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舞蹈歌舞伎歌舞伎是有着约400年历史的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戏剧。它最初是一种女性的舞蹈表演(歌舞伎舞),但不久便发展成为剧中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扮演的戏剧。歌舞伎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化妆、豪华的服饰、大规模的舞台装置以及夸张且规范化的演技等,但也正因为如此,演员本身的艺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兰平物狂」剧照剧中主人公兰平(照片中央)对战镜头歌舞伎发音为“KABUKI”。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台戏剧,其三个字分别代表歌曲、舞蹈和演技。它是江户时期(1603年至1868年)由商人文化孕育而生的日本传统舞台艺术。歌舞伎早先用三弦乐器伴奏,并综合了“能”、“狂言”等先前的舞蹈,音乐,话剧于一身,之后又融入了18世纪非常受欢迎的人形净琉璃的剧目。「红叶狩」剧中英勇威武的大力山神歌舞伎的特点在于其押韵的台词、奇妙的舞蹈、悦耳的音乐、豪华的服饰、多彩的妆粉以及其他精心设计的饰物、大规模的舞台装置以及夸张且规范化的演技等。但也正因为如此,演员本身的演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歌舞伎专用的剧场,在观众席中有演员上场专用“花道”和可以瞬间转换的“旋转舞台”等独特的舞台结构。「歌舞伎」表演场景雅乐雅乐是宫廷中流传的日本最古老的演艺,它由管弦乐和舞蹈两部分构成,其管弦乐队由横笛、笙、筚篥、琵琶、筝、鼓等乐器组成。雅乐表演场景日本雅乐在表演时没有指挥,用鼓来打节奏,且鼓置在舞台的两侧。其舞台地板上是用绿色地毯。演唱家与舞蹈家是穿红色服装在舞台左侧演出。而伴奏演奏家穿着偏蓝色的服装在舞台右侧演出。因此得知红色,绿色,蓝色是古老的日本人文化所喜爱的颜色。这与中国喜爱红色,黄色,蓝色是有所不同的。雅乐的管弦乐奏被认为是保留着世界上最早的交响乐队形式起源于约1300年前并流传至今的典型的雅乐舞蹈「太平乐」据说那是武士祈求和平的舞蹈能乐能乐原来是一种宗教仪式,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日本代表性的传统舞台艺术。穿戴日本传统服饰的表演者为了掩饰自己的表情,戴上面具或者无表情地表演情趣盎然的传统舞蹈。它结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的舞台美学表演,在日本传统艺术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剧本质上是一种舞剧,剧本乃是用来创造舞蹈动作的背景。能剧的主旨不在戏剧行动的呈现,它所致力的毋宁在以抒情的形式表达一种情境。所有的能剧都以一场舞蹈为极致,之前的台词主要的功用在为此一高潮预为铺设。新创剧目「安倍晴明」能剧的表演者是扮演一种叙述故事的角色,能剧中的对话极少,动作、音乐都祇是个大概象征,其中几无事件的发生,表演者多是以某种形式的譬喻来表达具体的概念,故必需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才能明了表演者所表达的内容。演员梅若慎太朗能剧的演出以捕捉意境或情感的精髓为目标,一段情节往往费时长久,精采的部份则出以极端特定风格化的静止姿势与体态。演出时的举手投足、吐气语调等都遵照既定规则。乐团主司配乐,并且控制每个姿态持续的时间。能剧是世界上剧场条件最经细心控制的表演方式之一,而产生一种繁缛典礼或仪式的总体效果。演员梅若六郎能剧的形体动作有着强烈的风格化和特定形式。每种动作和做手俱有其指定的意义,也同时能反映出角色的情感反应。有时候一些微小的动作可以藉以作为故事叙述,而其它大部份均强烈的动作。一般而言,能剧的形体是简洁抽象而抑压的。图为老师指导演员进行舞台练习文乐――日本的传统戏剧18世纪初起源于大阪的「文乐」是日本典型的木偶戏,是与「能」、「歌舞伎」并列的日本三大戏剧之一。表演时配有道白艺人的旁白和三弦琴音乐。2002年5月国立剧场文乐公演时「菅原传授手习鉴」的剧照文乐是由3名木偶剧艺人表演的“木偶剧”,主角木偶由3名木偶剧艺人共同操弄。三味线伴奏与台词朗读配合栩栩如生的木偶动作,再加上绚丽多姿的木偶戏装,无论谁看了之后,都会对惟妙惟肖的表演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乐多以武士传说以及民间真实故事为题材,木偶人衣装华丽,舞台场景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但是,文乐所表演的却多是悲剧故事,描述的都是超出常理的人生挫折、感情纠葛等等,例如,单思女子的悲哀恋情,为以身殉主的儿子感到荣光又因痛失爱子而悲戚的武士的内心矛盾,等等。在大众艺术盛行的大阪有专门上演文乐的剧场-国立文乐剧场,定期(隔月)举行文乐的公演。在文乐中,一具木偶的头部与右手、左手、双脚分别由三个人来操纵操纵木偶时穿的盒形木屐文乐的演艺原本是通过师徒传承而延续的,后来,自1972年起,开始通过国立剧场中设立的培养机构来对文乐演艺人材进行培养。有志者在作为研修生接受两年的课程后,被正式承认为技艺员。研修结束后开始拜师,从此以后,不是由师傅手把手地教,而是按传统的习艺方法,即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动作来掌握文乐演艺。「梅王丸」角色狂言「狂言」是日本最早的台词剧,它与「能」有着很深的缘连,原先是「能」演出时的幕间戏。相对于以深沉题材为主的「能」,「狂言」的题材大多接近生活,如日常琐事中的笑噱和讽刺等。「狂言」表演场景琉球舞蹈琉球舞蹈最早是15世纪前后冲绳(当时的琉球王国)为款待来自中国的使节的宫廷舞蹈,其特点是动作抑制,舞者通过内在的高昂和外在的克制来表现舞曲所蕴含的情感。舞蹈「KASEKAKE」手持纺具表现少女为远方的恋人织布时的深情乡村歌舞伎―――山村土地孕育的传统演艺「桧枝岐歌舞伎」这是一种由乡村民众表演的戏剧,据说它最初是从模仿形成于17世纪初的演剧「歌舞伎」开始的。乡村歌舞伎是一种娱乐,同时也是社区各种节庆、祭典等不可缺少的演艺。歌舞伎中所有的角色通常都由男演员扮演,但据说在乡村歌舞伎中女角色理所当然地是由妇女来演的。日本曾经出现很多具有地方风情特色的乡村歌舞伎,但留存至今的却不多了。当剧情达到最高潮的时候,演员停止动作并象一尊雕塑般地造型亮相。对于演员来说,这是最精彩的场面。迎接神灵时的音乐和舞蹈「HAYASHI」「HAYASHI」是人们在节庆或祭典上以音乐和舞蹈来迎接神灵并祈求地肥人旺的歌舞形式。如今,在日本各地的城镇农村仍流存着具有各地方特色的「HAYASHI」。贯井BAYASHI第一和第二排的是带着丑怪或动物面具的舞蹈者,第三和第四排的是鼓、钲、笛的演奏者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