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拓宽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视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求助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自我调节方法,认识心理不适应状态或心理异常现象并能探求应对的策略,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促进学生在智力和人格方面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讲座提纲: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澄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二、掌握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危机,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发展和教育工作。话题一: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二、澄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本理念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认识误区:1、“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绝对化的概念”,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3、质疑性的问题: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优等生需要心理辅导吗?初四学生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活动课吗?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基本理念二: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认识误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管理者(德育处、政教处、学生干事)和班主任老师的任务;我是一名学科教师,只要自己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我无关;我又教课,还当着班主任,我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搞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念三:教育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认识误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怎么没见成效呢?抓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怎么还会出现问题呢?……摘自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话题二:掌握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危机,做好预防、发展和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发展性功能―促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帮助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成熟度,增强今后全面、主动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预防性功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身心发生剧变的青春期,坚强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考验,避免由于无知或脆弱而产生不必要的失误或心理疾患,甚至出现危机或悲剧;补救性功能-主要是针对学生已经产生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而提供的具体的心理援助,它重在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恢复学生的心理平衡,重建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发展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出生之后依靠与环境的接触和互动而发展成长,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但是,这个成长的过程充满了种种矛盾和困境。一方面是个体有自我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不允许个体按照本性毫无限制地自然发展,于是便形成自我需求与社会限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必然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适应困难的感觉,埃里克森称之为“发展危机”。心理发展转机——当个体出现发展危机时,如果个体能够适当地调适自我,使自我能够符合社会对他的要求,那么,“危机”就得以化解,并进一步变为个体成长的发展转机;如果个体调适不良,那么也可能因危机不能化解而趋向负极方向发展,就会形成个体成长的发展障碍。埃里克森还强调,个体的自我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以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只有前一阶段的危机得以化解之后,才能顺利发展到第二阶段。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发展或学习的机会,以后该行为即不易建立,甚至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小学阶段——主要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创造力、自我评价意识、伙伴关系、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识字、数概念发展等。中学阶段——生长发育的加速期、记忆能力、注意力发展、性心理发展、友谊、理想形成、自我意识发展、品德发展、人生观形成等。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面临的心理发展危机主要是——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一二年级,面临的主要心理发展危机——一、入学适应的问题必须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必须适应新环境、新规范、新老师、新同伴、新集体;必须掌握突然增加了难度和数量的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并且接受比较严格的考核和评价;必须承担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义务,学习那些自己可能还不甚感兴趣的内容,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情感、情绪上的或积极、或消极、或痛苦的体验;等等。二、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三、感觉统合训练的问题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性任务——一是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与适应;二是在入学之初就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孩子们能受益终身;三是注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扫清因感觉统合不协调而带来的学习障碍。三年级,面临的主要心理发展危机——一、学习成功的问题二、人际关系的问题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性任务——一是抓好孩子们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抓好学习辅导,努力促进学生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二是满足学生正在迅速扩大的交友和被同伴接受的社会性需求,帮助他们处理好已经出现微妙变化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使他们获得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亲密感和安全感。四五年级,面临的主要心理发展危机——一、学习方法改进的问题二、个性问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性任务——一是依据高年级孩子在以往知识经验的积累、智力活动的锻炼和大脑功能的发展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进行初步抽象概括和归类记忆的能力,以便为今后适应初中学习做好平稳过渡的准备;二是高度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性格发展,使他们面临这样一个非常矛盾、变化无常和严重失衡的性格发展关键期时,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性格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整个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的心理发展危机主要是—“自我统整”与“角色混乱”两极之间的矛盾“自我统整”——也称“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感”,它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等一连串的感觉。初一、初二,面临的主要心理发展危机——一是入学适应的问题。二是自我意识的发展问题。自我意识伴随着青春期的出现而进入巅峰时期。初三,面临的主要心理发展危机——一是学习上的分化问题。二是青春期问题。初四,面临的主要心理发展危机——一是挫折的问题。二是对人生发展的取向问题。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得到帮助和心理辅导。每一位教师都有心理辅导的责任。心理辅导是为了教育,教育离不开心理辅导。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工作者。他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话题三: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技巧用人本主义辅导技巧走进学生心灵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班主任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坚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3、接纳学生的差异。●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发展”)。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操之过急。●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班主任异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教师的职业信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善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价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改变!“相信学生可以改变,应成为教师坚定的职业信念。”“如果不相信学生是可以改变的,就不配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