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系列评之一人民网评:“优良作风”回答中国共产党成功秘诀李克济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走过95年风云激荡的岁月,有一个问号始终萦绕在很多人心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70多年前,美国记者斯诺怀着同样的问题来到延安。“毛泽东住在简单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当这位美国记者看到这些时,他郑重写下,“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作风给人带来的震慑力。在95年筚路蓝缕的岁月中,优良作风始终是这个人民政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确保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革命岁月,“跟我上”的延安作风打败了“给我上”的西安作风;在建设年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标注着那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万丈豪情;在改革时期,“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共产党人以这样的精神推动着一个文明古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95年奋斗历程充分说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2生死存亡。”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会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常抓不懈、以小见大,使得党心民意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管党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展示出激浊扬清、自我革新的内在力量。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到熄灭会所里的歪风,从剔除月饼里的“礼尚往来”,到抹平挂历里的铺张浪费,改作风利剑所向,可谓无远弗届、无坚不摧,让不良作风无处藏身,让优良作风得以传承,让我们党迎来了与民更始的契机。井冈山上“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告诫,延河边上“把官僚主义者比作泥塑神像”的余响,西柏坡上“一不做寿,二不送礼”的遗训……一个政党在不断革新中实现自我超越,将作风建设从过去延伸到未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正是因为党坚强有力,我们才能履险如夷、转危为安;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扬帆起航,我们要在激流险滩中乘风破浪,要在问题挑战中排云而上,就更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需要加强作风建设。这是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对历史的责任。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系列评之二人民网评:在尊重历史、赓续传统中积蓄力量理观刚刚从延安回来,依旧被感染着。宝塔山曾经是很多青年心中的圣地,如今也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圣地。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它是一个革命时代的缩影,也在指引着新的时代,“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中蕴藏着无穷的精神资源、传递着绵延的红色基因。精神从来不会高声呼喊,只会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中讲着故事。就像一座矗立在山上的宝塔,给了无数人以精神向导;就像枣园旧址里的一座座故居,承载着主人公为民族独立、国人幸福而奋斗的梦想;就像张思德塑像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在声声朗读中传递着宗旨核心;就像革命纪念馆里的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只要你能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就能收获精神上的洗礼。或许,这是精神的力量;其实,这是革命先烈们在浴血奋战中凝结而成的光辉记忆。历史是发展中的历史,它虽然沉甸甸的,但在不同人的眼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样态。有人会走进历史深处发现它的奥秘,如同重新确认党的一大会址时的兴奋,让更多的人去感悟那时共产党人的破题勇气;有人会游走在历史边缘,看到模糊不堪的轮廓,进而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来戏说一番,如同一些电视剧里的雷人桥段,神乎其神地走了历史的原样;有4人会对历史不屑一顾,或带着有色眼镜,或带有不良企图,刻意地简化历史、污化历史,甚至解构历史,如同网络上对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的非议与泼脏,令人唏嘘。显然,与尊重并且敬畏历史相比,对历史的轻薄和污名化是值得警惕的虚无主义。在我们党走过95年的风风雨雨里,不管是高歌前行还是曲折探索,都不过是历史进程中的常态。很多人却表现出了另一种极端,或否认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或否认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成就,或否认党的领袖前辈的功绩,以偏颇的视角或“重新评价”之名来揭开所谓的“历史盖子”,不是企图从根本上去抹杀过往,就是要从精神层面来切断传统记忆。很明显,选择性地遗忘与选择性地强调都是对历史的辱没,既看不到历史大势和历史进程,又不愿意面对事实和真相,这样只会在片面的记忆中丢了魂、失了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到发展至今的轨迹,就像一条清晰的车轨线,不是某些人想说存在就存在、说没有就没有、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的,这需要让人民去选择、让历史来判断。如果真的穿越近百年的党史、国史,那些优良的传统正是激励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95年前如此,95年后更是如此。至今,我们仍然离不开像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吃墨汁还感到甜的信仰味道,因为没有信仰就失去了方向;我们仍然需要像滕代远为了防止孩子滋生腐化思想而送其下乡锻炼的好家风,因为家风关乎党风政风社风;我们仍然要靠贺龙用盛有鱼和水的碗来比喻干群、党群的鱼水情,5因为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之一……可见,历史深处的细节都是最有生命力的,它们也构成了活生生的革命传统。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还在继续发力,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全面小康的目标需要实现,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如果心中没有信仰、作风松松垮垮、思想封闭保守,岂不是找不到发展的动力来源?对待历史,为了铭记,更为了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赓续红色传统,不妨从拨开历史迷雾开始,共同建设一个蓬勃向上的现代化国家。6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系列之三人民网评:用信仰灯塔照亮民族未来林亦辰“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95载栉风沐雨,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扎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一棵“小树苗”,到成长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参天大树”,是什么引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又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境界、打开新格局、写下新篇章?95年的历史,是最好的回答。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照见新人生的道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华罗庚高声疾呼“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风云涌动改革开放新时期,“铁人”李保国扎根山区35年,恪守“活着干,死了算”的理想信念……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坚守,践行着自己的无悔誓言。可以说,7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领我们开创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毫无疑问,历史已经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明了“历史将把我们引向何方”,更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提供了摆脱困境的“行路指南”。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可否认,马克思并没有为未来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甚至,也曾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然而,当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追求者穿着“丧衣”,为苏联解体而哭泣时,当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打着总结历史的旗号,公然把马克思主义比作“一杯苦酒”,宣告“历史终结”时,一贯敌视马克思主义的英国学者吉登斯,却在苏联解体后,道出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已经消逝了,但它们的幽灵仍然缠绕着我们。”的确,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一个怀旧的符号,它更是活在当下的“伟大的灵魂”。正是这种解释世界、更改造世界的特质,让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远的不说,国际金融危机海啸席卷世界各地之时,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在德国,《资本论》骤然热销,出版商将其列入“圣诞节最佳礼单”,《汉堡晚报》感慨,马克思的魅力真是无穷无尽;在英国,《马克思在伦敦》一书畅销英伦,《泰晤士报》惊叹“马克思归来”;8在美国,重读马克思的专栏文章受到热捧,《大西洋月刊》甚至以“卡尔?马克思的复仇”为题,阐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伦敦到纽约,从东京到圣保罗,从新德里到圣彼得堡,马克思的思想光芒在世界各地闪现。世界对马克思的重新拥抱,也从侧面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武器,它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性。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灯塔,我们的奋斗之路必将被照亮;深入推动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然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9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系列之四人民网评:品读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秦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其中,多次强调不忘初心,比如:“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日常生活中,不忘初心出现率极高,我们嘴边经常挂着不忘初心。什么是不忘初心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稍微留心即可发现,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及不忘初心,整整一年前,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勉励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统计发现,总书记在这次的庆祝大会上,共有10次提到了不忘初心,频率之高,实属空前。在这种的重要场合,在回顾中共的光辉历程和展望光明前景的特殊节点,强调不忘初心,无疑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强调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10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强调不忘初心,还在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为此,就需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强调不忘初心,在当下极有现实指向。无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乃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质言之,不忘初心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立党之初,我党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历经时间沉淀,已证明这个纲领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取得了看得见的光辉成就,这也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重要力量源泉。毋庸讳言,总书记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也与一些党员干部忘了初心有关。他们忘了入党誓词,忘了当初的理想信念,信仰发生了动摇,以至于贪污腐化,违法犯罪,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习近平曾将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诚哉斯言!面对多元化思潮,尤需坚定立场;面对各种11诱惑,尤需擦亮眼睛;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尤需不忘初心,多补钙,少得软骨病;怀有赤子之心,不被畸形利益所狙击。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在今天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了文化自信——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尽管这不是总书记第一次提文化自信,仍让我们感受到,这是对三个自信的重要补充,这是理论体系的又一次深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