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寻根小说一.“寻根文学”概念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功、王安忆。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表文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欲对民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性格中的民族文化素质。主要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阿城的《棋王》等。二、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1、国内不断高涨的“文化热”“寻根”,作为对中国历史文明的重新挖掘和审视,作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评价和扬弃,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回归意识。这种文化上的回归意识,早在“寻根”的大旗被正式张扬出来之前,已显露端倪。汪曾祺、邓友梅、刘绍棠、陆文夫、张承志等分别创作了《大淖纪事》、《那五》、《蒲柳人家》、《美食家》、《黑骏马》等中短篇小说,不仅显示了作家对生活中别一种美的发现与追求,而且也体现了对传统美德、文化精神的呼唤与张扬,表现出一种寻根的倾向。2、外来文学思潮的涌入(1)、从社会历史原因来看,国门敝开后,西方文化艺术思潮大量涌入,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大融汇,思想艺术界再次掀起了文化大讨论的热潮。“寻根”一词最早借用了美国表现黑人归乡寻祖意识的长篇小说《根》的名字,但为主张文化寻根的中国作家提供现成的经验和有效的鼓励的则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关于印第安古老文化的张扬,如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2)从文学自身演变发展来说,这又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浪潮。一是寻找民族文学之根,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寻找属于作家自我的艺术表现形式。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融夸张、变形、怪诞等艺术手段于一体,成为民族精神与外来现代文明巧妙结合的典范。三.文化寻根小说的发展1.寻根文学可追溯至80年代初期的民俗风情小说。汪曾祺《受戒》(明海、小英子)、邓友梅《那五》。2.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的主题从边缘化的追求到一种自觉,真正进入寻根小说的写作。三.文化寻根小说的发展主要作品: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陆文夫《美食家》,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冯骥才《神鞭》。3.1987年左右是文化寻根思潮转型和终结的时期。以莫言《红高粱》、张炜《古船》为标志。四、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寻根文学的倡导者韩少功说:“寻根文学是一个先有旗号,后有创作,先有理论,后有实践的‘有意为之’的文艺流派。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倒是罕有先例。”1、文学的根在于民族的文化。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说:“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不茂则叶难盛”。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却非常实用。”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识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三、寻根的主要内容1、对民族文化的审视与反思寻根的任务就是要把散落在偏僻的边地、山村、规范之外的、生气勃勃的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重新发掘出来,这就使作家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地理风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寻根小说带有色彩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韩少功在《爸爸爸》、《女女女》等小说中,展示了一个神秘怪诞、充满了巫术文化的艺术世界。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充满山情野趣,充分展示了秦汉古老文化风采。邓友梅《那五》《烟壶》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写的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所独有的裹小脚现象。张承志的草原系列小说中,母亲-人民成为其作品的主题,从中可以感悟到他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新的追溯、观照和评判。2、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判国民劣根性寻根作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开掘,是以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加以新的选择和重构的。把笔伸向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从人们的现实心态中,发掘出历史的沉淀物,探索并解剖批判中国文化的劣根性。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从队长、无能的男人和作为牺牲品的女人的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了传统的习惯势力,封闭的生活环境,滞重单调的生活节奏,贫穷困顿的生活条件,造成了农民们的愚昧、麻木、疲惫的精神状态。封建文化的沉积就像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一样,窒息着生命的活力,扼杀着个性精神。王安忆的《小鲍庄》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非线型散点透视的叙述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浸透着传统文化几近封闭状态的村庄和一群农民的生存状态。表现上看,这里民风古朴,讲究仁义,敬老爱幼,其实贫穷、落后、愚昧,甚至人性被扭曲。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是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子王》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有特色的寻根小说代表人物。4、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寻根作家大都是基于艺术视野的开拓,审美意识的更新的愿望和要求,进而提倡文化寻根的。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精神的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活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注进我们民族所特有美学气韵和情致。阿城的“三王”系列小说,表现出平淡冲和、旷达淡泊的艺术人格,郑万隆对那些山野汉子们粗犷强悍、质朴自然的感性力量的张扬,莫言对祖辈们蔑视人间礼法、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命意识的认同,韩少功对原始古老的初民心态的冷峻审视及作品的神秘瑰丽,贾平凹的朴拙凝重,郑义的深沉悲壮,张承志的雄浑奔放,无不得益于民间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滋养。四、寻根文学的意义寻根小说的创作从思想延续的角度看,它既是“反思”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再次呈现和发展,更是超脱相对具体和粘着的时代背景,在更为广大的空间和更为长久的时间之流中探寻我们民族生存命运的文化奥秘。寻根作家对文化意识的重视和追求,标志着文学创作界文化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文学从此改变了单一的政治视野,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另外寻根小说中的浪漫倾向及其对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的探索,打破了小说创作单一的现实主义格局,并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出了文学的自觉。寻根小说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对于“根”的理解是静止的、非历史的,最终一些作家一味沉迷于古、俗、粗、野之中,难以寻找到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之根。四.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1)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风俗意识。(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文化批判型。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韩少功《爸爸爸》----对民族落后文化形态的理性批判。丙崽:民族文化“劣根性”的象征物。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2)文化认同型。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认同、肯定的态度。阿城《棋王》----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王一生:不随流,不合污,矢志弥坚,操守如一,超然于世。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3)原始生命型。莫言《红高粱》----对祖辈豪爽自由生命力的张扬。余占鳌和戴凤莲: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意义:(1)它导致了小说由以往所关注的社会领域向文化领域的变革,使小说由当代社会生活的仆从成为广阔的文化与人性领域的探索者。(2)在小说的艺术层面上,寻根运动使小说摆脱了一个遵照生活逻辑与客观时空逻辑进行写作的时代,也摆脱了一个社会政治的话语时代,而开启了超验的和“虚构”的时代。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局限: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向。80年代小说寻根小说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