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件制作熊剑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米洛斯的维纳斯》,高204厘米,由亚历山德罗斯创作于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现珍藏于巴黎的罗浮宫。并被尊称为罗浮宫的镇馆之宝。维纳斯雕像上身裸露,肌肤丰腴,下身披裹裙裾,端庄秀丽。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窄而平坦的前额,端正的弧形眉,微鼓的嘴角,丰满的下巴,面容平静,表情端庄、安详而又娴静。她身体呈螺旋型。脸朝左方,身体保持正面,右肩轻松放下,左肩自然上耸,下肢转向右方。在漂亮裙裾的掩盖下,左腿向前迈出,从正面看成S形曲线,右腿稳稳地支撑着全身重量。这样的结构,加之身体略显前倾,使雕像下部显得沉重厚实,与上身的轻灵秀拔形成鲜明的对照。她洒脱、典雅,大方、端庄,沉静的神态中透露一份难得的坦荡和自尊。绝无取悦或挑逗他人之意。她既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不扭捏作态、卖弄风情。她不乏高贵庄严的气质,但也不使人觉得超尘脱俗。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人性和生命自由的向往。维纳斯雕像从头顶到肚脐的高度与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比为1比1.618,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的高度比也是1比1.618,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比例。作者在看到维纳斯雕像的时候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念头???作者为什么认为维纳斯的残缺是一种美呢?“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残缺美维纳斯双臂的残缺,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使之具有多种审美的可能性,带来无穷无尽的美感,为了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豪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的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正深深的、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膀,却出乎意料的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能否为维纳斯接上双臂使之完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任何一种方案,都使维纳斯的美从无限变为有限,这是对艺术品最大的伤害,维纳斯的断臂不可复原。为什么说“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而不是其它任何部位??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其他部位无法替代的作用:人同世界、同他人、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所以维纳斯缺失的双臂才能引起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带来无穷无尽的审美感受,她只能失去双臂。“它是人与世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维纳斯的美是因为有了残缺,但是否一切的残缺都能产生残缺美呢?残缺是有条件的,只有能引起欣赏着者审美想象的残缺才能产生“残缺美”的艺术效果。蒙娜丽莎以她神秘、永恒的微笑征服了世人。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画鉴析览》艺术家在创作时,故意缺失或者留下一定的空白,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欣赏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填补缺失,以增加作品欣赏情趣的一种创作方法。国画艺术蛙声十里出山泉深山藏古寺文学艺术金庸《雪山飞狐》结束时,胡斐那一刀砍还是不砍?崔护《题城南庄》郑愁予《错误》沈从文《边城》:“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红楼梦》原稿后四十回的遗失作业•完成《同步导练》•欣赏一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残缺美和空白艺术。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