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冰心世纪老人—冰心作者介绍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州人,现代作家。主要著作有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笑》等。女性细腻的“情致”和天真烂漫的“童心”,以及那清新隽永而又婀娜多姿的文笔,构成了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关于题目:忆读书•“忆”是行文的线索。•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叙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哪几段是作者“忆”的部分?答:第2——13段写作目的•提示——留意篇末所署的时日1989年9月8日清晨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哪句话能概括全文内容和冰心一生的读书心得且作为他送给广大读者的箴言?(即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因为三句话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句倡导大家读书,指出读书有益;第二句在数量上给予建议,多多益善;第三局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才受益无穷。忆读书第一部分:第1节(总领)第二部分(第2-11节)—读书好、多读书(以时间为顺序)第三部分(第12-13节)—读好书(好书的标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第四部分(第14-----15节)—总结全文文章结构:总--分--总第1小节有什么作用?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第1节][析]谈到读书就变得健谈,表现了作者对读书强烈的喜爱之情,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读书经历的回忆。朗读文章第11小节,思考其作用?答:用议论和抒情来总结上文内容(分总)(2-10:“读书好”和“多读书”)作者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好处?2、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第3节][析](表情+动作)对故事恋恋不舍、迫切想知道下文却又无可奈何,表现了她对读书的强烈喜爱。3、我决定咬了牙------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第3节][析]对仅七岁的冰心来说,读这本书是非常困难的,不能完全读懂,但她还是下了决心,克服种种困难去读,表现了她对读书的强烈喜爱。作者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好处?4、谈到《三国演义》------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第5节][析]“我”为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死去而极度伤心,突出“我”读书的投入和对读书的喜爱。5、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第7节][析]对这本书非常欣赏,为书中人物的遭遇深感气愤和不平,看得非常投入,并且有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作者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好处?6、在此顺便说一句……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第8节][析]非常喜爱古典诗词,能从头到尾背诵两首,且能体会到诗人通过词句传达的感情。7、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第9节][析]省下自己的零用钱去买林译小说,表现出作者对于读书非常喜爱,懂得读书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8、《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一个人对一本书的认识和理解是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加深的。作者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好处?读书好1、陶冶性情2、增长知识3、提高写作水平4、提高品德修养圈划相关语句,讨论归纳出读书的好处: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回忆读书的,找出相应表示时间的词语:表时间的词语有:“四岁时”、“七岁时”、“那时”、“这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中年以后”、“1986年”。梳理冰心在文中提到的读过的书,及相应的感受、心得、看法、收获。书籍感受、心得、看法、收获等《三国演义》为喜欢人物的死去而悲伤,并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聊斋志异》对于作文有帮助《水浒传》为书中人物的遭遇深感不平,认为人物风格鲜明《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精忠说岳》没有留下太大印象《西游记》精彩《封神榜》烦琐《满江红》《声声慢》能品味词句妙处,感受诗人的情感《茶花女遗事》对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红楼梦》从少年时兴趣不大,厌烦书中人物,到中年时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1986年是唯一消遣,知道了许多事情,认识了许多人物-------书看多了,懂得了挑选、比较多读书返回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读书好,多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也要读好书,同学圈划相关语句,讨论冰心心中的好书的标准。古代小说:1、情节精彩而不烦琐2、人物栩栩如生而不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3、语言质朴浅显而不是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4、感情真实而不是无病呻吟、自作多情通过比较得出了这样的标准心得整理相关文学常识: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1、《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3、《西游记》(明)吴承恩4、《红楼梦》(清)曹雪芹整理相关文学常识1、岳飞《满江红》南宋抗金将领、民族英雄谥,号武穆2、李清照《声声慢》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字易安3、小仲马:《茶花女》法国作家,大仲马之子林琴南林琴南,即林纾(1852—1924年),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奋好学,1882年中举人,却“七上春官,屡试屡败”;他是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不懂外文却以翻译家而著称于世的人;著有《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他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章回小说介绍1.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2.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3.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余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本“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4.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5.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便于读者间歇阅读,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