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载[北宋哲学家]-人物生平张载,字子厚,生于公元1020年(宋真宗天禧四年),死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陕西眉县人。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在眉县横渠镇讲学,后人称为张横渠。张载和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当时张载一派的学说被人称为“关学”。张载是我国宋代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也是有代表性的理学家,张载和他的弟子多系陕西关中人,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关学被认为是宋代道学的四大学派之一。2张载[北宋哲学家]-学派•张载是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关学是他在关中地区讲学而形形成的一个大的学派。比他稍晚的是程颢、程颐兄弟创立的洛学,(因是洛阳人而得名),再就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了。关学和洛学是理学的学派之一,也是朱熹思想的先驱。3一、论人性•对人性问题的解释是人们选择制定社会整合方案的重要前提之一。现代行为科学注重人性,是为了进行企业人事管理或社会管理,同样,中国古代思想家注重人性问题研究,其目的也是为了调适社会生活秩序,张载对人性问题十分重视。张载认为,人具备“天地之性”,而且人的天地之性是至善的,4•同时,人们又具备“气质之性”,它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两重人性,作为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君子”,应当善于自我反省,从而清除自己的“气质之性”而保存“天地之性”。5•一、关于“气质之性”:•张载指出,所谓气质之性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性。•第二,气质之性是人和物都各自具备的属性。•第三,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而改变。6•二、关于“天地之性”•张载指出,天地之性是一般人们所不具备的圣人之性,其特点如下:•第一,天地之性是永恒的,它不受人的生死的影响•第二,天地之性是至善的。•第三,天地之性是“浩然道德之气”、“天理”、“天秩”的体现。在这里,张载把当时社会统治阶级认可的社会规范作为天地之性的实质内容了。•7•三、关于“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关系•张载认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既有区别,又相统一,人人都有双重人性。张载人性论的目的也在于使人们对生活欲望实行自我控制,而按即定的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有利于稳定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所以其人性论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特别重视。8二、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历代社会思想家论述社会规范者不乏其人,而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且又把正常生活秩序解释为“天秩”,把社会规范解释为“天理”者,张载为第一人。9•一、论“天序”、“天秩”与“天礼”、“天理”•张载认为,自然界中一切的生物都是在气的聚散中形成的,“根于天”者为动物,“根于地”者为植物,因而就形成了天然的秩序。他说:“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大小、高下相关而相形焉,是谓天秩。”张载认为,普遍永恒的社会行为规范(“天礼”)是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则(“天理”)的体现。10二、论具体的社会规范•张载论述了具体的社会规范问题,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关系•张载认为,仁、义、礼、智、信即是天理的主要内容。五常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其核心是“仁”,智和信则是实现仁、义、礼的保证。•第二,论“礼”与“诚”•人们要成就于礼,还须有“诚”作前提,礼和诚必须兼而修之,才能成就其身。11•三、论社会控制•张载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规范的同时,还惟恐有人产生越轨行为,所以又提出了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他认为,在社会规范之外,还需利用鬼神及肉刑控制人们的行为。•在鬼神的问题上,张载承认了鬼神的存在,并认为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此外,张载还主张恢复肉刑。12三、论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张载关于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的思想是对其社会规范理论的具体化。•一、关于处世态度•张载认为,人们处世当以仁人君子为楷模。•首先,他认为君子处世要寡欲。•其次,他认为君子处世应当“无所争”。•再次,他认为君子处世,有“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13•二、关于社会交往准则•张载认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礼”,即社会规范。•首先,他认为人们需加强个人修养,按社会规范的要求,•使“心正”而“公平”。•其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恭”、“敬”。•再次,与人交游当以相辅成仁为宗旨。14四、论社会治理和理学社会(一)论社会治理•张载的社会治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张载认为,治理社会的宗旨在于“利民”、“足民”。•第二,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当恢复井田制。•第三,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还必须恢复分封制和宗法制。15(二)理想社会构想•张载对理想社会的构想,集中地反映在《正蒙·乾称》篇,考察张载的上述思想及有关论述,可见,张载的理想社会有以下特点:•第一,儒家社会思想的传统不大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而善于从社会关系方面着眼设计理想社会,张载继承了这一传统。16•第二,他认为人类的躯体及人性都是天地的产物,人们生存于社会之中,本来都是平等的兄弟关系。•第三,他认为社会是扩大了的家庭,国政比于家政。君臣之间、臣民之间的关系都如同家庭中的兄弟关系。•第四,既然“民吾同胞”,家庭伦理关系就完全适用于社会了。17•张载的这种社会思想,一方面接近于墨子的“兼爱”的社会理想,同时又接近于耶酥的社会理想。他的使社会关系建立在普遍的人类之爱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是光辉灿烂的,然而在阶级社会里,这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