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P2P信誉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者:刘寿强,刘波,齐德昱,潘春华,杨波,LiuShouqing,LiuBo,QiDeyu,PanChunhua,YangBo作者单位:刘寿强,LiuShouqing(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510640;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电信工程学院,广州,510631),刘波,齐德昱,LiuBo,QiDeyu(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510640),潘春华,杨波,PanChunhua,YangBo(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州,510642)刊名: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英文刊名:JOURNALOFCOMPUTERRESEARCHANDDEVELOPMENT年,卷(期):2006,43(z2)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1.OBamasak.NZhangAdistributedreputationmanagementschemeformobileagent-basede-commerceapplications20052.LKweijay.LHaiyin.YTaoAreputationandtrustmanagementbrokerframeworkforWebapplications20053.FEmekci.OzgurDSahin.DivyakantAgrawalApeer-to-peerframeworkforWebservicediscoverywithranking20044.KKrukow.MNielsen.USassoneAlogicframeworkforreputationsystems2006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赵恒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安全性研究2005随着P2P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研究也引起很大的关注.安全问题是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安全性.第一章介绍了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发展现状,指出本文的研究重点—信誉体制的安全性.第二章系统地介绍了P2P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式,比较了P2P模式和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分析了P2P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三章详细地介绍了本文中用到的密码体制和技术.第四章深入地研究了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安全性,提出一种P2P网络环境下安全有效的信誉体制.第五章研究了信誉体制在P2P网络中的应用,首次结合P2P网络中代理解密时需要建立信任代理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其应用.主要工作结果如下:1分析了P2P网络的特点;比较了P2P模式和C/S模式,结果表明:P2P模式在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安全性、易管理性等方面处于劣势;分析了P2P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2针对P2P网络中保密、认证、完整性、不可否认性、防合谋、实时性以及有效性等问题,应用密码学体制和技术,设计一种安全有效的信誉体制,很好地保证了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安全性.3研究了信誉体制在P2P网络中的应用,结合P2P网络中代理解密时需要建立信任代理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其应用,并首次提出一种基于信誉的信任代理创建方案.2.期刊论文刘浩.张连明.彭利民.LIUHao.ZHANGLian-ming.PENGLi-min基于分层代理的P2P网络信誉管理模型-计算机工程2009,35(18)针对大多数信誉管理机制忽略节点的匿名性和其中的信息洪泛现象,构造一种基于分层信誉代理的P2P网络信誉管理模型HARMM.该模型采用多个公/私钥组合使用和洋葱路由等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保证节点匿名性和数据可信性,有效抵抗一些典型的安全攻击.3.学位论文吴宁P2P网络范型信誉评价体系的研究2008近年来,P2P网络伴随着大规模的分布式应用而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参与到其中的对等节点本身存在着匿名和动态的特性,这使得该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愈加暴露出来。这使得我们必须通过采用信任机制来加强系统的可靠性,通过使用信誉管理机制,对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鼓励参与节点表现出良好行为。本文根据已提出的关键节点理论,通过分布式排列机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地选择最有信誉的关键节点,如果其表现出不可接受的行为,这些节点将被动态更换,最后在不断交易的过程中,根据其在本地的行为形成该节点在整个系统的信誉评价。4.期刊论文陈蕾.徐爱庆.CHENLei.XUAiqing基于Super-node结构的P2P网络的信誉评价系统-计算机工程2006,32(23)针对基于Super-node结构的P2P网络提出了一个新的简单的信誉评价系统.该系统除了能根据其它对等点的反馈信息来建立对等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外,还能帮助识别一些恶意对等点,从而保证整个P2P网络的正常运行.5.学位论文李奎P2P网络信誉模型研究2008本文以P2P网络安全信誉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介绍P2P基础概念、拓扑结构、主要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P2P网络应用中的一般性难题,介绍了几种国内外著名的基于P2P网络的安全信誉模型,并对几种P2P的主要应用做出了安全需求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中心服务节点和超级节点的P2P网络安全信誉模型。在本模型中,我们应用一个基于二进制的数学模型来记录节点的历史评价信息,通过历史评价信息计算节点的信任度。这里构造了一个计算标准信任度的公式,把历史评价信息进行整理,代入公式就得到了标准信任度。标准信任度是根据所有与该节点有交易服务的节点评价信息计算出来的,因而标准信任度有一定的权威性。中心服务节点提供目录查询和标准信用度查询服务,超级节点提供本组网络内的目录查询和标准信用度查询服务。最后主要研究了P2P网络中的激励机制,这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2P网络激励机制,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该安全信誉模型,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P2P网络内节点间有效地建立信任机制,促进了资源快速流动和P2P网络的良性循环。6.期刊论文王全彬.WANGQuan-binP2P网络信誉体制中的安全问题与构建研究靠-凯里学院学报2008,26(6)研究了P2P网络中信誉体制的安全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研究状况,提出了一种较为完善的P2P网络环境下安全有效的信誉体制,并分析了该体制的安全性.7.学位论文纪雯对等环境下信誉机制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2009对等(Peer-To-Peer,简称P2P)技术已在流媒体、文件共享、内容分发、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对等网络的动态性、开放性、自治性与节点自私性向网络的安全性与公平性提出了挑战,造成“搭便车”、“公共悲剧”以及“资源不可信”等问题。虽然信誉机制可以有效激励公平、增强安全,但信誉机制却带来其特有的安全问题及“热点”(Hot—Spot)问题。本文围绕P2P环境下信誉机制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负载均衡问题,对信誉管理机制、信誉度量算法、机制的安全性与性能这三个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集中解决了信誉机制中的团体欺骗问题,并且提高了网络的整体资源利用率。本文的研究重点如下:首先阐述了P2P网络的演变过程、分类和应用,分析了P2P网络应用所呈现出来的安全性问题、不公平现象、动态性以及资源利用不均匀的原因,并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信誉机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研究工作发展的趋势。其次,对信誉机制的安全性展开研究。一方面研究了P2P网络的匿名性,针对交互节点双方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模型;另一方面对社会网络和P2P网络的相似特性进行研究,利用成熟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算法、机制来抵御信誉机制中的团体欺骗问题。再次,对P2P网络的动态性与开放性进行研究。针对“网络波动”(Churn)问题对P2P系统性能、安全性的影响,结合信誉机制,提出新的信誉管理系统来解决“网络波动”以及多种恶意攻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研究P2P网络中的负载均衡问题,并对现实生活中的P2P网络用户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信誉机制给P2P文件共享系统带来的“热点”问题,结合经济学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信誉模型来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针对信誉机制的安全性,基于P2P网络的匿名性,提出一种无需CA的组匿名信誉模型(GARM模型)。GARM根据节点所拥有的资源对节点进行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匿名性。在实现P2P网络公平性的同时,保护了服务节点的安全,并避免P2P网络中的节点报复行为。针对目前大多数系统没有考虑到的团体欺骗问题,提出可抵御团体欺骗的信誉值度量算法。基于社会网络中的社团结构理论,分析了P2P信任网络的社团结构,并将信任团体的可信度用于节点信誉值度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团体信任度的P2P信誉机制。该机制可以适应动态、开放的P2P环境,在不限制节点加入退出的情况下抵御团体欺骗行为。针对P2P网络的动态性与开放性,提出基于持续在线时间的信誉管理系统(SOD-basedreputationmanagementsystem),用以减少“网络波动”现象,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通过在信誉值算法中加入SOD因子,激励节点增加在线时间,并通过限制服务提供次数以及引入差评记录来防止一些节点的恶意行为。SOD系统能够增加下载次数,减少Churn,并解决了Cold—Start和“马太效应”问题。针对P2P网络中Hot—Spot现象,借鉴经济学原理,提出基于用户下载需求偏好的信誉模型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将服务节点所承诺提供的带宽大小和单个文件的评价值相结合,作为请求节点选择下载的依据。根据不同偏好的效用大小不同,服务节点可以动态制定当前的承诺带宽以吸引其他节点下载。从而缓解热门节点造成的网络拥塞现象,提高网络的整体资源利用率。8.期刊论文常俊胜.王怀民.尹刚.唐扬斌.CHANGJun-sheng.WANGHuai-min.YINGang.TANGYang-bin一个非结构化P2P网络中基于信誉的激励机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2)在P2P网络中,freerider节点和恶意节点的不合作行为严重影响了P2P服务的可用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应用于非结构化P2P环境下基于信誉的激励机制.该机制通过有限的信任信息的共享,实现信任评估和推荐信任度评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拓扑构造和服务选择策略及服务请求冲突解析策略的选择,实现对合作节点的激励和对freerider和恶意节点的遏制及惩罚.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信誉的激励机制是简单有效的.9.期刊论文王堃.吴蒙.WANGKun.WUMengP2P网络中一种可信任的全局信誉模型-应用科学学报2010,28(3)针对P2P网络中的节点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全局信誉模型,在历史交易的基础上动态更新各节点的服务信任值和请求信任值,讨论了信誉建市过程中的5种攻击对信誉模型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的信任值更新算法和防御机制具有健壮性,可保护网络中的诚实节点,迅速降低恶意节点的信任值,有效抑制恶意行为.10.学位论文袁芳文P2P网络中信誉度问题的研究2006P2P网络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传统的集中式的信任机制不再适合于P2P。在P2P网络中需要有新的信任机制来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因而对信誉度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信誉模型作为信任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及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为确保用户安全地使用网络,需要对网络通信中的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鼓励网上用户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从而促进网上交易的顺利实现。目前存在的几种信誉模型,结构大多比较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容易维护、适合网上交易的信誉度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节点之间信誉度是建立在成员近期交易的历史记录基础之上的,信誉度服务器负责计算、存储交易节点的全局信誉度值;然后由节点自身计算出与之交易的节点的局部信誉度,并根据最终信誉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交易节点的最终信誉值,为是否交易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