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兰亭集序》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王羲之飘如游云,矫如惊龙1.联系作者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旨趣。2.反复阅读,体会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单元提示课文学习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王羲之(303--361)作者简介兰亭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字词强化癸(ɡuǐ)丑会稽(kuàijī)修禊(xì)湍(tuān)流流觞(shānɡ)管弦(xián)悟(wù)言万殊(shū)嗟(jiē)悼彭殇(shānɡ)形骸(hái)感慨系(xì)之游目骋(chěnɡ)怀这篇课文中,哪几个字可以显示作者情感的变化?整体感知从文中的哪些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乐”“痛”“悲”?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天干地支记年法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戍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戍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戍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戍60.癸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小结1~2自然段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受:“永和……癸丑……暮春……”“……兰亭……”“群贤……少长……”“此地有……,又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人贤良辰景美情真赏心作者为何而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作业:1.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2.巩固1~2段的背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俯仰之间(就是)一生。“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依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诸”为兼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虽然人们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赏析第三自然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第三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俯仰”:与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讲析: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认为:“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道理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的情境不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先要了解在第三段中作者“痛”在何处?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赏析第四自然段前进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引发感慨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第四段译文作者将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类:昔人兴感,已契我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而玄学家的所谓“一死生”、“齐彭殇”,不过是些虚妄无稽之谈。找出表达其情感的词:“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悲”?“悲”什么?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人……”。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半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尾声课文结构兰亭集序记会慨叹明意写景状物畅叙幽情所遇既倦所欣已陈终期于尽昔感合一虚诞妄作乐痛悲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感情线索:理清思路,把握全文感情基调。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及景物、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三、四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全文这种由乐转悲的写法原因:第一,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死生亦大矣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四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流殇曲水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感慨系之常用语二、古今异义: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2:列坐其次(古义:水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3: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今义:种类)4: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6、茂林修竹7、或取诸怀抱8、曾不知老之将至9、向之所欣10、终期于尽11、亦将有感于斯文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古:“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古:竟;今:无此义古:过去;今:常用义为方向古:至,及今:无此义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三、词类活用1、固知一死生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齐彭殇为妄作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数词作动词,是一样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相等同四、其他1、映带左右2、因寄所托3、喻之于怀映衬,围绕随着明白4、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B.言必信,行必果C.文信美矣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C言语真实讲信用实在,的确相信5、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译:那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短暂的一生。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根据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前人的情况。B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