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应运而生蔚然大宗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一、自主复习——夯实基础(一)阅读教材,完成知识梳理:(二)回答问题:(三)检测练习:孔子孟子荀子同异仁者爱人(进步性)克己复礼(保守性)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省刑法、薄税敛)“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问题1: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有哪些发展?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问题2:孟子为什么提出“重民”的主张?①从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中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力量②根本目的在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③战国初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者的地位有所提高。与今天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有何不同?古代民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思想古代民本思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前提本质目的实现手段官民关系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以君为本人民作主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民恒产、轻徭薄赋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依法治国君臣、主仆公仆(民主官仆)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材料二:“以法为教”、“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材料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问题3:阅读上述材料归纳韩非子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得到当时统治者青睐的原因?有何影响?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1)主要观点: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2)发展趋势: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3)评价: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为秦始皇巩固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③过于严厉,导致秦暴政,秦王朝短命而亡。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先秦诸子就是出来救世的。这种“救世”出现的共同背景是A.奴隶制走向瓦解B.各家思想趋向合流C.社会矛盾尖锐D.争霸称雄局面结束3、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其中孔子开出“救世药方”是:A.施政者讲求“王道”“仁义”B.倡导“仁政”回复和扩充人性C.“君舟民水”的统治理念D.用“仁”“礼”规范社会秩序4、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道,丙:墨B.甲:儒,乙:法,丙:道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5、《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峰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共同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6、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①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②所谓“争鸣是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③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④仅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7、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8、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1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13.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15、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1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17、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D.阴阳家最受欢迎派别代表时期主张儒家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荀子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法家韩非子战国墨家墨子战国(第二课时)二、问题探究——重难点突破: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德”、“礼”?孔子等儒家学派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2、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①主观目的:③局限性:②进步性:探究一: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德”、“礼”?孔子等儒家学派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礼”的思想具有保守性,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1)评价:(2)不被采纳的原因:客观方面:主观方面:①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儒家“仁”的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探究二: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材料二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舍生取义”——《孟子》材料三:孔子:“仁者爱人”贾谊:“失爱不仁,过爱不义”材料四:《尚书》:“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材料五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四、高考链接——提升能力:三、小结: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