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暴龙(Indominusrex)JurassicWorld的主角,通体白色,长相恐怖。这是一只怪兽,它在实验室中被制造出来,并不是一只恐龙。它是由霸王龙,食肉牛龙,南方巨兽龙,迅猛龙,恐爪龙,皱褶龙,玛君龙,乌贼,树蛙,蛇等生物杂交而成。从电影中的表现来看,它继承了霸王龙的头颅和攻击性,食肉牛龙的头角,南方巨兽龙的体型,迅猛龙的高智商,恐爪龙的强壮前肢,皱褶龙的背甲,玛君龙的头部装甲,乌贼的变色能力以及蛇的热感应能力与嘴部韧带(可以张得很大),树蛙的基因可以让其改变热输出,躲避热侦测。这是一头极为强大的掠食者。你知道多少种恐龙呢?你知道恐龙生活在哪个时期吗?恐龙(Dinosaur)是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1804-1892)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是“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当然,这局限于拉丁文的造词能力。“恐龙”一词由日本生物学家创造并引进中国。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恐龙不是蜥蜴。为地球首批可以单独直立行走的高级生物体。什么是恐龙?三叠纪恐龙三叠纪时期的大陆还是一个整体,位于今天非洲的位置,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开始崛起。蓓天翼龙(Peteinosaurus)——三叠纪的空中肉食爬虫类恐龙蓓天翼龙,又名翅龙,是种史前爬行动物,属于翼龙目。它是已知最古老的翼龙之一。蓓天翼龙的化石曾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地中被发现。它的双翼展开约有60cm,它的重量大约100克,尾巴大约20cm长。蓓天翼龙的翅膀很短小,尾巴虽长,但比较僵硬。它的牙齿像大头针一样尖锐纤细,前肢上有三个不带爪的脚耻,它们的翅膀几乎是透明的,骨路也像纸一样轻薄。这种身体结构很适合捕食昆虫。板龙(Plateosaurus)——三叠纪最大的恐龙板龙主要被发现在欧洲法国、瑞士和德国境内,它们体长9.4米,体重估计有700公斤。板龙是最著名的植食大型恐龙之一,也是欧洲最常见的恐龙之一。板龙因为牙齿扁平,所以被叫做“扁平的蜥蜴”,是被人们熟知的最早的大型草食性恐龙。板龙喜欢群居,并一起寻找食物,因为脖子很长,所以它们很容易吃到高处的树叶。板龙牙齿的样子有些像锯齿,可以轻松的咀嚼坚硬的树叶或根茎。它们有巨大的胃,即使是再粗糙的树枝也可以被消化掉。它们有着力量十足的前爪和强壮的尾巴,所以即使面对肉食恐龙也毫不畏惧肯氏兽(Kannemeyeria)——非洲的原始巨兽肯氏兽的头很大,身体厚厚实实,体形巨大。因为身体笨重的原因,它的行动迟缓,总是慢呑吞的。肯氏兽的四肢十分强壮,用于支撑身体.肯氏兽的嘴如同犄角一样粗大,它甚至可以用下颚把树木连根拔起,然后用没有牙齿的下颚把树叶等食物磨碎。肯氏兽的腿略有弯曲,不擅长奔跑,因此,当恐龙出现之后,这种原始的爬行动物就灭绝了。(Terrestrisuchus)陆鳄——最早的鳄鱼,三叠纪的爬行动物陆鳄最早出现在三叠纪。它是最早的鳄鱼,和现代鳄鱼相比,陆鳄生活在陆地上的时间较多,所以被称为陆鳄。陆鳄的体长大约为50厘米,腿较长,并且能快速地奔跑。它的上下颌都很长。与今天的鳄鱼相比,陆鳄的四肢很长,动作也十分敏捷,它们是属于早期鳄鱼类的一种爬行动物。从化石的对比结果来看,陆鳄与今天的鳄鱼的头骨和前肢都很相似。陆鳄可以用后肢站立行走,喜欢捕食一些小动物和昆虫。虽然它们的长度不过50厘米,但是尾巴却是头部和身体长度总和的两倍,科学家们推断,如此长的尾巴可能是与陆鳄经常使用敏捷的后腿快速行走有着紧密的联系。侏罗纪恐龙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在侏罗纪时代,地球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如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鸟类的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等等。大眼鱼龙(Ophthalmosaurus)——生活在海洋里的侏罗纪时期肉食性鱼龙大眼鱼龙是侏罗纪时期中等体型的肉食性鱼龙,生活在广大的海洋,为胎生动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恐龙。大眼鱼龙体长可长达3-5米,体重3吨。大眼鱼龙的化石被发现在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大眼鱼龙是一种曾经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据说它的眼睛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大的,在头骨的眼窝周围还有骨质的环状物,这可以帮助眼睛对抗巨大的海底压力。大眼鱼龙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眼部构造,使得大眼鱼龙能够潜入更深的海底捕食,即使海底的光线昏暗对它也毫无影响。大眼鱼龙的牙齿密集而且十分发达。它的下颚十分强壮有力,能捕捉各种滑溜溜的鱼。和其他鱼龙类一样,大眼鱼龙也有着流线型的曲线外形,尾鳍的左右摆动使它能够更快速地在海底畅游。剑龙(Stegosaurus)——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草恐龙剑龙,因为它们身上有尖尖的板,像宝剑一样而得名,成年剑龙大约12公尺长和7公尺高,长12米,重达4吨。它们属于鸟臀目的剑龙类,背上有板状的骨头,尾巴尖端有长刺,是最知名的恐龙之一。巨大的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所吃的食物包括了苔藓、蕨类、木贼、苏铁、松柏与一些果实。它们被认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剑龙也是侏罗纪中数量众多的著名恐龙,外观上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巨大的剑龙头部非常小,脑容量甚至比小狗还小,因此科学家认为它们是一种很笨的恐龙。全长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达3.5米。剑龙主要生活在亚洲,北美、欧洲、东非也有发现,剑龙最早是奥斯尼尔·查尔斯·马许在1877年所命名钉状龙(Kentrosaurus)——侏罗纪植食性恐龙钉状龙是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剑龙类恐龙,它们被发现于东非,钉状龙体长5米,身高1.5米。钉状龙又叫肯式龙,体长5米,颈部至背部长有狭长的骨板,背部至尾端长有钉子一样纵向生长的利刺。可以说,钉状龙这个名字恰如其分的描述出了这种恐龙最大的外形特点。肯氏龙的骨板和尖刺是分成两列对称排列的,这种骨板与钉刺相结合的防御系统是肯氏龙在面对大型肉食恐龙时最有效的身体防御。肯氏龙属于体型较小的植食性恐龙,它们不与大型植食性恐龙争食,而是以低矮的植物为食,同时它们又通常和腕龙或叉龙这些体型巨大的恐龙生活在一起,面对肉食恐龙时,肯氏龙会背对猎食者挥动尾巴,将其它恐龙围在中间。肯氏龙尾巴上的利刺很是坚硬,如果打在肉食恐龙的身上,恐怕也是致命的。梁龙(Diplodocus)——侏罗纪的北美洲植食恐龙梁龙体重10-20吨身长25-27米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之一。梁龙是在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所有恐龙当中脖子和尾巴最长的一种,光是它脖子的长度就能达到三层楼那么高,但正是因为脖子过长,梁龙无法把它的脖子抬得过高。它的尾巴由70多块骨头构成,据说一旦有其他大型肉食恐龙接近的时候,梁龙就会像挥动鞭子一样挥动它这条巨大的尾巴。梁龙庞大的体形相当于四头大象。梁龙喜欢成群地在水边生活,它们可以借助水的浮力来帮助自己支撑长长的脖子,它们的头顶部有鼻孔,所以当在水中散步或是嬉戏的时候,它们只要把头伸出水面就可以轻松地呼吸了。雷龙【迷惑龙】(Apatosaurus)——巨大的侏罗纪食草恐龙迷惑龙这个名字我们可能觉得很陌生,但是它以前的名字确实大名鼎鼎,它就是雷龙,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迷惑龙生活于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后期,它们是陆地上存在的最大型恐龙之一,它们大约体长21—23米,它的脖子6米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它的尾巴大约长达9米臀部约4.5米高,体重至少有23吨。迷惑龙喜欢群体活动,它们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当一大群迷惑龙龙从远处走来时,一定是尘土蔽日响声如雷——这就是雷龙名称的由来。迷惑龙有着粗粗的长脖子和尾巴,它们和梁龙很像,但是它们的大腿比梁龙较长,还要粗壮,被认为是比梁龙粗壮的恐龙,它们后腿可以短时间的支撑身体站立。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侏罗纪植食恐龙,脖子超长的恐龙马门溪龙,身长21-25米体重30-50吨,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中国,中国最著名的恐龙之一。马门溪龙的化石最早在中国的四川省被发现,这种巨型恐龙的脖子是目前被现的所有种类的恐龙中较长的,脖子的长度几乎占到它身长的一半。为了支撑脖子的重量,由它的背部到头部的身体几乎是被肌肉层层裹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它身体前后重量的平衡。马门溪龙的身形也非常庞大,为了保持这样巨大身―切的正常运转,它每天都要吃掉大量的树叶和果实,在取食位于树木顶端的叶片时,马门溪龙长长的脖子正好能派上用场。与它巨大的身体相比,它的脑袋实在小得可怜,乍一看还以为它的头是脖子的附属物呢!地震龙【哈氏梁龙】(Seismosaurus)——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侏罗纪食草恐龙地震龙,哈氏梁龙地震龙是恐龙中超大的恐龙,现在地震龙已被断定为一种长得过大的梁龙,从而改名【哈氏梁龙】。地震龙体长约42米,40吨重,而之前科学家估计地震龙的身长超过50米,体重超过100吨。地震龙长着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以及一条细长但有力的尾巴。地震龙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地震龙的前腿比后腿短些。每只脚有5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用四只脚走路,走得很慢。它们成群生活。地震龙是植食动物,吃东西时,地震龙将树叶整个咽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龙的尾巴是它的武器,可以用来攻击任何敌人,它庞大的身躯,也让一些食肉恐龙不敢轻易的攻击。蛮龙(Torvosaurus)——侏罗纪最大的肉食恐龙蛮龙也叫蛮王龙,野蛮龙,是侏罗纪最凶猛的肉食恐龙之一,蛮龙身长9-13.4米,高2.5-4米,体重3-9.8吨。蛮龙是侏罗纪体型最大的肉食恐龙,蛮龙的咬合力惊人,达到5吨。蛮龙拥有强壮的短前肢,前臂的长度是上臂的一半,有强壮的后肢,奔跑迅速,可以迅猛的扑倒猎物。蛮龙还拥有巨大的拇指尖爪和尖利的牙齿,蛮龙以捕食植食性恐龙为生。蛮龙化石是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詹姆斯.詹森和肯尼斯.斯塔特曼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干梅萨采石场发现的异特龙(Allosaurus)——聪明的大型侏罗纪食肉恐龙异特龙别名:跃龙,异龙是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大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10米,最长可达到12到13米。异特龙长相奇特,头部很大,眼睛上方长有角冠,也是知名度最高和识别度最高的恐龙之一。异特龙的大脑较大,被认为是智商较高的食肉恐龙,和剑龙形成鲜明的对比。异特龙在侏罗纪晚期是北美草原上最凶猛的杀手,其他的食草恐龙基本都是它的捕食对象,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大量的异特龙化石,所以异特龙也是出现在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小说、电视里知名度最高的恐龙,和霸王龙不相上下。始祖鸟(Archaeopteryx)——鸟类的祖先,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古生物1861年,人们在德国的索伦霍芬地区的石灰岩层里发现了始祖鸟的化石,顾名思义,始祖鸟就是今天地球上鸟类的祖先。但是和现在可以自由飞翔的鸟类相比,始祖鸟并不能远距离地连续飞行,因为它还没有长出能够用来支撑强健的翅膀肌肉的巨大胸骨。所以始祖鸟并不是单纯依靠拍动翅膀飞行的,而是要先爬到较高的树枝上,然后跳下,借助风力进行短暂的滑行.始祖鸟的嘴中有牙齿,翅膀上还长着带有三根脚趾的爪,主要靠捕食昆虫为生。白垩纪恐龙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000万年,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副栉龙(Parasaurolophus)——叫声最响的白垩纪食草恐龙副栉龙(栉这个字读:zhi)又名副龙栉龙,意为“有冠饰的蜥蜴”,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它们身长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