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上编综述导言一、课程介绍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三、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四、主要参考书目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history:hi-story;his-story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二)课程内容时间:1840年~21世纪初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21世纪初三个时期:1840~1919: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919~1949:天翻地覆的三十年1949~21世纪初:走向辉煌的五十年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国际学术界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自然科学(数、理、化等)、社会科学(政、经、法)、人文科学(文、史、哲)重视历史的研究与学习,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认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历史洞察力,培养珍惜历史、尊重历史的意识,从中感悟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智慧。学位、考研等。历史没什么用,但它是一种好的知识!历史认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对历史过程的关联的认识和理解对历史发展规律性东西的探寻和价值判断三、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读书:不读书没有基础;教材;阅读文献和参考书。思考:思考问题是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动力;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高自己观察认识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辨别力。四、主要参考书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蒋士第等编:《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国史》(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的一个帝国。——黑格尔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创造精神发展的前提和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1400年到1800年,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的这种更为核心的地位是基于它在工业、农业、运输和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的生产力。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这种位置和角色的现象之一是,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的出口顺差。至少直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全球化中的东方》统治阶层日趋腐败军备废驰,军旅颓废经济迟滞,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反抗不断盲目地闭关锁国•清王朝衰落的表现: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龚自珍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对一度被视为“样板”的中华帝国产生了轻蔑和敌视,以侮辱和漫骂取代了以往的尊敬和颂扬,贫穷而野蛮,落后而停止,闭塞而傲慢,道德败坏,极度虚弱,再加上腐败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构成了新的但显然是否定性的西方人的中国观。——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4至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确立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十八世纪的英国工厂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早期中英关系和鸦片贸易1596年,伊丽莎白女王给中国皇帝写了一封信,要求通商,但没送到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来华1832年,胡夏米事件(东印度公司派林德赛化名胡夏米来华,测探中国沿海港湾,收集情报)1833年,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次年,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老卑抵达广州马戛尔尼提出的要求:(1)请求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通商。(2)在京城设立商行,派驻使节。(3)请求减少对英货的税收。(4)请求拨给舟山附近小岛一处,以便英商收存货物。请求拨给广州附近地方一处,供英商居住。中西关系是很特别的,鸦片战争前,我们不肯给外国人平等待遇,在此之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马戛尔尼觏见乾隆•鸦片贸易鸦片的炮制过程1分拣鸦片的炮制过程2搅拌鸦片的炮制过程3赋形鸦片的炮制过程4干燥鸦片的炮制过程5仓储鸦片的炮制过程6运送鸦片烟枪与吸食者•1800—1838年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统计表时间1800182818341838数量(箱)4570111542188540220——资料来源: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2、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40年7月5日英军第一次进攻定海《南京条约》签订现场•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3/7)《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10)中美《望厦条约》(1844/7)中法《黄埔条约》(1844/10)与比利时等国缔结的条约CHINAHASBEENCONQUEREDBYAWOMAN——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据野史记载:道光皇帝临死前嘱咐大臣,死后用白布遮脸。和战不定的道光皇帝3、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上的变化:战前中国是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都遭到了破坏。经济结构的变化:战前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封建社会;战后自然经济被破坏,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的变化: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演变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战前是农民反封建斗争;战后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概念所谓的“两半”,不是量的概念而是质的概念“半殖民地”与“半独立”、“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2、特征政治特征: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把封建势力作为统治支柱。经济特征:旧经济即封建的经济状况;新经济即资本主义的经济状况。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人民群众状况,一是极端贫困,二是毫无政治权利。(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由四个部分组成: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外国资本聘用的工人;洋务派军用民用企业的工人;中国商人开办的企业工人。优点:受苦最深,革命最彻底;最集中,便于宣传发动;和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组建工农联盟。2、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两大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两大矛盾的不平衡性和相互交织的发展特征不能片面地把矛盾双方的关系看成是绝对对立的(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两大历史任务的具体内容及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中共十五大报告两大任务的关系:第一、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第二、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从1915年到1914年的短短20年中,英、俄、美、日、德、法等国在中国工矿交通等方面的直接投资,就达到10.7亿美元。这一时期中国新修了9700公里的铁路,其中有3900公里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其余的则因借款关系也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煤产量达到1280万吨,但有510万吨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其余也多半脱离不了帝国主义的关系。——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总体考察和个案研究》•补充资料:2、“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范式”把“现代化”主要看作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全球历史大变革进程,看作一个并不具备终极目标价值而且道路模式选择多样的历史范畴,从而使之成为史学研究的对象。认为可以把“实现现代化”作为统一的主题来说明这前后相关交叉的两大历史任务。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思考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推荐阅读: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2年12月)林华国:《近代历史纵横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沙健孙、龚书铎主编:《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