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与欧洲社会转型19世纪初欧洲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高涨的革命热情;启蒙“理性王国”的破灭。英国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两极分化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法国革命影响下,东南欧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自由领导下的人民LibertyLeadingthePeople1830TheFalloftheBastille,14July1789,imagefromDecaux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路德运动19世纪初,英国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人在工人路德的带领下,以捣毁机器的方式抗议工业革命给他们的生存带来的威胁。运动很快波及到整个英格兰。1813年被英国政府镇压下去。SongfortheLudditesLordByronAstheLibertyladso'ertheseaBoughttheirfreedom,andcheaply,withblood,Sowe,boys,weWilldiefighting,orlivefree,AnddownwithallkingsbutKingLudd!浪漫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被认为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黑格尔、谢林提出人不仅是自在的,而且是自为的。强调人的精神的绝对自由。费希特否定康德哲学提出的“自在之物”的存在,认为唯一的实在是“自我”。“自我”是认识的主体,而更重要的是意志的或活动的主体。客观(即“非我”)为主体(即“自我”)所“设定”或建立。浪漫主义与文学传统浪漫主义概念的演变感伤主义文学狂飚突进运动卢梭的文学思想突出自我崇拜感情回归自然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主观性着重描写作家的主观理想和内心世界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强调天才和个性文学功能从“镜”到“灯”的转变难道热情不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吗?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拜伦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的目的是在真理,这种真理不是以外在证据作依靠,而是凭借热情深入人心。——华兹华斯西班牙画家哥雅的名画《理性沉睡,滋生魔鬼》此画作于1796-98年间。画面中沉睡的大学生、猫头鹰分别什么?2.回归自然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但由于文明的发展而堕落。只有“返回自然”(thereturntoNature),以高贵的野蛮人(thenoblesavage)为榜样,道德才能获得新生。“自然”(nature)的两个含义:相对于文化(culture)而言的大自然(Nature),相对资本主义文明而言的人的自然状态(本民族的过去、儿童时代、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农村、原始部落)。对自然的崇拜也与当时盛行的“泛神论”有关。3.回到中世纪浪漫主义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将中世纪宗法社会理想化。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运动都从收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开始。对中世纪崇拜实质:反抗一体化的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认同需要;反抗古典主义。中世纪生活4.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尤其是对东方和美洲的追寻。非凡的(gigantic)人物形象和崇高美(sublime)的追求,体现对工业社会秩序的反抗和对平庸的资产阶级小市民生活的轻蔑。夸张对比的手法,,对抗古典主义的平衡对称。欧洲各国浪漫主义发展概况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最早在18世纪末的德国出现。重在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探索出现三大流派:早期浪漫派(耶拿派)、中期浪漫派(海德堡派)和晚期浪漫派,从晚期浪漫派始逐渐向现实主义过渡。诺瓦利斯(1778-1842)宗教歌.15玛丽亚,在一千种画像里,你都表现得那么可爱,然而我心灵见到的你没一幅画能描绘出来。我只知道:自从我见到你,世界的骚乱就消散如梦,而神秘的天国的甜蜜就永远留驻在我心中。晚期浪漫派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主要代表作家有沙米索、霍夫曼、海涅等。海涅在《论浪漫派》批评早期浪漫派脱离生活的消极倾向,提出“德国的文艺女神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开花的、不矫揉造作的、真正德国的女孩子”。海涅结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下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前浪漫主义,包括感伤主义和墓园诗派。早期浪漫主义,主要代表诗人威廉.布莱克和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湖畔派恶魔派历史派湖畔派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他们有共同的思想经历。开始同情和支持法国大革命,在雅各宾党专政后,转向保守立场,隐居英格兰西部湖区从事诗歌创作。创作风格自然清新,反对古典主义矫揉造作,题材多为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代表作为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1798)。华兹华斯在为该诗集再版写的序言(1800),提出表现的诗学观,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书。恶魔派以拜伦、雪莱和济兹为代表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思想倾向激进、渴望革命,蔑视传统道德规范,被时人称为“撒旦”。济兹的诗歌带有唯美倾向。鸽舍,华兹华斯在湖区的隐居之地Dovecottage《抒情歌谣集》(1798)年初版扉页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强调摒弃传统的”诗语”(diction),以散文化的口语(包括自然的语序,句法结构)写诗,给英国诗坛带进一股清新自然之风。强调感情在诗歌中的地位,将诗歌视为诗人心理的表现或表征。认为一切好诗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thespontaneousoverflowofpowerfulfeelings”),预示了一种“表现的”(expressive)诗学观。强调读者的地位。认为诗人就是“一个对人类说话的人”(amanspeakingtomen)。OdetotheWestWind(1819)OwildWestWind;thoubreathofAutumn'sbeing,Thou,fromwhoseunseenpresencetheleavesdeadAredriven,likeghostsfromanenchanterfleeing,-Yellow,andblack,andpale,andhecticred,Pestilence-strickenmultitudes:Othou,Whochariotesttotheirdarkwintrybed-Thewingedseeds,wheretheyliecoldandlow,Eachlikeacorpsewithinitsgrave,untilThineazuresisteroftheSpringshallblow-Herclariono'erthedreamingearth,andfill(Drivingsweetbudslikeflockstofeedinair)Withlivinghuesandodorsplainandhill:-WildSpirit,whichartmovingeverywhere;Destroyerandpreserver;hear,oh,hear!–OWind,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TygerTygerTyger,burningbright,Intheforestsofthenight;Whatimmortalhandoreye,Couldframethyfearfulsymmetry—WilliamBlake浪漫主义者对自然美的发现CASPERDAVIDFRIEDRICH1817-1818法国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的教父”夏多布里昂:抒情论文《基督教真髓》(1800)是法国消极浪漫主义宣言书;中篇小说《阿达拉》以美洲为背景,写宗教与爱情的冲突。拉马丁、维尼的贵族主义倾向诗歌。“浪漫主义的产婆”斯达尔夫人:《论德国》、《论文学》,否定古典主义创作方法,提倡学习德国人无忧无虑的写作态度,主张创作自由。法国浪漫主义文学.2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提出“对比”的美学原则,成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宣言书。1830年围绕雨果的浪漫主义悲剧《欧那尼》的演出,法国文坛爆发了“欧那尼大战”。乔治.桑、缪塞、戈蒂耶、巴尔扎克、大仲马等团结在雨果周围,形成新一代浪漫主义作家群。30年代后逐渐分化,向现实主义过渡。《克伦威尔序言》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共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我把语言放在现成的规律之上,……我宣布,所有的语言都是平等、自由和愉快的。欧那尼大战1830年,雨果创作浪漫主义悲剧《欧那尼》,率领年青的浪漫主义者在剧场与古典主义展开面对面交锋。该剧的演出成功,宣告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