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题训练试题【1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文言文(12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小题1】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2分)【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词语。(2分)①楚人怜之怜:②度已失期度:③会天大雨会:④卒中往往语往往:____________【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小题5】陈胜、吴广的起义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答案】【小题1】《史记》纪传体【小题2】怜惜估计正赶上常常、到处【小题3】①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期限。②现在我们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宣称呼吁,肯定有许多人响应。【小题4】D【小题5】直接原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史记》的文体常识重点识记。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怜”不是“可怜”而是“怜惜”之意。“往往”是“常常,到处”之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第一句注意“度”是估计之意。第二句注意“唱”通“倡”倡导之意。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A项的以分别解释为:因为,用。B项中的乃分别解释为:于是,应该。C项中的为分别解释为:做、担任,“为”表示被动,被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根据课下所学回答问题。用原文回答。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2.阅读《陈涉世家》中的语段,完成小题。(13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4分)①度已失期③为天下唱②楚人怜之④置人所罾鱼腹中【小题2】下面划线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怅恨久之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楚人怜之【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小题4】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②这样做的作用是:(3分)【答案】【小题1】①估计②爱怜③同“倡”。倡导。④用网捕【小题2】A【小题3】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用手指并用服睛注视着陈胜。【小题4】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这样做的作用是:威服众人【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①度是估计的意思。②怜是爱怜的意思。不要解释成可怜。③唱是通假字,通“倡”,倡导。④罾名词作状语,用网捕【小题2】“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到,去,往的意思,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是到,去,往的意思。B、怅恨久之的“之”是语气词,没有实义。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之”是“的”,D、楚人怜之的“之”是代词。【小题3】①以:因为,数:屡次,谏:下级对上级提出意见和建议。故:原因,使:派。将:带领。②往往:到处,处处。语:说,谈论。指目:指指点点,以目示意。【小题4】从选段看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有两个:把字条藏在鱼腹中。夜里点燃篝火,装作狐狸叫。这样做的作用是:让众人信服。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对于一词多义辨析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3.【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义犬(蒲松龄)周村有贾某,贸易(1)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丰,荡舟入莽(2),操刀欲杀。贾哀赐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鸣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远,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鸣。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贾(4)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鸣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5)。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见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6),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曩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选自《聊斋志异》)【注释】(1)贸易:做生意。(2)莽:芦苇丛。(3)悼:难过。(4)贾(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换。【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4分)(1)屋舍俨然:(2)悉如外人:(3)或以为异,从之而往:(4)适有同乡贾将携俱归:【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小题4】甲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及和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而乙文则通过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人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表达了犬的“义”举。(2分)【小题5】乙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是哪一句?从该句中,我们可获得怎样的启迪。(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4分)(1)俨然:整齐的样子(2)悉:全、都(3)或:有的人(4)适:适逢,恰巧遇到【小题2】(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分)(2)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才发现被狗咬住的人就是先前的那个强盗。(2分)【小题3】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2分)【小题4】优美的自然环境跟踪追击辨识贼寇(2分)【小题5】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启迪:人要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意对即可)(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中的“俨然”是个古今异义字: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然”是“……的样子”的意思。(2)中的“悉”为多义词,在这里是“全、都”的意思,“洞悉”中的“悉”是“知道”的意思。(3)中“或”也是个多义词,在这里为“有的人”的意思;“或许”中的“或”为“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4)中的“适”在古文中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适逢,恰巧遇到”的意思;在“适彼乐土”中是“到……去”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1)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黄发垂髫(今义,黄头发、垂下来的头发;古义,代之老人、孩子)”、“怡然(愉快的样子)”。翻译(2)句时,要注意中的词语“近(动词,走上前)”、“之(她,指狗)”、“啮(用嘴咬的意思)”、“即(就是)”、“前(先前)”、“盗(强盗)”。最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结起来,语意流畅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小题4】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其思想内容,最后归纳出切题的答案。甲文中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和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