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建筑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博物馆19世纪建筑变迁时代背景主要理论与流派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新建筑的启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美丽的动感——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与传统分手格拉斯哥学派未来主义德国马车——制造联盟新建筑运动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主要建筑师分离派老师——瓦格纳未来主义战士——圣伊里亚英国建筑师——麦金托什工美运动的创始人——莫里斯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路易·沙利文(1856-1924)贝尔拉格主要建筑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维也纳分离派会馆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居埃尔公园维也纳邮政储金银行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19世纪后期急速发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他们使用铁的全框架结构,使楼房层数超过10层甚至更高。由于争速度、重时效、尽量扩大利润是当时压倒一切的宗旨,传统的学院派建筑观念被暂时搁置和淡化了。这使得楼房的立面大为净化和简化。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芝加哥学派”中最著名的建筑师是路易.沙利文。“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认真解决新高层商业建筑的功能需要,创造了具有新风格新样式的新建筑。但是,由于当时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它们缺少历史传统,也就是缺少文化,没有深度,没有份量,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在特殊地点和时间为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使这个学派只存于芝加哥一地,十余年间便烟消云散了。路易.沙利文本人也由于任务稀少,竟致破产,于1924年在潦倒中故去。“芝加哥学派”的昙花一现和沙利文的潦倒而卒表明: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统的建筑观念和潮流在美国仍然相当强大,不易改变。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建筑的大潮势不可挡。新建筑的启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在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拉斯金——莫里斯的“美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享用的工艺品”的主张影响下,英国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工艺品生产机构。1888年英国一批艺术家与技师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定期举办国际性展览会,并出版了《艺术工作室》杂志。拉斯金——莫里斯的工艺美术思想广泛传播并影响欧美各国。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教训,因而设计;思想的发展演变快于英国,后来居上。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有:魏布设计的莫里斯红屋和美国甘布尔兄弟设计的甘布尔住宅。美丽的动感——新艺术运动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19世纪最后10年和20世纪前10年,欧洲大陆出现了名为“新艺术派”的实用美术方面的新潮流。新艺术运动的最初的中心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新艺术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家具、灯具、广告画、壁纸和室内装饰中,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莫里斯红屋甘布尔住宅布鲁塞尔让松街6号住宅“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表现在: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冷硬的金属材料看起来柔化了,结构显出韵律感。“新艺术派”建筑是努力使工业艺术与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的一次尝试。代表建筑有戈地设计的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和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让松街6号住宅、索尔威旅馆等。维也纳分离派——与传统分手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产物。由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的学生奥别列兹、霍夫曼与画家克里木特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的团体,意思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瓦格纳在1895年出版的专著《论现代建筑》中提出:新建筑要来自生活,表现当代生活。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不可能美,主张坦率地运用工业提供的建筑材料,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风格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瓦格纳的观念和作品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他的作品还带有由旧转新的痕迹,而他的学生则有意同传统划清界线。他们的作品不但各自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很强的感染力,甚至初具19世纪20年代“方盒子”建筑的雏形。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作品有: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维也纳美国酒巴间、维也纳米歇尔广场等。索尔威旅馆维也纳美国酒巴间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维也纳米歇尔广场格拉斯哥学派由英国建筑师麦金托什和他的三个伙伴组成。他们主张建筑应顺应形势,不再反对机器和工业,也抛弃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曲线为主的装饰手法,改用直线和简明快洁的色彩。室内设计常用白色墙面,家具以黑白两色为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格拉斯哥学派的设计超出了流行的风格,打破了长期以来英国设计界的沉闷气氛。格拉斯哥学派的还对维也纳分离派有过影响。格拉斯哥学派的主要建筑有:风山住宅、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等。风山住宅未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前数年,意大利出现了一种名为“未来主义”的社会思潮。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界各领域的冠以“未来主义”名称的宣言纷纷发表。1914年7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筑师圣伊里亚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认为: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更迭变化只是形式的改变。因为人类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深刻改变,而现在这种改变却出现了,因此,未来的城市应该有大的旅馆、火车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场、明亮的画廊、笔直的道路以及对我们还有用的古迹和废墟……在混凝土、钢和玻璃组成的建筑物上,没有图画和雕塑,只有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形给人以美。这样的建筑物将是粗犷的像机器一样简单,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城市的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的步行道和快速输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筑艺术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也就是说,使物质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不仅如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等。德国马车——制造联盟在西欧各国中,德国原是一个后进国家,德国人在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时很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当经济实力增长以后,为了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已被刮分过的世界市场,他们特别注意改进产品质量,其中主要的一环便是改进产品的设计。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为了改进产品设计,德国人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德国建筑师穆台休斯在对英国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发展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后,于1907年成立了“德国制造联盟”。“德国制造联盟”的宗旨是促进企业界同美术家、建筑师之间的共同活动以推动设计改革,目标是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和建筑质量,肯定标准化和用机器大量生产的方式,而设计者的任务是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尽善尽美。“德国制造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活动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拥有贝伦斯等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同时培养和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家,其中有后来“现代建筑”的旗手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另一旗手勒柯布西耶在德国考察时,也受到了“德国制造联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德国制造联盟”继续积极活动,1927年它在斯图加特举办的一次住宅建筑展览是现代建筑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德国制造联盟”至此解散。“德国制造联盟”及有关的一些建筑师的活动为20年代的建筑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国的建筑创新活动引起了更加广泛的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反响。至今“德国制造联盟”的宗旨仍在影响着德国人的设计工作。新建筑运动世纪转折前后,西欧大部分地区不但先后发生产业革命,出现工业化的经济技术基础,而且渐次出现社会文化方面的大变动,进入20世纪的门槛,一种新的属于20世纪特有的现代文明渐渐成形。在这样的情势下,建筑文化全面变革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陆续成熟,在西欧发达地区,不只是建筑的经济和技术因素要求变革,而且社会对建筑的新的精神和审美要求也推动建筑师在创伤中进行创新试验。这一时期在西欧的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巴黎、维也纳、柏林以及米兰、巴塞罗那等地,建筑师中涌现了这样那样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汇款单新探索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努力和影响超越了城市和国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20世纪初年便在西欧地区形成彼此呼应的创新潮流。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新派建筑师向原有的传统建筑观念发起一阵又一阵的冲击,为后一阶段的建筑变革打下了广泛的基础。这一时期是19世纪的建筑到20世纪的建筑的蜕变转换时期。这些建筑师的思想和业绩对后来的反映20世纪特点而与历史上一切建筑相区别的建筑有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作“新建筑运动”。表现派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例如,画家心目中认为天空是蓝色的,他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把天空都画作蓝色的。绘画中的马,有时画成红色的,有时又画成蓝色的,一切都取决于画家主观的“表现”的需要,他们的目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励。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大战后出现了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EricMendelsohn,1889-1953)在二十年代设计过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19-1920年建成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EinsteinTower,Potsdam)。有个表现派的电影院建筑在内部天花上做出许多下垂的卷券形花饰,使观众感到如同坐在挂满石钟乳的洞窟之中,有个轮船协会的大楼上做出许多象征轮船的几何图案。荷兰表现派的住宅建筑甚至把外观处理得使人能联想起荷兰人的传统服装和森砂鞋子,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现面的处理手法去替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风格派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利安(PietMondrian,1872-1944),万·陶斯柏(TheoVanDoesberg),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奥德(J.J.P.Oud)、里特维德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