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含挡土墙施工工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4、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4.1概述本工程开挖深度约5.45米,围护结构为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4.2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4.2.1施工方法采用CJB-30型双轴深层搅拌桩机。启动起吊设备下沉(注意导向杆垂直度)、搅拌,开通输浆管路确认浆液从喷嘴喷出,匀速下沉、搅拌到设计桩底标高。在桩底停留30秒原地搅拌、喷浆。然后,喷浆、搅拌、匀速提升到桩顶标高。单桩工艺流程为“二喷、四搅”。为了确保达到加固目的,根据不同场地地质的特点,采取对应措施,使每个节点的水泥土得到更好的均匀度。主要施工参数控制为:搅拌头提升速度约0.8m/min,搅拌头搅拌次数约60r/min,输浆泵压力0.5MPa左右。4.2.2工艺流程测量地位—转机就为、调平—水泥浆配置—预搅喷浆下沉—喷浆提升—复搅复喷—清洗管道—移位4.2.3测量放线根据测量控制点,用尺度法进行桩定点,并明确标志。桩位布置与设计图误差≤5cm。4.2.4搅拌桩钻机就位搅拌钻机在配制浆液的同时,在指定的桩位就位,让搅拌轴对中,用水平尺调平机座,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偏差不超过1%,对位偏差不大于5cm,且必须保证搅拌桩相互搭接200mm。4.2.5预搅喷浆下沉下沉过程中,距离设计桩顶标高0.5m发出信号通知后台,喷浆钻进,直至设计桩底标高。4.2.6喷浆提升预搅下沉至设计深度时并保持原地搅拌,待浆液送至30S后再提升,为保证搅拌桩桩顶质量,停浆面在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0mm。根据试成桩工艺参数确定的钻机转速、提升速度、注浆泵压力、泵量等注浆,保证注浆量。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喷浆中断,必须对该段桩上下0.5m复喷复搅,以防止断桩。4.2.7复搅复喷为了搅拌充分和提高桩身水泥土强度,复搅复喷有效桩长桩身段。4.2.8清洗管道完成搅拌成桩后,向排空的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并开启灰浆泵,清洗管路(此工序如在能连续施工状况下,可视具体情况不进行)。4.2.9移位完成一个单桩作业,移到下一个桩位,重复上述步骤。4.2.10水泥搅拌桩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前应做现场水泥土配比试验,以验证设计指标及指导土方开挖;要求做3根试验桩,以确定施工技术参数。深层搅拌喷浆是在地下深处进行的,在施工记录中,各班记录员应及时、详细认真,逐项填写施工记录表,特别要求记录走浆时间、来浆时间、停浆时间、总喷浆时间,不得追记、漏记、弄虚作假。记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均应在备注栏注明。单桩未施工完毕,不得交接班,交接班时要弄清已打桩号和未打桩号,避免复打、漏打。各班班长在记录上签名,否测作废。每天的施工记录须当天交现场技术负责人验收。水泥应每批均有出厂合格证,每批水泥进场后应立即送检。对于下沉迅速的特软土层加强重复搅拌,保证均匀。深层搅拌桩成桩三天后,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验桩身均匀性,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三根。4.2.11应急预案水泥搅拌桩:当墙顶水平位移超标时,墙体出现裂缝,墙后土体位移伴随沉降,应调查倾斜情况,如属抗倾覆稳定性不足,可采取墙后卸土减载,墙前加竖向斜支撑加固方案,竖向斜支撑不得影响主体工程桩安全。如属于抗滑移稳定性不足,除应在墙后卸土减载外,还应在墙前堆土反压或支撑,然后设法抢铺砼垫层,增加坑底整体水平抗力。坡脚隆起的处理:采用砂袋反压或采用水压,稳定后对支护系统加强。周边环境的处理:基坑邻周已成有工程桩等由于基坑土体位移而发生“跑桩”,应首先稳定基坑土体,防止继续位移,并根据已有工程桩等的重要性采取相应措施。4.2.12特别注意在采取以上应急措施的同时,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尽早铺筑基底混凝土垫层,特别是靠近基坑边的混凝土垫层,以提高基坑抵抗土体变形的整体能力。4.3基坑降水施工及底板抗浮措施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的要求,基坑降水采用轻型井点,井点基坑预降水7~15天后,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在完成底板工作后,管井井点继续工作,维持基坑低水位,满足底板抗浮要求。4.3.1轻型井点布置本工程降水布置在围护施工完成后进行。轻型井点共布置5套。井点管间距1.2M,基坑内环形布置,轻型井点按降水曲线τ=1/10进行估算,降低后水位在基础低标高以下0.5m,可满足底板处于干燥状态进行施工。轻型井点管路系统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置等组成。每套抽水设备的总管长度不超过60M。具体布置情况详见《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4.3.2轻型井点施工流程设置泵房、安装排水总管→水冲法成井→安装井点管填滤料→接通、排水总管,并与抽水设备接通→启动抽水设备抽取地下水→检查有无漏水漏气及淤塞等情况→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4.3.3井点系统的埋设埋设井点程序:先安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井管的埋设采用水冲法施工,井点管长8.5M,冲孔时,先用起重设备将直径50~70mm的冲管吊起并插在井管内,然后开动高压水泵,一般压力为0.6~1.2Mpa将上冲松,边冲边沉,冲孔直径为400mm。冲孔宜比滤管底深1m以上,以防冲管拔出时,部分上颗粒沉于孔底而触及滤管底部。井孔冲成后,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管,并在井管与孔壁之间迅速填灌砂滤层,以防孔壁塌方。砂滤层的填灌选用干净粗砂,填灌均匀,填至滤管顶上1~1.5M,防止周围土颗粒堵塞滤管,以保证水流畅通。每根井管沉设后,要检验其渗水性能,要填粗砂滤料时管口应有泥浆水冒出,管口注水后,管内水位下沉。用弯联管与井点管接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为确保井点降水不中断,采用双电源。4.3.4抽水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先进行试抽试灌,以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发现“死井”、漏气和漏水现象即进行补救处理,确保正常运转使用。井点开始出水一般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正常的排水是细水长流,出水澄清。用真空度作为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应经常观测,一般不低于93.3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由于漏气,应及时修复。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风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来判断。如井点管淤塞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用高压水冲洗井点管或拔出重新埋设。水位下降情况通过观测水位观测孔来掌握。根据基坑涌水量,基坑水位降低至设计要求,才能开始基坑开挖。4.3.5井点系统的拆除当井点降水达到了施工要求时,随基坑开挖进度依次拆除布置在基坑中的轻型井点。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填塞,拔出井点管可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4.4底板抗浮措施因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面积较大,埋深较深,底板在浇筑之后,将要承受地下水向上的顶力,在结构底板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或是上部结荷载尚未落到底板之前,结构底板会因不能承受地下水向上的顶力而受到损害。为了使结构底板免受地下水的损害,拟在结构底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泄水孔,使地下水压力有释放途径,待结构施工结束,顶板上复土以后再封堵泄水孔。泄水孔制作是将直径400mm的钢管埋入底板下1米,下设滤管,内填碎石,以便地下水可以由滤管进入埋设的钢管,由水泵抽出,以消除地下水向上顶力。4.5基坑挖土方案4.5.1概述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为5.45m。待预降水达到开挖深度以下0.5—1.0m,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完成二周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挖土。土方开挖必须与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密切配合,遵循“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原则,确保基坑开挖工程安全施工。4.5.2土方开挖方开挖采用2台1m3挖土机。分层开挖。机械挖土统一挖至底标高以上300,由人工挖至底标高,不得超挖。挖土过程中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避免碰撞桩头。严格控制各分段之间的土层高差在1.5m左右。4.5.3挖土注意事项严格控制挖土边界的位置、尺寸,土方开挖前认真放好挖土灰线。本工程工程桩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若造成土体滑移,则会对桩位的影响极大,故需严格控制每皮土分层厚度及放坡坡度,将此作为控制的一个重点。挖土时应保护好留设的轻型井点,保证降水的正常进行,严禁挖斗碰撞井点管。挖土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每层挖土标高,与围护施工密切配合,确保围护施工质量。做好基坑内降水、排水工作,保障基坑内排水系统畅通。挖土到坑底标高时,垫层施工及时跟上,减少基坑的暴露时间。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堆载,未经许可,不得在基坑边堆放杂物,大雨天停止开挖。本工程所有土方均外运。现场“渣土垃圾”的处理中若有违约情况,愿意按照商务标所述接受处罚。4.6基坑排水在基坑内沿坑底四周设200×300排水明沟,间隔30m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尺寸Φ500,集水井内用潜水泵及时抽除井内积水,保证基坑内干燥。4.7基坑监测为正确及时掌握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及相邻道路、管线的变化情况,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基本参数,根据本工程的围护设计内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保平面位置上以坑外2倍基坑挖深区域为本工程的监测、保护范围。4.7.1监测项目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观测围护体顶部位移和沉降观测基坑外地表沉降和土体位移监测周边各类地下管线的变位观测(注:以上监测内容将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进行)4.7.2监测点(孔)布置及监测方案监测点(孔)位的设置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能反映所监测内容中各要素的特征变化。采取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及测试频率得当,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基本测量工作点的水准观测应根据现场周围环境条件,尽量采用闭合环或附和观测线路,并合理布置基本水准点。4.7.3挡土墙的水平位移、沉降的测量在挡土墙的压顶砼上布置围护墙顶沉降、位移监测点若干个。用J2型高精度经纬仪进行水平位移测量;用N3型精密水准仪加测微器进行垂直沉降测量。4.7.4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监测分别在基坑内、外埋设若干个水位观测井。采用钻机钻孔埋设,用SWJ-90水位计进行测量。4.7.5基坑外地表沉降和土体位移监测为观测坑外土体位移,在基坑的东、南、北、西四侧分别布置若干根深层土体变形测斜管。在基坑开挖前两周,钻孔后埋设PVC管,利用CX-01型测斜仪进行测量,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各根测斜管顶设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测点,用J2型高精度经纬仪和N3型精密水准仪加测微器测量地表变形和沉降。4.7.6周边建筑物及各类地下管线的变位观测监测对象为保护区域内的周边各类地下管线,是本次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别在带征路设置若干个道路测点和若干个管线测点(各类管线均须设置)。其中管线测点尽量利用管线设备井作直接测点,如现场无条件,可利用模拟测点及间接点法。用J2型高精度经纬仪和N3型精密水准仪,在围护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室工程等地下工程全过程中实施监测。4.7.7报警值的选取报警值的最终选取应根据实际计算并征求有关单位同意,同时符合先行国家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的有关规范规定。建议报警值:监测项目二级基坑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日变量≥±3mm,累计≥±10mm,4.7.8监测频率工程桩、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期间,C、D项每天测量一次。基坑开挖期间,所有项目每天测量一次。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所有项目每周测量二次。基坑回填后,有关项目继续监测一周,待基坑稳定后测试工作全部结束。在地下工程监测过程中若遇特殊紧急情况,将实施24小时跟踪连续监测。4.8基础及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工艺4.8.1基础工程施工流程地基验槽→垫层→投点弹线→底板钢筋(包括钢支架)→局部深坑底板支模→底板砼浇筑→测温养护→底板弹线→地下车库墙、柱钢筋→地下出库墙、柱、顶板模板→地下车库柱、墙、顶板砼→底层弹线→外墙防水处理→回填土4.8.2工程桩复核验收与垫层施工4.8.2.1工程桩复核验收挖土结束后,对工程桩的桩位、桩数与桩顶标高与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工程桩验收做好验收记录,标明每根桩的标高误差及位置偏差值绘制竣工图。在工程桩经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4.8.2.2垫层施工在基坑最后20-30cm土用人工修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请设计、业主、监理单位组织地基验槽,并及时进行工程桩头砼开凿作业。锚入底板10cm桩砼要开凿平整,不产生裂缝。为防止土体回弹,垫层采取挖一块及时浇捣一块的方法(即分段施工),施工时严格用水准仪抄平,严格控制标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