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据统计,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孔庙、孔府、孔林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同文门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孔林至圣林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儒学出现(源头)汉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与心学)明清:批判继承,具有时代特色,焕发新的活力。魏晋隋唐:受到挑战秦朝:受到沉重打击“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井田制崩溃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总之,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大变革时代“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兼爱”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非攻”“尚贤”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节俭稷下学宫稷下百家争鸣战国时代,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想一想,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大影响?二、孔子和儒学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礼:即周礼,是周人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典章、制度。主要内容:尊尊、亲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已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正名”:名不顺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忠恕”之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已复礼”礼:仁:社会行为规范,是外在的。自我的道德约束,是内在的“中庸”之道理想:和谐社会可见: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具有了一些宗教色彩;也因此孔子学说以修身为本,主张为己之学,要慎独。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1、教育形式、对象:3、教育目标:2、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开创私学(七十二贤)“有教无类”成人君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父母在,,游必有方。非礼勿视,,,非礼勿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不远游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性善说”“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法治思想孔子仁礼孟子仁政义(舍生取义、气节)荀子仁义、王道以礼治国,趋向法治法家(韩非、李斯)封建社会长期外儒内法的统治理想派现实派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足食…民信之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三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第三十八章)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庄子思想继承老子“道”的思想,把道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认为道不可言传,因为语言是有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意忘言)认识论方面,认为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相对的,从道的观点看,一切事物无差别。即“齐物论”,实则是把主观认识的相对性绝对化了。由此出发,认为辩无胜、齐生死等。人生观方面,通过精神修养超越生死,达到无待的逍遥之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结合,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变法革新。韩非思想的影响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秦统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外儒内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