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医务科2013年03月22日概念•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不能绝对消除的风险。医疗风险的防范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医疗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查找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结合目前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的许多未知性,就造成了医疗诊治效果的不确定,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使得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医疗风险存在方面•1、医疗管理方面•(1)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无统一的规范或规范不标准。•(2)医疗活动过程或有关核心制度中存在有缺项。•(3)医疗诊疗技术流程的伪科学性或者过于复杂,都容易造成失误。•(4)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全程管理、环节管理及终末管理有制度难执行,缺乏监督机制及反馈机制。医疗风险存在方面•2、医务人员个人因素•(1)缺乏医疗风险意识•(2)医疗技术水平有限•(3)责任心不强或不遵守规章制度。医疗风险存在方面•3、设备因素•(1)抢救设备的完好,能否正常运转。•(2)检验科各项实验设备的完好,给临床医师以重要参考标准。技术风险预警分级•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一)一级预警项目•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1、违反工作纪律•(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情况;•(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2、违反诊疗规范•(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及时开始抢救;•(3)门急诊医师对3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4)门诊、急诊或住院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2、违反诊疗规范•(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全院会诊;•(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24小时内未随访;•(14)手术科室对重大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48小时内无主刀医师查房;•(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尚未引起患者投诉;2、违反诊疗规范•(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上午准时开展手术;•(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良后果;•(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上报;•(23)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3、医疗保障缺陷•(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5)遗失检查检验标本;•(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上级规定;•(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资料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复核、主动报告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3、医疗保障缺陷•(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11)营养餐内有异物或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作。4、诊疗记录缺陷•(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3)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4)对转科转院患者,未及时完成医疗记录;•(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6)大中型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4、诊疗记录缺陷•(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及时、规范、严密地签订知情同意文书;•(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9)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10)各种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名或未进行审签;•(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周,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制。(二)二级预警项目•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风险预警;•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低于10000元人民币。(三)三级预警项目•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超过10000元人民币;•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声誉;•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四、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一)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医德医风查房等;•(二)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四)义务监督员提供;•(五)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六)患方反映、投诉、举报;•(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五、医疗风险预警程序•医疗风险预警的实施进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三个大的阶段。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全面的分析以掌握其性质和特征。便于确定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这个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估测是通过对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运用概率论和数据统计等工具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这个阶段工作是对风险分析的定量化,使整个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根据专家判断的安全指标,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立案•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2、投诉立案•院办室、投诉科、纪检审计部门、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24小时内立案。(二)处理程序•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48小时内通知被投诉科室并限期整改。•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检讨或说明,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作出处理。•4、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定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三)处罚•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度。•2、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3、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六、针对我院医疗风险的对策•1、成立专家督导组,由各科室医疗质量专管员及医疗质量委员会专家成员担任。制定院内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及核心制度,参与院内的医疗质量和目标管理检查,工作形式以现场检查,评分记入月底考核。•2、设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人员,针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调查,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信息资料,改进医疗质量,杜绝此类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对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各项制度,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并给予完善。•3、医疗管理部门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等方面内容。查看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无缺陷,流程是否复杂易致操作失误,统一医护操作标准,使医疗操作科学化、合理化。对环节和全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加强医疗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改进系统及制度的缺陷,不强调个人处罚,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六、针对我院医疗风险的对策•4、严格外科手术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专业准入制度,提高专科就诊水平,严禁跨科别收住病人,因短期经济利益延误病人治疗时机。严格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安全评估制度。严格执行入院告知制度。•5、加强全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全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培养医疗风险意识,培训医患沟通技巧、技术操作常规、各种法律法规、医学新进展等各种知识,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6、严格执行制度,按照制度办事,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和制度。加大由于责任心不强或不按制度办事所引起纠纷的处罚力度。•7、保障各种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给予维护和保养。减少因机器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七、目标•通过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使医疗质量控制能够达到四个目标。•(1)安全:避免在诊疗过程中带来的医源性损害;避免诊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诊疗时间;避免在就医过程中发生的非医疗性损伤。•(2)实用:提供的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不能为医院或个人利益在治疗、检查、用药、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减项目,使服务所需费用合理。•(3)及时:尽量减少患者在候诊、取药、缴费检查等过程的时间,尽量缩短术前等候时间和住院日,提供便捷服务。•(4)平等: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选择、需要、价值,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提供同样服务,营造一个友善、谅解、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总结•各项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最终是为了提高医院医疗风险防范的能力,做到“未病先防”。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强化全员参与意识,为医院业务正常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