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聚落考古的理解陈允兰聚落考古中一个基本单位的空间维度是有三个标准来决定的:时间上的共时性空间上的连续性功能上的互补性聚落单位的共时性聚落单位的共时性,即探讨聚落单位时间范围的界定问题,从地层学上讲就是指聚落内各个遗存单位是否处于同一层位上即揭示居址、城址、墓地等这类集群遗存中的同期诸单位的平面布局在对“同期”的界定方面,遗址自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经过多次的变迁。“在一个聚落单位的空间之内发生质变,这种‘同时’状态才归于瓦解”通过对聚落单位共时性的研究,反映聚落及聚落内各个遗存的时代变化轨迹以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史前聚落为例聚落中发现多处房址,经过分析,划分为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两个时期。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房址分为二期,一期仅有F3一处,二期有六处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房址共有六处,分为早晚两期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文化一期村落在考古学文化上,没有质的变化,是同期遗迹组合的聚落单位,根据地层学与类型学的分析,就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三者在内容上前后衔接,但又有着细微的差异,反映了这一村落的兴衰史。聚落单位空间上的连续性是指聚落内的所有遗迹、遗存在空间上是连续的,相互连接的。无论是分布相对集中还是比较分散的聚落,其内部的生活、生产设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空间上是连接的例如发现一个史前聚落的房址后,在其内部或周围一定会发现与房址处于同一层位的灶坑、道路、制陶区、墓葬或围沟等其他生活生产设施以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史前聚落为例在房址的外面分布有同时期的灶坑,排水沟,在两边及周围还发现有零星或成组的墓葬以姜寨一期聚落为例,通过图上比例尺,我们可以看出姜寨一期聚落内的遗迹空间分布具有连续性,聚落单位空间范围的界定遗迹分布相对集中的、位于封闭式的环境的聚落单位——较容易遗迹分布相对分散,位于开放式环境的聚落单位——较繁琐应寻找与中心遗址考古学文化相同的相对稳定的遗迹分布的最外线来确定聚落单位的空间范围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史前聚落经过前后8次发掘聚落单位功能上的互补性聚落单位功能上的互补性是指古代先民在营建聚落内的某处遗迹时,为了生活或成产的需要,往往会在这些遗迹的周围修建一些配套设施,例如在水稻田的旁边修建水渠或蓄水坑,在城墙的外围挖筑城壕,在房内挖灶坑等等,这些配套设施与遗迹共同反映人类的活动在进行聚落研究时,我们也应该从整体着眼,将遗迹与周围配套设施整体研究,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澧县城头山汤家岗文化水稻田平面图稻田皆位于同时期聚落环壕的外侧,利用原生地面略呈倾斜的凹槽地形,两边平行垒筑呈黄褐色的田埂,形成丘块。在古稻田附近,还发现用来灌溉的蓄水坑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现了炼铁炉炉基两座,在炉基周围发现了大积铁块、矿石堆、炉渣堆积区及水井、水池澧县城头山城桓外有城壕,多为人工挖成,共同起到防御的作用聚落功能分区聚落的布局由于受其营建者婚姻、宗教、军事、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古代先民在建造聚落时往往会进行事先的布局规划,对聚落进行功能分区,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如居住区、墓葬区、手工业区(制陶区、制玉区、制铜区…)等自新时期后期,例如小荆山,良渚、小屯、殷墟等在营建时都将聚落进行了功能分区以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史前聚落为例聚落分为居址区、祭祀活动区和墓葬区三部分,其中居址区包括房屋、灰坑、排水沟、灶堂等,姜寨一期聚落:呈向心式布局聚落分布研究聚落内各个遗存的分布往往是通过先民事先规划好的,它们背后都蕴含着当时当地的文化思想、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阶段等同时聚落与其他相近聚落的位置关系——聚落群的分布研究也不能够忽视,它们会为研究聚落的自然环境、从属地位、亲疏远近等提供证据以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史前聚落为例从聚落居住区布局的角度看,石家河文化早期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聚落格局相比,前者要比后者显得松散的多,后者属于严谨的“庭院式”房屋布局。前者属散点式分布的格局,分布相对自由,故整体性没有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强,这也似乎可以推算出石家河文化时期亲族团体关系的下降生产力M54、M59所出随葬品数量多,但似乎等级并不高,且随葬品都是陶罐,陶罐的形制也几乎相同。在一座墓中随葬大量相同类型的陶器,间接反映了在陶器制作或经营中似乎已经存在了专门化现象M54上层随葬器物平面图M54下层随葬器物平、剖面图包头大青山前石城址分布图从石城的分布可以研究史前大青山石城遗址聚落在居址选择的原则,同时根据各个遗址单位及相互的研究,探讨史前人类的交往山东龙山文化成子崖小区遗址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