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口与发展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人口与发展问题主要内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消耗与环境危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引言-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发展的概念“发展”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增长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范畴,一般涉及群体的演变。沃勒斯坦认为,发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生物有机体的生长过程,二是指算术意义上的增长;阿马蒂亚·森认为,“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过去几十年,每个国家都声称在竭尽全力谋求发展。“发展”范畴成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发展是值得追求的。但是,当发展造成了不均衡,或者是发展成果没有为所有人口所共享时,人们对发展本身提出了质疑.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或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的含义则更广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们必须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如果增长在国内外只是极少数富人受益,那就不是经济发展。在研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往往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尽管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但其内部的各指标之间经常存在冲突比如经济发展一方面强调经济增长是基础,另一方面强调要减少贫富分化。但是经济高速增长往往伴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实行收入平等化的政策却往往不利于经济增长。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古典人口经济模型斯密模型假定没有土地的占有和资本的积累。在这样一个黄金时代,土地可以自由使用,于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能够不断地开垦土地和扩大耕地面积,因为没有资本,所以人口翻一番,国民产出也正好翻一番。由于人口增长与产出的扩张同步进行,因此人均实际工资会长期不变马尔萨斯模型随着时间的推进,人口不断增长,所有土地都将被占用和开发,土地变得越来越稀缺,租金开始上升。马尔萨斯人口经济模型开始发挥作用,在人口继续增长的情况下,产出的增长速度远远慢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原因在于新增劳动力不断投入到既定面积的土地上,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土地的边际收益下降,劳动的边际收益同样下降。马尔萨斯是最早系统地提出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导致人类发展陷入困境的人口和经济学家,他的《人口原理》常常被看作是人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该书中他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农业社会中人口与食物(经济)之间的矛盾,并把这对矛盾看成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源。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西蒙的乐观主义朱利安·西蒙以坚持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过去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生活水平的“大突破”,主要是因为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增长。假如人口规模增长能够比过去实际发生的增长更快,“大突破”就会发生得更早,假如人口数量增长得更慢,“大突破”可能还没有发生。-----《大突破及其原因》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所谓负效应都是指在既定的资本和土地存量下,人口增长最初会使人均产出下降正效应是指人口数量增加引起知识增加和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是人口增长的函数人口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最初是负的,但30-80年之后就变成正的了;西方经济文明的成长是人口增长推动和独立发明拉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温和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效应更好,主要原因是父母因儿女众多而增加劳动投入,由更多需求导致的更多的工业投资,以及规模经济。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美国国家科学院1986年出版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政策问题》:人口增长能够促进市场的发育,从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即明晰财产权、扩大统一市场、加强农业研究等然而,针对人口增长所作的市场调整并不足以消除劳动力相对过多对人均收入的消极影响人口增长并不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唯一途径,只要拆除贸易壁垒,市场就能进一步扩大该报告得出的一个定性结论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慢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很难对此作定量评估。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贝克尔和布鲁姆的研究考虑到同样的人口规模在农业经济条件下与在现代城市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不同效应,以及在不同经济条件下人口对生产率正效应和负效应:1.人口增长能够降低生产率,是由于更密集地使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引起传统的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2.然而,更大规模的人口鼓励更大规模的专业化和对知识的投资增加,这很大部分是通过更大的和更重要的城市来实现3.所以更大规模的人口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大规模人口引致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扩张是否比自然资源的报酬递减作用更加强烈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不断争论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形成三种不同观点:人口增长限制、推动或独立于经济增长。三种观点都找到很多支持证据,然而它们都只关注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对人口年龄结构这样的关键问题却强调很少。布鲁姆等从人口结构变动的角度研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随着人口增长,人口结构的变化剧烈。人们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行为,一个国家的年龄结构变化对它的经济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少儿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必须用更高比例的资源用于少儿抚育,从而会抑制经济增长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中大部分处于劳动年龄阶段,这个群体额外增加的生产率能够产生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当人口中的老年人比例过高时,意味着大部分资源用于生产率较低的人口,从而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布鲁姆等人的研究表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过程中,政策制定者能否利用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机遇。人口增长和人口转变提供了重要的、不可重复的机会。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当死亡率下降的时候,推动家庭计划生育以便降低生育率,不仅使妇女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工作,而且能够改善妇女的健康状况。加速人口转变、对未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建设更加开放以及灵活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为扩大的劳动力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二、自然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通常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矿物等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把一种自然物质界定为资源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和技术技能;二是必须对所产生的物质或服务有某种需求。如果这两个条件中有任何一个不能满足,那么自然物质就只是“中性材料”环境一般是指人类环境,是与人类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是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可见,环境与资源一样,是以人类为主体,由人类来界定,随着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二、自然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储存性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和流动性资源(可更新资源)储存性资源是指所有的矿藏和土地等经过千百万年才形成的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后就消耗掉的”,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另一类是可循环使用的,如金属矿物。理论上所有矿物元素都是可恢复的,但是矿物在使用过程中最终会变得太分散,并与杂质混合,从而变得不可恢复。同时,重复利用是一种能源密集的活动,严重依赖于“使用后就消耗掉”的资源二、自然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储存性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和流动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流动性资源是指那些在短时间内可以自然更新的资源,包括水、大气、动植物、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流动性资源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看起来似乎能够独立于人类活动,包括太阳能、潮汐、风、波浪、水、大气;另一类是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再生能力时,不再更新的流动性资源,包括鱼类、森林、动物、土壤、蓄水层中的水。二、自然资源与环境环境的分类环境则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从环境的分类可以看出,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组织和技术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转换造成了环境的变迁。二、自然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稀缺性在传统理论视野中,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无限供给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资源环境的稀缺性。现在人们意识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稀缺性主要体现为其三大功能:第一,提供了工业生产过程所必须的原材料和能源。第二,可以吸收、容纳、降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这一功能往往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第三,向人类社会提供自然服务,包括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物理交换(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等)和福利效益(休闲、健康、审美等)。当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再生能力,容纳的废物超过了其承载力时,环境必然要出现损害和退化。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并且发展成为累积性问题,就将永远地破坏生态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导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绝对稀缺性约束。三、资源消耗与环境危机发展意味着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依赖,但同时造成环境的破坏以及损害自身赖以生存的基础。工业革命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却生产出同样空前大量的废物、废水和废气。到了20世纪下半叶,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危机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三、资源消耗与环境危机环境危机的表现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是指因人为的活动,向环境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大气污染、陆地水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环境破坏,则是指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致使环境效能受到破坏或降低,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草原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破坏、物种资源的破坏、自然景观的破坏、风景名胜地和文化遗迹地的破坏等。三、资源消耗与环境危机环境危机的原因环境危机可以归结为两大经济原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在现行的市场体制和政府政策下,许多资源没有被市场所涵盖。这些资源没有所有权,也没有价格。因此人们对这些资源的价值漠不关心、毫不在乎。结果造成人们不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技术进步来增加盈利,而是过度使用不属于自己的资源,把本应自己支付的成本转嫁到别人或者自身后代来增加自己的利益三、资源消耗与环境危机政府失灵可以分为若干类型,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在追求全社会利益时,由于理解错误或考虑不周,扭曲了正常的市场机制,对环境产生负的外部效应;这种结果可以通过最高价格、最低价格的命令,也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实现。另一类是政府或政府官员谋求自身利益或某一集团利益,有意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例如官员接受贿赂,官商勾结,包庇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三、资源消耗与环境危机中国的资源环境特点从资源总量上看,中国在世界上是资源大国中国土地面积占全球有人居住土地面积的7.2%,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和园林面积占世界6.8%,居第四位永久性草地占世界9%,居第三位森林和林地占世界3.4%,居第五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世界16.7%,居第一位中国大陆架渔场约占世界优良渔场总面积的25%,淡水养鱼种类数居世界首位中国是世界上矿产种类较为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按45种主要矿产储量计算的潜在价值占世界14.6%,居世界第三位三、资源消耗与环境危机中国的资源环境特点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量,人均资源量在世界各国排位第120位四、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每七秒半钟就有一个新的美国人出生,这是一个令人爱怜的小宝贝,但是他一旦呱呱坠地,就要叫唤不止,他的叫声让人一听就是70年。他叫的是2600磅水,21000加仑汽油,10150磅肉,28000磅牛奶和奶油,9000磅麦子,以及大量丰富的其它各种食品、饮料和烟草。这些是他这一生向国家以及国家经济伸手提出的要求。-----Robert&LeonaRienol四、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演变第一阶段,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以经济和资源利用为主,忽略环境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西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