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_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北师大版_哲学与人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一切从实际出发§2、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第一单元一、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第一课一、物质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它经历了由萌芽、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本原”、“基质”、“统一性”:火、土、气、水、原子等。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和“八卦说”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既伊奥尼亚学派,这个学派提出了最初的物质观。他们认为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万物由它产生,万物毁灭之后又回到它之中,他们称这个东西为“始基”,并努力探索这个始基是什么以及如何转化成万物的。古希腊朴素唯物论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泰勒士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都是由水演化而成的,“水”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物质概念。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士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者”是万物的始基,它是一种混沌状态的具体物质,它没有固定的边界,没有固定的性质和固定形态,在它内部蕴藏着一种对立倾向,能生化一切。古希腊朴素唯物论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始基是“无限者”古希腊朴素唯物论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一切物体都是空气的变形,火是稀薄化了的空气,水是浓厚化了的空气,土和石头是更加浓厚化了的空气。古希腊朴素唯物论伊奥尼亚学派物质观的总结者▲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他说:“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朴素唯物论伊奥尼亚学派的共同观点是:万物的始基是某种可感知的具体物质,万物就是这种原始物质的各种变形,这种观点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但它的缺陷是把物质本身与具体物质形态混同起来了,没有达到科学的抽象,也缺乏科学的论证。如何评价古希腊伊奥尼亚学派的朴素唯物论观点?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五行”观念在西周初期就已出现,较早的资料主要保存在《左传》《国语》《尚书·洪范》等书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火土水金木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五行”说的观点?“五行”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因素,“五行说”虽被后来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家神秘化,但它的合理因素,一直被保存下来,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八卦说阴阳的最初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中国古代的阴阳、八卦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伯阳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中国古代的阴阳、八卦说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两两分别组合,就构成了64卦384爻。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中国的“五行说”和“阴阳说”以及“八卦说”也都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来给物质下定义的,同样具有朴素的性质。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形而上学的物质观。19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揭示,自然界各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而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认识已经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人们由此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就以此为根据,把当时自然科学对物质的认识照搬到哲学中来。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基本观点原子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基本观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同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一定的自然科学的材料为根据,克服了自发的猜测的性质,并以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反对宗教唯心主义,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进步,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但是,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思维,它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局限性人钟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霍布斯机械性人是机器首先,机械性,把物质世界都看作是机械运动,霍布斯认为人就象一架机器,心脏就象上足的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等等。盲人摸象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局限性形而上学性其次,形而上学性,认为原子是不变的,原子是物质的最终层次。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不彻底性世界观历史观第三,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里陷入了唯心主义。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既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又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一、物质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1、物质范畴的含义2、物质范畴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在人类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又依据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把这一路线推向前进;把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上的唯物论与历史观上的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了科学的哲学物质范畴。物质范畴的含义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恩选集》第3卷第556页)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物质范畴的含义列宁又在新的条件下,总结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新成就,特别是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等更小的物质微粒,电子的质量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某些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等新的发现,制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列宁在批判“原子非物质化”、“物质消失了”的错误观点时,给“物质”下了科学的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一、物质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1、物质范畴的含义2、物质范畴的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的意义二元论迪卡尔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知识世界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世界多元论波普列宁的物质质概念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对关系来进行定义的。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物质、规定物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根本之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而且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只有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出发,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实质。这个定义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这个定义肯定了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即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时,这一定义还表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原问题的范围内才是绝对的;超出这一范围,二者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因为意识作为物质的反映,是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的。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可知论反映论不可知论先验论物质范畴的意义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是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赋予知识以普遍性必然性的范畴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先验论割断人们的认识同感觉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必然否认认识同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联系,从而把认识变成与生俱来的、主观自生的。先验论是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的理论基础。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是客观实在,但同时它又是人们认识的对象,它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所感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说,人们能够通过意识去把握物质,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感觉感知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思维去把握世界的本质。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有许多难以感知的事物,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不可以认识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必定为人们所认识。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世界上只存在着尚未认识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原子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的意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又把它归结为某些永恒不变的具体物质的具体属性,因而经不起实践和科学发展的考验,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进攻。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在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具体形态和具体属性中把“客观实在”作为物质的共性,在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坚持“客观实在”这一物质的“永恒特性”,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直观性、机械性和自我封闭性。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宏观领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微观领域核酸DN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生命世界二、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第一课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一个人不从实际出发,可以葬送一个国家的前途,宋襄公大概就属于这类人。问题: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