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学法、懂法——做文明的大学生12汽修3主题班会2013.12.10违反法律的结局作为当代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知法、懂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做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神圣的、庄严的、不可辩驳的,它赋予了我们权力,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要懂得怎样保负自己,已经处于校园与社会的交接地带,我们的学习生活总是在法律的规范之下才得以进行,无论做什么都是要与法挂钩的。所以更要懂得学习法律的重要性,有法制观念,懂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六五”普法什么是“六五”普法?“六五”普法是2011—2015年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是指从“一五”普法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第六个五年的普法教育。“六五”普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的形成。通过深入扎实的法治实践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服务社会的水平,推进法治广安建设。“六五”普法的工作原则是什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治并举,同步推进;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全民参与。“六五”普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化“法治广安”建设,推进依法治市。“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200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历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03年依法治国,执政为民2004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2008年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2009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2011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2012年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中国法律你知多少?法律分类一.宪法及宪法性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反分裂国家法》等。二.行政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三.民法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四.刑法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五.经济法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六.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等。七.环保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宪法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二.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四项:(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大学生法制观的现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作为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明确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党的十八大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与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并列;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依法办事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在社会上,作为集青年与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特殊群体,其综合素质较高,思想格外活跃;其心理、观念和社会行为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法治观的形成和健全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一.当代大学生法制观的现状1.大学生法制观的基本特征:•法律认知的敏锐性。当代大学生是“四有”,新人,正处于思维敏锐、有独立见解并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时期,能敏锐地察觉到国家、社会,甚至至学校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新迹象和新趋势。•法律“情感”的两极性。当代大学生普遍能认识到法治重要性,他们希望获得法律的相关知识来提高自身法治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乏,导致“以身试法”的悲剧屡见不鲜。2.践行法律,缺乏主动性大部分大学生普遍认同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法律的却寥寥无几,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非常少;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生认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冲动、处理事情不够理智,却忽视了自身“法制观念的淡薄”;此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学生犯罪的处罚应该相对较轻。3.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取渠道主要是大学里“有且仅有”的公共课程,而对于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公共课的受重视和被关注程度不高。此外,虽然网络已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习渠道,可作为大学生了解、学习法律的的重要途径,然而有多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会主动地浏览相关网站呢?二.加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要树立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要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从学校方面着手: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第二方面,学生自己应该加强法律修养。1.大家在上相关课时,应该认真听讲,做好相关笔记,争取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更好的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除此之外,大学生可挤出一些空闲时间阅读有关法律文献,提高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图书馆就有这些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比如找一些与法律有关的节目。2.努力树立法律信仰是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方法。只有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我们才会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把握法律的精神脉搏,充分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巨大作用,才能树立起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3.我们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法制建设最终还是要服务到社会实践之中,在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大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事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自己,才能使我们内心的法制观念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决心更加深入。争取做个学法、知法、懂法的大学生是我们的追求。社会不断在进步,每一次的跨越都是巨大的,总有法律作为其强大的后盾,每一部法律都在某一方面都在规范着我们社会的建设。我们是社会的新生力军,是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所以我们更要懂得法律的重要性。大家一起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提高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