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新医药产业是由生物、信息和材料领域新技术所激发,并在健康领域新需求牵引之下产生的新产业模式。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既是我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4-2017年。一、发展背景(一)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医药产业已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中药种养殖业等七大门类。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已达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6户,建立医药科研平台38个,涌现出益佰、百灵、信邦、汉方、神奇、同济堂等一批重点企业。总体来看,具备以下优势:一是药材资源好。我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二是民族医药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16%。2013年,全省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三是医药品种多。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317个,其中中药1205个,化学药1092个,生物制品20个。药品品种1327个,独家品种336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规567个。单品种销售上亿药品36个,其中10亿元以上药品1个,5亿元以上药品7个。四是产业发展快。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294.61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省工业比重3.7%;工业增加值68.45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省工业比重2.5%。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与全国的差距拉大,位次靠后,规模仅为山东1/15、江苏1/13、广东1/6、四川1/4,排全国24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缺乏龙头带动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45户,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5家,32%的医药企业资产不足500万元,20%企业亏损。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品种利用率低。中药、民族药占比超过90%,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发展严重滞后。化学药品种批号资源与产值贡献背离,有超过一半的药品批号闲置,47.4%的批号产值贡献率仅为3.6%。三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新药研发、专利药首仿和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慢,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知名品牌和优势品种。四是经营理念滞后,缺乏整合动力。省内制药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够,对产业政策、市场信息分析研究不足,互补合作意识不强,经营模式僵化,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二)发展环境。——国际方面。国际药品市场年均增长速度7%,高于世界经济3%的增长速度。全球医药行业核心技术掌握在世界制药50强企业手中,50个大品种药年销售额达到2103亿美元,占世界药物销售总额20%。跨国医药巨头在全球掀起并购重组热潮,外企进军国内步伐加快。新药研发难度加大,“重磅炸弹”新药增长缓慢,仿制药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内方面。医药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7150户,全行业主营收入达2.17万亿元,增长17.9%。大医药集团、大品种药、高端药以及技术、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东部省区。新版GMP提高门槛、医保品种基药品种定价机制调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医药行业结构性过剩等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药行业进入并购重组高峰期。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发〔2012〕2号文件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抢抓医药新需求、新技术激发新产业模式的重大机遇,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打造大企业、培育大品种为目标,坚持走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发展路子,聚焦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新品种和制造环节,推进中西医结合、医药服务与大数据结合、医药流通与物联网结合、食药结合、养生与休闲旅游结合,巩固壮大以中药民族药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扩张生物制品、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大力突破新医药衍生产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医药产业体系,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增长极。(二)基本原则。——坚持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民族医药、药品品种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药、药食两用等特色优势产业。——坚持科技兴药、创新发展。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加强创新药、专利药、抢仿药研发,突出中西医结合,推动生物技术、化学工艺在民族制药中的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制药产业。——坚持招商引智、借力发展。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导向,开展专业招商,引进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和重大项目,做大产业增量。——坚持行业整合、聚集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化扶持,促进品种、技术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三)发展目标。——做大规模。到2017年,全省新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形成100亿元级医药大集团1个以上,50亿元级医药集团1个以上,20亿元级医药企业10个以上,10亿元级医药企业10个以上,5亿元级医药企业20个以上。——做强品种。到2017年,培育20亿元级医药大品种3个,10亿元级医药大品种10个,5亿元级医药大品种30个,1亿元级医药大品种40个。——做优结构。到2017年,中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特色更加突出,中药、民族药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药食两用产品跨越发展,化学制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和新医药衍生品加快发展,新医药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专栏1主要指标(亿元)指标2013年2017年新医药产值合计457800一、制造业产值2956001、中药、民族药制造业产值2654502、生物药、化学药制造业产值18503、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值12504、新医药衍生制造业产值——50二、中药材产值162200三、产业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结合“5个100工程”和重点医药企业,推动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医药产业集群,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形成“一圈多点、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一)着力打造“贵阳新医药产业圈”。以贵阳为核心,发展壮大益佰、乌当、修文、清镇、龙里、贵安等医药产业园,建设“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医药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聚焦重点项目,形成全国一流的新医药产业示范区。专栏2贵阳新医药产业圈重点产业园益佰医药工业园。佰医药工业园。以益佰为龙头,开展中药、化学药等领域的研发、孵化与生产,聚焦抗肿瘤类、心血管类、呼吸系统和保健品类等重大领域,吸引中小医药配套企业集聚,形成现代医药制造业集群。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100亿元。乌当医药产业园。以健兴、威门、景峰、远程、天安、新天、康心等企业为龙头,开展中药、化学药等研发、孵化与生产,发展医药物流、检测等多元化,形成现代医药研发产业集群。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100亿元。修文医药产业园。以同济堂、德昌祥、维康、和仁堂、绿太阳等企业为龙头,以中药、民族药为发展重点,推进中药创新研发和二次开发,打造现代中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80亿元。清镇医药产业园。以科伦、圣济堂、天使医疗等企业为龙头,建设大容量注射剂、糖尿病系列药品、医疗器械等生产及研发基地。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30亿元。龙里医药产业园。以神奇、良济、柏强、瑞和、益佰女子等企业为龙头,未来形成涵盖民族药、化学制剂、原料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产业聚集区,拓展医药商贸流通、产权交易、研发孵化和中介服务。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80亿元。贵安新医药产业园。围绕贵安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战略机遇,规划建设总面积不少于10平方公里的新医药产业园,重点建设研究孵化、生产制造、贸易物流、康健服务、综合配套等五大功能区。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30亿元。(二)发展壮大区域特色医药集群。鼓励西秀、红花岗、兴义、凯里、大方、施秉、六枝、丹寨等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药产业,引导形成一批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医药产业集群。专栏3重点产业集群西秀。以百灵等企业为龙头,强化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核心中药品种的市场地位、专利保护、技术升级,集中优势资源拓展基药市场,做好化学药替芬泰(一类新药)项目临床研究和糖尿病秘方糖宁通络胶囊等新药研发,吸引相关研发、种植、制药、流通等配套产业集聚。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50亿元。红花岗。以百花、廖元和堂、万胜、家诚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生产研发基地。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25亿元。兴义。以天地、心意、德良方、苗药等企业为龙头,建设大容量注射剂、中药民族药及外用膏贴剂等医药生产研发基地。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20亿元。凯里。以中泰、飞云岭、苗仁堂、华盛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生物医药、中药民族药、医疗器械,建设苗侗药、瑶浴研发中试基地和健康养生保健产业基地。到2017年,实现医药产业总产值20亿元。大方。以同威、九龙天麻、君安等企业为龙头,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保健食品生产等。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10亿元。施秉。以三泓、昌昊中药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太子参、头花蓼、天门冬、何首乌等中药材品种,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研制生产新型中药饮片。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10亿元。六枝。以大华、宏奇、康众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大小容量注射剂、中药民族药制造、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10亿元。丹寨。以昌昊生物、广药中药材、森柒、欣紫鸿等企业为龙头,全力打造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到2017年,医药产业总产值20亿元。其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医药产业,重点扶持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医药企业。(三)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围绕18个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在全省38个重点县(市、区)打造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专栏4中药材种植重点县方阵(38个)天麻(大方县、德江县、遵义县、雷山县、道真县等)、太子参(施秉县、黄平县、丹寨县、余庆县、石阡县、玉屏县等),丹参(松桃县、石阡县、修文县、西秀区等),党参(威宁县、道真县、七星关区等),石斛(赤水市、独山县、安龙县、习水县、遵义县、兴义市、乌当区等),刺梨(龙里县、兴仁县、大方县等),艾纳香(罗甸县、安龙县、黎平县等),金银花与山银花(安龙县、兴义市、兴仁县、绥阳县、道真县、织金县等),何首乌(施秉县、黄平县、都匀市、正安县等),桔梗(普定县、关岭县、西秀区、六枝特区等),续断(威宁县、龙里县、修文县、七星关区等),半夏(赫章县、大方县、威宁县等),苦参(七星关区、大方县、松桃县等),淫羊藿(雷山县、修文县、龙里县等),钩藤(剑河县、锦屏县、丹寨县等),白术(松桃县、乌当区、大方县、施秉县、西秀区、玉屏县等),吉祥草(紫云县、西秀区等),头花蓼(施秉县、乌当区、织金县、玉屏县等)。四、重点任务(一)巩固壮大中药、民族药。——中成药。以益佰、百灵、景峰、同济堂、健兴、汉方、信邦、维康、神奇、拜特等企业为骨干,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中药、民族药尤其是苗药产品开发。优先扶持独家品种、大品种,重点发展艾迪注射液、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肿瘤、心脑血管类重大疾病药,提高仙灵骨葆胶囊、骨康胶囊、肺力咳合剂、抗妇炎胶囊、舒肝宁注射液、醒脾养儿颗粒等大宗常用药品的市场占有率。——中药新品种。支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品种,挖掘开发民间组方、验方,加快推出一批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药物。重点发展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七香筋骨通巴布膏、参花消痤颗粒、妇科花菊颗粒等新品种。——中药优势品种二次开发。促进“老药新用”研发,发掘新的临床适应症,推动化学工艺、生物技术在民族制药当中的应用,重点突破有效成份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药生产规范和标准,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