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五行学说五行与“五材”•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木、火、土、金、水本来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几种材质,即《左传》中所称的“五材”,但在善于借词喻理的古代思想家那里,它们也象“阴、阳”一样变成了具有特殊用途的哲学方法论的常用工具性术语,实质上逐渐变得与原义相去甚远。木:“木曰曲直”火:“火曰炎上”土:“土爰稼穑”金:“金曰从革”水:“水曰润下”五行《尚书·洪范》引申意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温热、上升、光明生化、承载、受纳沉降、肃杀、收敛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火土金水《尚书·洪范》区分定义五行属性《尚书·洪范》区分定义五行属性的目的——•将每一个整体一分为五,用木、火、土、金、水分别领衔代指它们,然后研究这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那么第一步是究竟如何用某一行领衔代指某一要素的呢?•古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他们的东方思维,我们今天归结为:•1、取象比类法;2、间接推演法五行配属表•木火土金水•春夏长夏秋冬•东南中西北•风暑湿燥寒•青赤黄白黑•酸苦甘辛咸•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目舌口鼻耳•怒喜思悲恐五行的关系•正常关系:1、相生2、相克(制则生化)•不正常关系:1、母子相及2、相乘相侮五行相生火生土金生水(一)五行的相生与相克五行间存着动态有序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次序木→火→土→金→水关系母子“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意义说明事物之间正常的资生关系。举例:木生我母子火我生母子土五行相克木火土金水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和制约的关系。次序木→土→水→火→金关系“所胜”和“所不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意义说明事物之间正常制约关系。举例:金克我所不胜木我克所胜土五行制化母子相及五行相乘木土水火金(三)五行的相乘与相侮相乘与相侮是五行之间相克关系异常的变化。1.五行相乘五行相乘含义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我克”一行的过度克制。相乘则是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的表现。次序同相克木→土→水→火→金形成太过相乘:一行不及相乘:一行——乘其所胜如木旺乘土——所不胜乘之如土虚木乘意义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五行相侮水土木金火2.五行相侮五行相侮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克我”一行的反向克制是五行相克关系异常的表现次序相克的反向木→金→火→水→土形成太过相侮:一行不及相侮一行:——侮所不胜如木亢侮金——所胜反克如土虚水侮意义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3.相乘与相侮的关系乘侮的异同同皆是相克异常的表现形成原因都是一行太过或一行不及异相乘——相克太过,与相克次序同相侮——反向克制,与相克次序反乘侮的联系——乘侮可同时发生五行一行亢盛乘其所胜侮所不胜一行不足所胜侮之所不胜乘之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其相互关系肝—舒畅条达气机——木心—心阳推动、温煦血液——火脾—营养来自脾对食物的运化——土肺—清肃痰浊——金肾—主水,如尿液的形成——水五腑、五体、五官、五华与五脏按照五行横向对应。由于人的五腑、五官、五体被经络有机联系于五脏,所以都相应按照所联系的脏推演而归于了五行中的某一行。•五行分类法的归纳很有意义,但凡事有利就必有弊,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如腑其实有六,无法用“五”完美地去分,那“多出”的一腑“三焦”只好另找说法来打“理论补丁”。•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肝藏血以济心;•心阳助脾阳;•脾升营养物质到肺;•肺通调水道以助肾水;•肾藏精以滋养肝血。3、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肝……其主肺也”;“肺……其主肝也”;“肾……其主脾也”。这里“主”是“相畏”、“制约”之意,也就是说,五脏的生理功能都是受其所不胜之脏递相制约的。•肾克心即水克火,肾水滋润上行以制约心火,防止心火过亢;•心克肺即火克金,火的温煦有助于肺气宣发,制约肺气的过于肃降;•肺克肝即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制肝气的过分升发;•肝克脾即木克土,肝木条达可以疏泄脾土之壅滞;•脾克肾即土克水;脾主运化水湿可防止肾水的泛滥。注意•应当指出的是,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以五行的特性及其生克规律来论述的。然而,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相互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五行的特性并不能说明五脏的所有功能,而五行的生克关系也难以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关系。因此,在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时,不能局限于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理论。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界的各类现象、事物在分成五行后,也具体地与各脏有了同一的归属,因而间接地与五脏有了固定的对应关系。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这样就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木火土金水五个大系统。•(二)说明五脏疾病的相互影响规律五行学说不仅可以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脏腑间的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A、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是母病及子。临床常见的“水不涵木”,即属于母病及子。因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水不涵木”证。••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临床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皆属于子病及母。这是由于先有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心肝血虚;或先有心火旺盛,累及至肝,引动肝火,从而形成心肝火旺之证。•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A、相乘:是相克太过而为病。引起五脏相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一脏过盛,而致被克之脏受到过分克伐;另一种是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我”之脏的克制,从而出现克伐太过。如以肝木和脾土之间相克关系而言,相乘传变就有“木旺乘土”(即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两种情况。•一般认为,由于肝旺,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反之,先由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的相乘,而出现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B、相侮:又称反侮,即反向克制而为病。五脏相侮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太过相侮和不及相侮。•例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木侮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不及相侮,是指由于一脏虚损,导致“我克”之脏的反克现象。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总之,五脏病变时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如《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如《难经经释》所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以肝病为例说明五脏病变传变规律:脾病肝病肾病肺病心病相乘相乘相侮相侮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此外,运用五行学说的理论、还可以阐释五脏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五脏外应五时,所以五脏发病的一般规律,是在其所主之时受邪而发病,即春天多发肝病,夏天多发心病,长夏多发脾病,秋天多发肺病,冬天多发肾病。因此《素问·咳论》说:“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注意•由于五行生克规律不能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关系,因而五脏间病变的相互影响也难以完全以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说明。故《素问·玉机真脏论》有“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的论述,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创立的六经传变,以及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所创立的卫气营血传变,都是从临床实践出发,在广泛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疾病传变规律。•(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作了相应联系,构成了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因而观察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断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三)指导疾病的诊断根据病变所表现出来的五色、五味、五脉的五行属性,来判断疾病所属的脏腑。如病人面呈青色,口中泛酸,脉见弦象----肝病,脾虚的病人,面呈青色,是土虚木乘;肝病,面色黄,木来乘土。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色诊和脉诊结合,参照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色脉相合(同属一行)——顺色脉不合(不属同一行)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顺得相克之脉——逆如:肝病色青脉弦——色脉相符色青脉浮——相胜之脉金(浮)克木(青)色青脉沉——相生之脉水(沉)生木(青)•(四)指导疾病的治疗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根据五行归属,药物的五色、五味入五脏。药物五行五色五味五脏木┈┈┈青┈┈┈酸┈┈┈肝火┈┈┈赤┈┈┈苦┈┈┈心土┈┈┈黄┈┈┈甘┈┈┈脾金┈┈┈白┈┈┈辛┈┈┈肺水┈┈┈黑┈┈┈咸┈┈┈肾2.控制疾病的传变一脏有病时,根据病变按五行传变的规律,提前治疗,防止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确定治则治法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相生规律治则补母泻子虚则补其母——对脏腑之虚证,不但补本脏,还要补其“母”脏。实则泻其子——对脏腑之实证,不但泻本脏,还可泻其子脏。治法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益火补土——此火指命门之火,即肾阳。通过温肾阳以补脾阳。用于脾肾阳虚证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的方法。用于脾肺气虚证或肺气虚证金水相生——属滋养肺肾法,通过补肺阴来滋肾阴,或通过养肾阴来润肺。用于肺肾阴虚证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与治法相克规律治则抑强扶弱抑强——用于太过而致的相乘或相侮扶弱——用于不及而致的相乘或相侮治法抑木扶土法——称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法,疏肝健脾治疗肝旺脾虚之肝气犯脾、肝气犯胃证。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来治疗水湿停聚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所致的水肿胀满佐金平木法——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治法,多用于肝火偏盛,影响肺金清肃之证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与滋肾水的治法,用于心火偏旺,肾水不足,心肾不交证。4.指导针灸取穴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又称情志相胜。情志相胜关系表怒喜思悲(忧)恐情志相胜木克土:怒胜思火克金:喜胜忧土克水:思胜恐金克木:悲胜怒水克火:恐胜喜五志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木火土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