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2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2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化常识的两大识记方法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分类串记法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示例]串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察举制、征辟制。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国相)在他们各自管辖的地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征辟,主要包括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辟一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和才德来评定。(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后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统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又被称为鼎元。二甲若干名,统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1.(2016·全国Ⅱ卷)下列对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解析:本题难度较大,可用排除法解答。“移疾”是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官员受到权臣诋毁”无必然联系。答案:D2.(2015·全国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涉及科举制度、官制、人物称谓等。A项,“登进士第”中的“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及第”,没考中称“落第”“下第”。“登第”,应试得中。宋朝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取中者称“进士”。根据“登第”“进士”的意思,可判断选项对“登进士第”的解释是正确的。B项,兵部是古时官署名,作为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包括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长官为兵部尚书。由此可以判断,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C项,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由此可判断,选项内容正确。D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虽在金、元时期,皇帝之庶子也可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但这只是小说家言,正史并无此种记载。故答案为D项。答案:D【技法点拨】(1)平时注重积累文化常识。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天文历法、地理、交通、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法律刑罚、音乐、传统节庆等方面的内容时,要通过翻检资料,积累相关知识。(2)从分析词语含义的角度把握文化常识的内容。解答文化常识类题目时,要关注文化常识的相关词语,从词语含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上面第2题C项中的“庙号”,“庙”指宗庙,祭祖的房屋,“号”指称号,由此可以判定“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C项表述正确。附录必修教材文化常识汇编(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办事的官吏;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侍从。本文指对对方的敬称。(二)荆轲刺秦王1.秦兵旦暮渡易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2.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调激愤。3.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4.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三)鸿门宴1.沛公欲王关中..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辛”。3.毋内诸侯..诸侯:这里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4.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坐西面东。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文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5.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都尉: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四)孔雀东南飞1.汉末建安..中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三个年号。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建安是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曹、刘、孙三足鼎立时的著名战役都发生于这一时期,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2.槌床.便大怒床: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3.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4.六合..正相应六合: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乙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5.黄泉..下相见黄泉: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路,指人死时通往黄泉地府的路。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6.新妇入青庐..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一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7.伏惟..启阿母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五)兰亭集序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2.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六)赤壁赋1.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2.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3.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人们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七)游褒禅山记1.游褒禅山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主要还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人在说到地名时,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3.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八)琵琶行(并序)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遂被贬为江州司马。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后世沿用之。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已有职无权了。2.谪.居卧病浔阳城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如谪迁、谪降、谪戍、谪居和贬谪等。3.名属教坊..第一部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的机关,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玄宗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