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分类学鸟类的分类根据进化系统分类分为2个亚纲,4个总目,28个目。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构造特征,大致分为走禽、游禽、涉禽、鸠鸽、鹑鸡、猛禽、攀禽和鸣禽八个主要的生态类群。全世界鸟类共为9200种(郑作新,2000)。中国有记录的为1253种(郑作新,2000)。包含21目,81科。除走禽类以外,具有其它7个生态类群的鸟类。各鸟类生态类群所包含的目别生态类群所包括的鸟类目别走禽类:鸵形目、几维目、共鸟形目、美洲鸵目和鹤鸵目游禽类:潜鸟目、鸊鷉目、鸌形目、企鹅目、鹈形目、雁形目、鸥形目涉禽类: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鸠鸽类:鸽形目鹑鸡类:鸡形目猛禽类:隼形目、鸮形目攀禽类:鹃形目、夜鹰目、雨燕目、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目、鴷形目、鼠鸟目鸣禽类:雀形目第一节鸟类分类的基本知识一、鸟类外部形态描述术语水鸟外形图头部颈部躯干部喙(嘴)翼脚尾陆鸟外形图头部颈部躯干部喙(嘴)翼脚尾翼的类型翼上的羽毛正羽的结构正羽(contourfeather),亦称翮羽,为大型羽片,由羽轴(scapeofshaft)、羽片(vaneofweb)(翈,xia)、副羽(afterfeather)、上脐(upperumbilicus)和下脐(lowerumbilicus)构成。冠羽:指头上特别延长的羽毛。饰羽:通常指只在繁殖期才具有的长羽毛。鸟趾的不同类型鸟蹼的不同类型尾的类型尾的类型第二节鸟类的亚纲与总目不同的学者对鸟类的分类有不同的意见,单就鸟类的总数就可相差近千种之多,目和科的划分也是互有差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早期,查理士·西伯来(CharlesC.Sibley)应用DNA杂交技术对鸟类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进行了详尽研究,共做了总12000个鸟类的DNA/DNA杂交试验,并于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新的分类体系,在新的分类中,过去认为较高等的攀禽被降为较低等的类群,而且被划分成很多的目,而原本认为较原始的水禽则多变成了较高等的类群,而且游禽、涉禽和猛禽多被合并入鹳形目及鹤形目。鸟类新的分类更加准确地表达了不同鸟类之间的血缘关系,但在应用中,人们通常还是以传统分类为主。Petertal分类系统平胸小纲:Ratitae鸵形目、共形目鸡形小纲:Galloanserae凤冠雉目、鸡形目、雁形目三趾鹑小纲:Turnaves三趾鹑目鴷小纲:Picae鴷形目佛法僧小纲:Coraciae鹟鴷目、犀鸟目、戴胜目、咬鹃目、佛法僧目鼠鸟小纲:Coliae鼠鸟目燕雀小纲:Passerae鹃形目、鹦形目、雨燕目、蕉鹃目、鸮形目、鸽形目、鹤形目、鹳形目(鸻亚目、鹳亚目)、雀形目我国常用分类系统齿颚总目Odontognathae(化石)古颚总目Palaeeognathae(走禽)鸵形目、几维目、美洲鸵目、鹤鸵目、共鸟形目企鹅(楔翼)总目Impennes企鹅目新(今)颚总目Neognathae游禽:潜鸟目、鸊鷉目、鸌形目、鹈形目、雁形目、鸥形目涉禽: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鸠鸽:鸽形目鹑鸡:鸡形目猛禽:隼形目、鸮形目攀禽:鹃形目、夜鹰目、雨燕目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目、鴷形目、鼠鸟目鸣禽:雀形目鸟纲古鸟亚纲今鸟亚纲始鸟下纲平胸小纲鸵形目、共鸟形目鸡雁小纲鸡形总目:凤冠雉目、鸡形目雁形总目:雁形目三趾鹑亚纲三趾鹑小纲三趾鹑目新鸟下纲鴷小纲鴷形目佛法僧小纲鹟鴷总目:鹟鴷目犀鸟总目:犀鸟目、戴胜目佛法僧总目:咬鹃目、佛法僧目鼠鸟小纲鼠鸟目雀小纲鹃总目:鹃形目鹦总目:鹦形目雨燕总目:雨燕目、蜂鸟目鸮总目:蕉鹃目、鸮形目雀总目:鸽形目、鹤形目、鹳形目、雀形目DNA杂交的分类系统(CharlesC.Sibley)鸟类分为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和新鸟亚纲(Neornithes)(也称为今鸟亚纲)。表6—1为古鸟亚纲和新鸟亚纲的主要区别。表6—1.古鸟亚纲和新鸟亚纲的形态比较形态特征古鸟亚纲新鸟亚纲牙齿有大多不存在肋骨具钩状突无大多发达胸骨具龙骨突无大多发达掌骨不并合相互并合指端有爪无爪尾综骨无大多存在古鸟亚纲为早已灭绝的化石种类,如始祖鸟Archaeopteryxlithogrdphica,距今约1.5亿年。新鸟亚纲可分为四个总目:1.上下颌具齿………齿颚总目Odontognathae上下颌无齿………………………22.龙骨突不发达……古颚总目Palaeeognathae龙骨突发达…………………………33.翼大多发达,具飞羽………新(今)颚总目Neognathae翼为鳍状,不具飞羽而被以鳞片状短羽……………企鹅(楔翼)总目Impennes在新鸟亚纲中,齿颚总目(Odontognathae)包括黄昏鸟目(Hesperornithiformes)和鱼鸟目(Ichthyornithiformes),全部为化石,如黄昏鸟(Hesperornisregalis)和鱼鸟(Ichthyornisvictor)。现存鸟类共有三个总目,全部属于新鸟亚纲。第三节平胸总目(Ratitae)1、体型大,足趾减至2一3趾,粗壮善奔跑。2、翼退化,不具龙骨突、尾综骨和尾脂腺。3、全身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和裸区之别),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成羽片。4、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平胸总目分目检索表1.足仅具二趾…………………………………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足至少具三趾…………………………………………………22.足具四趾:三前一后;羽呈毛状;鼻孔位近嘴端…几维目(无翼目)Apterygiformes足具三趾或四趾;羽不呈毛状;鼻孔位置不近嘴端……………33.足具三趾,均向前;翼退化;体形大,长达90厘米以上…………………………………………………………………4足具四趾,大趾或不存在;翼短圆;体形似鹑,长达不及55厘米…………………………………………共鸟形目Tinamiformes4.跗跖被盾状鳞;副羽不存在;颈部被羽……美洲鸵目Rheiformes跗跖被网状鳞;副羽发达;颈部被羽或裸出…鹤鸵目Casuariiformes1.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鸵鸟科(Struthionidae)只有鸵鸟一种,是大家最熟悉的走禽,也是现存最大的鸟,身高可达2.5米,体重达135千克,卵重超过1.3千克。鸵鸟主要产于非洲,但在史前时期曾经出现在中国。鸵鸟擅长奔跑,腿部裸露,只有两个脚趾。鸵鸟(Ostrich)(Struthiocamelus)即非洲鸵鸟,足仅具二趾,适于沙漠生活,奔跑时扇翼相助,一步可跨8m,时速达60km。2.美洲鸵目Rheiformes:美洲鸵科Rheidae美洲鸵鸟科(Rheidae),分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大美洲鸵是美洲最大的鸟,但比鸵鸟要小得多,体重只有25千克。小美洲驼体型更小,是体型最小的大型走禽。美洲鸵鸟有三个脚趾,又被称作三趾鸵鸟,虽然也不会飞,翼却比较发达。美洲鸵鸟(Rhea)(Rheaamericana)足具三趾,均向前;翼退化;体形大,长达90厘米以上。跗跖被盾状鳞;副羽不存在;颈部被羽。分布:巴西亚马孙河以南到阿根廷中部的草原和丘陵地带。不迁徙。美洲小鸵Rheapennata体长约120厘米。重约20-30千克。尾羽退化。足三趾,善奔跑。分布:巴西亚马孙河以南到阿根廷中部的草原和丘陵地带。不迁徙。3.鹤鸵目Casuariiformes鹤鸵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鸵鸟,翼非常退化,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翅膀更加退化。鹤鸵目和美洲鸵鸟一样,也有三个脚趾。鹤鸵目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等地,有两科四种。鹤鸵科Casuariidae有鹤鸵,单垂鹤鸵和侏鹤鸵三种,栖息于热带森林中,其中鹤鸵分布于新几内亚岛南部和澳洲东北部以及附近岛屿,另外两种分布限于新几内亚。鹤鸵又叫食火鸡,头顶上有角质盔,内趾有一长而锋利的爪,据说可以踢死人。鸸鹋科Dromaiidae只有鸸鹋一种,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种类,栖息于开阔地带,也以擅长奔跑而著名。鸸鹋也被称作澳洲鸵鸟,是澳洲的特产,并成为了澳洲国徽的图案。鹤鸵(Cassowarry)Casuariuscasuarius又叫双垂鹤鸵,食火鸡。体长约183厘米。足具三趾,均向前;翼退化;体形大,长达90厘米以上,跗跖被网状鳞;副羽发达;雌性颈部被羽而雄性颈部裸出。分布: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雨林中。不迁徙。鸸鹋(Emu)Dromaiusnovaehollandiae又名澳洲鸵鸟。足具三趾,均向前;翼退化;体形大,长达90厘米以上,跗跖被网状鳞;副羽发达。4.几维目(无翼目)Apterygiformes无翼鸟科(Apterygidae)又叫几维或鹬鸵,有无翼鸟属一属三种。几维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象征。几维是鸟类中最奇特的一类:几维的翼高度退化,外观上不可见;几维的羽毛看起来就象兽毛;几维象兽类一样在夜间活动,并且有发达的嗅觉,嘴边还有灵敏的触须;几维的卵重达0.5千克,占体重的1/4。褐几维Apteryxaustralis足具四趾,三前一后;羽呈毛状;鼻孔位近嘴端。新西兰的国鸟5.(共鸟)形目Tinamiformes:只有[共鸟]科(Tinamidae)1科46种。不是典型的走禽,同时具有平胸类和突胸类的特点,虽然也善于奔跑,但却能做短距离的飞翔。是古颚总目中比较成功的类群,分布于遍及拉丁美洲,并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但有些分布于人口密集地区的种类生存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比如孤现在已经属于濒危物种。孤(共鸟)Tinamussolitarius足具四趾,大趾或不存在;翼短圆;体形似鹑,长不及55厘米。凤头[共鸟]Eudromiaelegans体长约40厘米。具冠羽;可以在开阔地区快速奔跑,但受惊扰时只是蹲伏地隐蔽起来;一般独居;雄鸟孵卵,雏鸟为早成鸟。分布:阿根廷和智利东部的开阔地带,干旱的草原,灌丛和树林中。不迁徙。又称楔翼总目。1科(企鹅科Spheniscidae)6属18种。全部为不会飞翔而擅长游泳和潜水的海洋鸟类。体羽呈鳞片状,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企鹅通常被当作是南极的象征,但企鹅最多的种类却分布在南温带,其中南大洋中的岛屿,南美洲和新西兰都比较多,在这里有6属13种企鹅营巢,而在南极大陆沿岸营巢的企鹅只有2属4种,亚南极有2属2种,而南极的特有种则只有皇企鹅,阿德利企鹅和南极企鹅三种,另外产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第四节企鹅总目(Impennes)1、无飞翔能力而高度适应于游泳生活。2、体形流线型,前肢鳍状。3、羽毛短而弯曲,成鳞片状。4、尾短,腿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5、骨骼沉重不充气,龙骨突发达,利于前肢划水。6、皮下脂肪发达,利于在寒冷地区和在水中保温。皇企鹅(Aptenodytesforsteri)是企鹅当中个体最大的物种。身高1米以上,有记录达170厘米,体重可超过30千克,是唯一在南极大陆沿岸一带过冬的鸟类,并在冬季繁殖,皇企鹅每次只产一枚卵,孵化时由雄企鹅将其放在两脚的蹼上并用肚皮盖住,此其间,雄企鹅停止进食,完全靠脂肪维持生命,直到幼企鹅孵出,其体重可减轻1/3。估计现存220,000只左右。分布:南极大陆沿岸。部分迁徙。王企鹅(Aptenodytespatagonica)体型较皇企鹅稍小些,90厘米左右,嘴则比较长,颜色更加鲜艳。估计现存2,000,000只左右。分布:南大洋一带及亚南极地区,最北可到新西兰。不迁徙。阿德利企鹅(AdeliePenguin)Pygoscelisadeliae全长70厘米左右。眼圈为白色。阿德利企鹅的名称来源于南极大陆的阿德利地。阿德利企鹅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企鹅。其繁殖季节在夏季,雌企鹅每次产2枚蛋,雌企鹅孵蛋,孵蛋期为两个来月,通常只有一只小企鹅成活,小企鹅2个月大即可下水游泳。估计现存2,500,000只左右。南极企鹅Pygoscelisantarctica最明显的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条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