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知识的来源、效力和标准问题“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邈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冬夜书示子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第二,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三,实践还改造了人们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感性认识二、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特点、形式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硬!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苹果(知觉)=红+甜+硬+……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知觉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表象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2、理性认识、特点、形式理性认识: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概念理性认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判断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推理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有些水果是苹果所有的苹果是水果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抽象性: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垂青那个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悟性不能直观,感觉不能思维。惟有二者联系,始能发生认识。——康德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思维无感性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康德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割裂4、感性认识有效地上升为理性认识(1)掌握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1、更为重要的阶段(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2、认识如何有效地回到实践中去?第一,认识、理论必须正确;第二,对认识和理论有正确的理解和解读,并在实践中将其具体化为措施、方法等,使之有可操作性;第三,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第四,为民众所理解和掌握。“所谓能思者,养成清楚之头脑,并有肝胆说出其思想。所谓能行者,做事担得起责任,把肩膀直起来,万斤担子我来当。”号孟邻,浙江余姚人。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总务长、代理校长等。1930年12月至1945年9月,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蒋梦麟(1886—1964)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