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是怎样练成的——“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全案策划纪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真功夫”是怎样练成的——“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全案策划纪实市场告诉我们事实,却不能代替我们思考。在中国快餐业中,虽然我们耳边常充斥着“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大快餐巨头”等等的字眼,可是中式快餐竟然占据着超过西式快餐4倍的市场份额。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口“大锅”内,竟然没有真正的“领导者”。整个品类市场成长处于启动期,品牌集中度非常低,这意味着中式快餐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中式快餐品类的主流地位必然决定了——当上中式快餐的领头羊,也就能成为中国快餐业的霸主。2003年8月,北京暑热如荼。叶茂中策划机构的大会议室里冒着“咝咝”的冷气,却无法消退“双种子”餐饮集团(“真功夫”饮食有限公司前身)几位核心成员眉间的焦灼。1997年第一家“双种子”在东莞诞生,1999年“双种子”迅速壮大,于是他们决定走出东莞,先后开拓广州、深圳市场,然而问题也在这时出现了。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管理、更贵的房租、更大的人流量,双种子怎么一到广州深圳就不行了?新开店面“慢热”、单店盈利能力低、过往人群多进店人数却少、单次营业额始终徘徊不前,最让他们费解的是引进了与麦肯同样品质甚至更好的西式餐点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反而不被接受。他们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压力还来自越来越多的和他们一样成长迅速的竞争者,也来自不断涌现的模仿者,更有一些卑劣的跟进者只图眼前利益使整个中式快餐信誉受到质疑。于是,他们想到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战争,38度高温下,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双种子项目小组成员热血沸腾。“真功夫”的拳头应该打向谁?这是一个典型的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突围的课题。解决好了,从此可以参与逐鹿中原;解决不好,只能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等待着要么被诏安、要么被消亡的命运。追本溯源,首先要弄清楚中国快餐业竞争的实质。我们从2002年中国快餐业发展状况的几组数据开始顺藤摸瓜:数据一:中国快餐市场的经营主体仍是中式快餐。78.9%为中式快餐店,而21.1%是西式快餐店。数据二:中国餐饮业权威机构中国烹饪协会向社会郑重推出十大国内快餐连锁品牌:上海新亚大包、马兰拉面、深圳面点王、丽华快餐、千喜鹤、江苏大娘水饺、东方饺子王、广西桂林人、武钢集团快餐公司、广州大西豪。数据三:在2002年度的中国快餐业20强中,麦当劳、肯德基的各地公司占据了19席,上海新亚大包成为20强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中式快餐,排在第17位。这些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在成熟的品类市场中,20/80原则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之于西式快餐。但从这三组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市场基础雄厚稳定、控制着大于西式快餐4倍市场份额的中式快餐品类市场,品牌集中度非常低,没有真正的“领导者”。近年来才开始出现市场份额向部分区域品牌集中的特征——品类市场成长处于启动期。中式快餐品类市场内存在着巨大机遇。中式快餐品类的主流地位必然决定了:成为中国市场中式快餐品类的领导品牌,也就成为中国快餐业的霸主。这使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中国快餐业的两大主要矛盾(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两个品类的竞争)掩盖了另一个潜在的矛盾(中式快餐相互之间的竞争)。如同麦当劳从来没有将永和作为它最主要的对手一样,“双种子”所需面对的主要对手,不是“洋快餐”,而是其它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应该打哪套拳法?占据中式快餐这一有利的地形还不够,还需要有正确的战略——“双种子”应该打哪套拳法?总结近年来所有迅速成长的中式快餐品牌,从永和、马兰,到一些地方性的快餐品牌如马华、九百碗、蓝与白等等,我们发现了其中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学习了国际连锁大品牌最重要的一点:QSC——标准化的品质、服务、清洁。他们能得以立足,是因为突破了以前制约中式快餐品质发展的瓶颈——没有标准化的QSC,这些显示出中式快餐品类正经历着业态的大转型。然而,是不是有了标准化的QSC,就意味着一定会取得成功呢?我们想到了几年前昙花一现的麦肯姆、开心汤姆等等。他们的QSC也很标准,为什么会那么快就走向衰败呢?我们找到了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他们贩卖的也是西式口味的快餐,在21.1%的“小池塘”里,已经有了两条大鱼,小鱼注定难以生存。这再次证实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如果放弃了中式快餐之路,就等于离开了占据78.9%的、自由竞争时代的中式快餐品类,而挤身于仅占21.1%的、垄断竞争的西式快餐品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标准化QSC”是中式快餐品类业态大转型的主线,而中式快餐品类业态大转型的实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双种子”应该习练的拳法,是“双种子”通往成功的路,是“双种子”通向“真功夫”的路。“真功夫”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在企业访谈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让我们倍感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问到你认为“双种子”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时,包括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在内,答案众说不一,说“美味”的、“开心”的、“蒸”的、“健康”的……当一个企业对自身品牌核心价值迷惘、混乱时,这是危险的信号,它会造成品牌资源无法积累,品牌构建无法成型。必须要先确定“双种子”品牌的核心价值,之后才能进行整合及改造。我们将市调中得到的三组数据——喜欢中式快餐的原因、喜欢西式快餐的原因与喜欢“双种子”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营养”是“双种子”在中式快餐品类共性中,唯一形成品牌差异化并在品类发展形成市场拉力的因素。这使我们想起在企业访谈时听到的“我们的强势资源在于我们独特的、蒸的文化”。这句话对了一半,“蒸”在岭南的饮食养生文化中等同于“原汁原味原形、不上火”。“蒸”字是个大创意,对消费者而言,只有“蒸”等于“营养”,“双种子”才能在他们心中登陆。于是,“双种子”真正的品牌核心价值浮出水面——“更有营养的美味中式快餐”,我们将之提炼为一句话——“蒸的营养专家”。“真功夫”产品线一破一立自90年代开始,快餐业的西风东渐,加速了快餐市场的竞争。西式快餐的兴起,使鸡翅、汉堡、薯条、可乐一时成为餐饮时尚。许多中式餐饮、路边摊、风味小吃部、杂货店、大小商超,随处可见简易加工的炸鸡翅、汉堡售卖点。“双种子”也与时俱进的引进了洋快餐品种如油炸鸡腿、鸡翅、可乐,认为这些产品可以弥补中式快餐不具备休闲属性的不足,带来休闲时段营业额的提升。虽然引进了洋快餐品种以后,销量一直没有打开,但“双种子”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加大促销力度。以至于我们在双种子做营销诊断及品牌规划中,把这些不符合“中式”快餐属性的产品全部砍掉时,双种子还存在着顾虑。为什么要砍掉这些油炸食品呢?从2000年后,西式快餐在中国已成“过街老鼠”,油炸食品的高热量、高胆固醇导致肥胖、高血压、肠胃病已成洋快餐的症结,这也是西式快餐进入中国这么多年却仅有21%的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甚至连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巨头也在逐渐推进以营养为主的“本土化”餐饮风味。只是,市场的残酷就在于:真正的规律总是掩盖在表象之下,因此,企业不能一味跟着感觉走。“真功夫”的定位属性是“蒸的营养专家”,与油炸食品为主的西餐属性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虽然短期内销量可观,但是,作为一个心存高远的餐饮大品牌,不符合品类属性的做法会狠狠伤害“真功夫”品牌的长远发展,混淆品牌定位。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坚持不懈,更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真功夫”的目标是成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这一目标建立在“蒸的营养专家”这一战略性定位之上。以蒸为属性的中式快餐,容不得半点非营养西式元素,否则会大大破坏蒸的营养感,枉费了前期品牌建设花费的心血。大舍即是大得。我们砍掉“真功夫”油炸食品,强化了中式的、蒸的、营养的“真功夫”品牌定位,使品牌属性更为单纯。光破不立还是没能完全解决“双种子”的问题,油炸鸡腿、鸡翅、可乐砍掉后留下的休闲时段的产品空白,我们仍然要填补。难道中式快餐真的就不具备休闲属性吗?我们发现,由于休闲时段人们大多处于一种空闲、放松、无聊的状态,所以大多数的休闲食品都有几个共性,那就是异形、手抓、吃的过程有趣味。于是我们提出,针对当地市场特征、基于品牌核心价值,开发相对应的休闲食品,比如:冰糖葫芦、绿豆蒸糕、红薯丝(条)……原来在中国传统小吃中可以挖掘改良的机会还是非常之多的。“真功夫”的生活小镇跟进麦当劳、肯德基,寻找快餐人群的聚集点;像麦肯一样将小孩以及带小孩的人群作为目标消费者,这些都是“双种子”一直坚持的做法。但是麦肯在变化,因为快餐人群在分化。两三年前,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人们还觉得快餐只是在繁华商业区中的一种特别的消费行为;现在,越来越多人把快餐当成生活的一部分。面对人群的分化,“双种子”将何去何从呢?让我们回到品牌的核心价值——“更有营养的美味的中式快餐”。人在什么时候最讲究营养呢?在关于就餐地点的市调中我们发现,只有在一个地方选择中式快餐的比率远远超过西式快餐,那就是社区/家附近。我们进一步从目标人群进行分析,我们觉得,对快餐业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是人群目标状态,而不是常规的人群目标类型。那我们设想一下,来消费“双种子”的目标人群状态是什么?一切依旧来源于供求本质,来源于“更有营养的美味中式快餐”。“更有营养的美味中式快餐”指向的目标人群,是“当人们在生活中”。这也是双种子在小镇上容易成功的原因,“小镇”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生活”。那是不是“双种子”在都市中就没有机会了呢?其实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再大再繁华的都市里,其实都有“小镇”!那么我们就去都市里,寻找“生活小镇”。都市里的生活小镇在哪里?我们经过研究,总结出了几点规律。由于其中涉及企业机密,在此不再细说。“真功夫”扩张的阻力来自何处?1997年,“双种子”在东莞周边取得巨大成功,使得“双种子”跻身于快速成长的中式快餐品牌之一;2001年,“双种子”把重心转至广深。阻力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对比2001年—2003年上半年东莞、广州、深圳三地的营业数据,我们发现,广州、深圳的销售额与对其投入额、经营成本远远不成正比,东莞仍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甚至可以说是东莞店养着广州、深圳店。为什么同样的产品、甚至更强的管理、更好的装修、更黄金的地段,营业额却出现大幅下降。“双种子”在广州、深圳苦熬两年,面对昂贵的租金,信心一再受挫。进不了一线城市,就意味着“双种子”下一步扩张北京、上海、杭州的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意味着成长为“全国性大品牌”完全是空想臆想。难道“双种子”只能困守东莞一隅?难道“双种子”真的只能对着一线城市望“利”兴叹?“双种子”在向全国性品牌扩张进程中的阻力源自何处?阻力一:昂贵的租金与低下的单店盈利能力。在市调中我们发现,都市中的消费者认为快餐的合理心理价位在21-50元之间。从“双种子”的品牌核心价值“更有营养的美味中式快餐”来看,双种子平均价格水平,在“人们对快餐消费额度的认识”中应处于中线与高限之间,但“双种子”的实际价位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也就是说,从产品本身来看,“双种子”存在提价的空间,而企业迟迟不敢提价,原因何在?同样的汉堡,为什么麦当劳的就比超市的贵许多?同样的炸鸡翅,为什么肯德基的就比街边小店的贵许多?那就是品牌的力量。,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阻力出现了。阻力二:品牌力。我们对“双种子”进行了品牌力的7大症结扫描。1、品牌领先性。在广东地区,“双种子”打出“蒸”字,无疑切中了岭南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点,“蒸”等同于营养。但是对于全国市场,岭南文化本身并非强势文化,更不用说是岭南饮食文化中更细的一层。出了岭南,“蒸”有可能就是“蒸包子”、“蒸馒头”,廉价而粗糙。我们再来看看“双种子”的品牌联想。根据调研显示,“双种子”品牌名称联想:除了种子、稻谷、粗粮和食品外,一个陌生的消费者第一次听说“双种子”时,很容易想到他是一个农民或者是农田,品质感低。更有甚者将其误认为是种子酒。而在品牌名拟人化联想中,“双种子”则是一位“诚实”、“平易近人”的农民。这一形象,已经与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背离。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自然也会产生疏远感和沟通上的障碍,更没有领先可言。因此,基于品牌核心价值寻找到切合全国市场的主流文化或主流价值观,构建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品牌,是我们的首要课题。2、品牌国际性。国际性品牌明显要比全国性品牌更具备竞争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