在穷人区,生活质量亟待改善的人们的状况。”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亲听大师们的思想,共同思考和探讨“设计生活创意未来”的主题,对于自身设计高度的提升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希望我的分享同样能够带给各位同仁或多或少的收获。推荐大师——安藤忠雄思想发展: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住吉的长屋外观住吉的长屋平面中庭小孩房起居室餐厅卫生间主卧中庭住吉的长屋轴侧图住吉的长屋实景思想发展: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思想发展: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Time’sTime’s思想发展: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Egg与地层空间space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城市蛋建筑构成三要素1.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2.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3.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经典语录: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只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光和风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入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又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空间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个体意识的印记1.原省的风景是一种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是在幽暗空间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3.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4.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5.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立场1.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3.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4.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5.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墙的意愿1.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2.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3.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4.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5.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纯质的层叠的风景1.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2.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3.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4.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5.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着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