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何易展主讲北宋诗文•宋代理学对诗文的影响•**政治化、道德化的文学观念•“文以载道”•**疑辨创新的鲜明倾向•公元960年,北宋帝国建立•崇文抑武的国策•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六一居士集叙》)“七十余年”即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的初期。•天圣(1023~1031)、景佑(1034~1037)都是宋仁宗的年号,是时距北宋建国已有七十余年,正处于欧阳修领导文坛的前夕。也就是本章所说的“宋初”。在这段时间里,宋代文学尚未取得足以与前代相媲美的成就,但它在沿续五代文风的同时也已呈现出一些新的气象,有些方面昭示出宋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宋初文人多数从五代十国入宋,散文仍多为骈体。•稍后柳开、梁周翰等人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未能取得相应的创作实绩。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宋初王禹偁散文骈散结合,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音调铿锵的优点。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对闲情逸趣的赞美和末段对贬谪生涯的感慨前后照应,更增强了全文的抒情意味,堪称欧、苏散文的先导。此外,王禹偁的议论文如《待漏院记》,叙事文如《唐河店妪传》等,都是优秀的古文篇章,继承了韩、柳的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宋初诗文复古•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首推柳开(948-1001),大名(今属河北)人。少时名肩愈,字绍元(一作绍先),表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传统。24岁时改名开,字仲涂,表示要干扰古代圣贤之道。宋太祖开宝六年(973)进士,曾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宋史》卷四四○有传。著有《河东先生集》。作品以文为主,诗仅存4首。•柳开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这种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的观点,对后来的古文家和理学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文以明道观,因此反对文体华艶。他说:“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上王学士第三书》)•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共“道”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加上柳开为人粗豪狂诞,文章又写得艰涩难读,所以尽管他大声疾呼,却应者寥寥,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穆修(979-1032)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来与之对抗,幷亲自在东京大相国寺出售。姚铉(968-1020)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宋诗与唐诗的差异•思想内容上:多关注现实,缺少个人情感。•艺术上:议论化、才学化、散文化。•“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钟书第一讲宋初诗人与西昆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送罗寿可诗序》)•北宋末年蔡居厚在《蔡宽夫诗话》中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天禧之间,杨文公、刘中山、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蔡、严二人都认为宋初诗坛上有两个流派。方回首次指出宋初诗坛上实有三体,很有眼光。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人,他们的诗模仿互相唱和的近体诗,描写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王禹偁在“白体”诗人最有名,也最有成就,其诗平易流畅,简雅古典,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家世贫寒,其父以磨麦为生。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及第,历任右拾遗、礼部员外郎等职。直言敢谏,数遭贬谪。真宗时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书,引起宰相不满,降知黄州(今属湖北),后迁蕲州(今湖北蕲春)病卒。人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共存诗五百八十余首。其生平事迹,见《宋史》卷二九三本传;另参徐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排印本)。•王禹偁因家世和多次遭贬,使他的人生态度和文学思想都迥异于那些馆阁词臣。•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文集题作《小畜集》,意在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其次,王禹偁不满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曾说:“咸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送孙何序》)他的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例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写景的一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虽被宋人看作白体诗人,但其诗风与李昉、徐铉等人却同中有异。王禹偁学习白诗幷未囿于闲适诗,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尤其是在谪居商州时期,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如《畬田词》、《秋霖二首》、《乌啄疮驴歌》等,其中《感流亡》一诗写“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的不幸,对他们“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又“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与自己的身世之感结合,思想境界远胜于当时诗坛上常见的无病呻吟。•王禹偁:同时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与闲适诗。后借鉴杜甫诗歌的艺术境界,超越了白体诗风。(“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语言晓畅自然,情感含蓄深沉。《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清人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见《宋诗钞》之《小畜集钞·序》,中华书局1986年排印本。按:关于王禹偁在宋初诗坛上的地位,参看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著有《九僧诗集》。•“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因此九僧诗中时有文字颇为精警的断句,例如“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保暹《秋径》)、“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惟凤《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惠崇《池上鹭分赋得明字》)等,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九僧诗的内容单调贫乏,相传进士许洞会“九僧”赋诗,“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欧阳修《六一诗话》)可见他们作诗畛域之狭小。林逋与晚唐体•“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羣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浪游江淮间,后隐居于杭州孤山。不娶不仕,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宋史》卷四五七有传。著有《林和靖诗集》,存诗近三百首。其诗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如林逋《秋日西湖闲泛》:《秋日西湖闲泛》•水气幷山景,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二首之一)两句向称咏梅绝唱,为欧阳修所激赏。而同题之二中“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一联则因遗貌取神而受到黄庭坚的盛赞。可见林逋诗的风格比较丰富,已经对贾、姚诗风的藩篱有所突破了。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睻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王十朋寇准与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州)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太宗淳化五年(994)除参知政事。真宗时力促真宗亲征,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遭排挤,贬至雷州,卒。宣仁宗时追谥忠愍。《宋史》卷二八一有传。着有《寇莱公集》。•由于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羣体都有交往,所以成了晚唐体的盟主。寇准一生功业彪炳,又遭谗贬逐,以风节著称于时。但他写诗却绝少涉及上述生活内容,反与九僧、林逋等人如出一辙,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惋。例如《春日登楼怀归》:《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其诗作分为:怀古咏史诗;咏物诗;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的诗。•写作艺术仿效李商隐,作品对仗工稳,整饬典丽。•其诗作的缺陷是: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艺术缺乏自立精神。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指以黄庭坚、陈师道等为首的诗派。•宋末,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演变•产生期:黄庭坚、陈师道•扩展期:吕本中、陈与义•余波期:影响波及杨万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