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一框1、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2、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3、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4、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5、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国际上第一次获取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到底是从哪里来?请思考:2007年中国嫦娥一号2010年中国嫦娥二号研制和发射嫦娥一号、二号的探月活动是否与动物的活动相同?如果不同,有何区别?是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这些活动对象是什么?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活动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是物质性活动,把人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分析:1、实践的含义主体对象范畴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一、实践及其特点物质性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使观念变成现实)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智力体力自然界人类社会---生产工具、设备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运用改造2、实践的特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原因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总设计师黄江川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总指挥岑拯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国际上第一次获取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第一次开展拉格朗日L2点转移轨道的设计和控制,并实现170万公里以远距离测控通信。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更深入(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社会性不同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各不相同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1、蜜蜂筑巢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科学家探月活动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2009年美国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请思考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程度为什么会越来越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间接经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但途径有两个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关于月球上是否有水的认识,有人认为应用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认识来检验,也有人认为应用科学试验来检验,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理由。[情境探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09年美国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检验认识”的含义: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B、主观认识(人)和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都不能充当标准,只有介于这两者中间的桥梁才能检验,那就是实践C、只有通过实践这唯一的途径,用其结果经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优于10米。•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嫦娥二号”任务突破“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人类认识月球是否为认识而认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B、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决定反映反作用认识练一练:分析下面名言所包含的哲理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2、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吃一吃3、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小结基本形式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映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以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以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巩固练习: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③实践出真知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C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7.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8.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9.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