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在统一后中国的地位问题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央政府在北京,北京是统一后的首都。国旗是五星红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只能是区旗。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外交大权必须统一于中央。台湾现有的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台湾统一后的权利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继续保持台湾的政府架构。一、谁代表中国?二、大陆和台湾是两个平等的中国组成部分。教学目的:深入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依据和基本内容,深刻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教学难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设计: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台湾诗人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写这首诗时,他44岁(1974年)离开大陆已经20多年。台湾的现状和历史概述提示:从地理上看从历史上看从国际关系看从民族人文上看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684年7月31日,郑克爽派人到澎湖向施琅请降,随后向清军正式递交了降书和所有印册。后来,施琅亲自前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清朝完成了对台湾的统一。2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收复台湾的行动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民众进行过多次武装起义,都被残酷镇压。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开罗宣言》1943埃及开罗会议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关系: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10月,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波茨坦公告》198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访问民主德国时参观波茨坦协议签字场所无忧宫。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将台湾、澎湖交还中国。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台湾,这个离家50年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台湾同胞祭祀黄帝陵民间交流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全面内战爆发前的形势图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内战有关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解放南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国民党残余势力宣布退守台湾,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1950年,蒋介石发表“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而后又在国民党七大上通过了关于反攻大陆的决议案。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50年代中期,对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武力解决。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另一方面,也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加速建设空军和海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九章第二节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政府于1954年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台湾问题与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炮击金门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美国政府于1954年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对此,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和平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毛泽东还曾提到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阐明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时指出,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包括不排除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首次明确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6年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举1963年1月告知台湾把蒋介石集团控制区域压缩到了台、澎、金、马地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幻想;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实现了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思想的产生2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确立和平能够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条件。20世纪70年代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对台政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九章第二节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蕴涵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这就为实施“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下一页美蒋合作出现了矛盾。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与台湾人民。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是大众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选择,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对对企图分裂国家的“台独”势力保持必要的威慑。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1)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2)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3)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俯视钓鱼岛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先后分别和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就香港、澳门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