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美国欧·亨利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以“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作品构思巧妙,尤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著称。读准下列字音横七竖八()横行无忌()鄙薄()够呛()邋遢()自诩()胡同()矮墩墩()莴苣()瘟神()冷飕飕()鬈曲()叨念()héngbóqiànglātāxǔtòngwōjùwēnsōuquándāohéngdūn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三要素:1、人物2、环境3、情节直接描写(言行、肖像、心理)间接描写(借助他人衬托、环境烘托、情节发展中展现)自然、社会环境(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象征和暗示、揭示主题)线索(单线双线、明线暗线)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技巧(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节)作用(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整体感知•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苏艾把这件事告诉了贝尔曼。老贝尔曼为了帮助琼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珊生命的希望。概括情节最后的常春藤叶开端1-11发展12-36高潮37-49结局50-54琼珊染病生命垂危寄命于叶望叶等死藤叶仍在重燃希望琼珊获生老贝病死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琼珊苏艾贝尔曼提示:主人公判断标准——所占篇幅大小、线索作用大小、对主题的揭示意义小说名为《最后的常春藤叶》,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初见: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语言描写当得知琼珊的病情后,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又见:结局: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侧面描写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外貌事业性格外表丑陋、模样怪异郁郁不得志的潦倒画家爱喝酒、说大话、脾气躁、心善良人格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欲扬先抑形象逆转:人格升华后,我们重新审视“初见贝尔曼”,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归纳形象:外貌+性格+身份+精神品质小说结局:琼珊生命垂危却脱离了危险,而贝尔曼却突然病逝。这样的情节安排合理吗?•提示:欧亨利的小说特点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仔细对照情节,寻找结局的伏笔。铺垫1、医生出场时的对话及后文的呼应。铺垫2、贝尔曼的年龄、身体状况。铺垫3、对肺炎这种病情的介绍。铺垫4、风雨交加之夜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在秋风中瑟缩,在凄风苦雨中飘摇的常春藤叶与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琼珊处境是多么相似,而一片常春藤叶尚要生存,与命运作不屈的抗争,何况是人呢?贝尔曼的杰作使琼珊重又产生了生的信念,并以此作为精神支柱,终于起死回生。贝尔曼患病,年老体弱,无法抗拒病魔,不治而死。贝尔曼的去世使作者所赞扬的人性美达到了顶峰。结局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结尾特点结尾是欧·享利式的结尾。欧·享利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然而那意外的结局一般来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含泪的微笑。结构上:出人意料,情理之中。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内容上:突出主旨,升华主题。(结合文本回答作用)“欧·亨利式”结尾作用?最后的藤叶是贝尔曼画上去的,文中有几处伏笔,你能找出来吗?1、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2、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3、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4、“你不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这最后的一片叶子对于琼珊和贝尔曼来说有何象征意义?1、对琼珊——精神支点;(表层意义是指“叶子的飘落”,隐喻的意义则是生命的飘逝——“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2、对贝尔曼——绝笔和杰作,爱心;(表层意义是指“冒雨画上去的叶子”,是他艺术生活最后的作品,隐喻意义则是“维系生命的叶子”,是他人生最精彩的杰作。)阅读课文18、44段,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阴沉灰暗的色调,悲凉的情调,烘托出主人公悲凉、孤独、绝望的心情。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文内容作铺垫。2、交代故事发生地方、人物活动场所,交代人物身份。3、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5、线索作用。6、深化作品主题。7、象征作用。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3分)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感情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深入探究1•《最后的常春藤叶》题目的安排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5分深入探究2①题目是本文的线索,使得全文脉络清晰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③“最后的常春藤叶”还具有象征意义,它拯救了琼珊,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它是贝尔曼的绝笔之作,凝结了贝尔曼的艺术生命与爱,是人性美的象征。《最后的常春藤叶》主旨是什么?《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小练笔:读《最后的常春藤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命的启示:琼珊的遭遇: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贝尔曼的牺牲:艺术家的热爱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普通的叶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珍爱他人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他人活的更好而奉献(牺牲)自己。生命的壮丽与抉择,为别人开一束花。这个世界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马丁·路德·金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歌德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的生命就会枯萎。——富兰克林沙漠中的信念•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沙漠中的信念•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澈的泉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是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课堂训练: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想象,描摹出贝尔曼在风雨中画常春藤叶的情景,字数为三百字。1、运用想像,要想像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2、多描写,少记叙,要求生动形象;老贝尔曼喝完最后一口松子酒,嘴里还泛着酒味,并不时嘀咕着“可怜的孩子哪!”他缓缓地走向那堵墙,手里拿着几只用秃了的笔和那块已经褪了色的画板……他吃力地爬上那把梯子,衰老的身体在风中颤抖着,风雨无情地灌紧了他单薄的衣服,但此时的他却无比清醒,他执著地用那画笔在墙上一笔笔画着,那星星点点的黄色和绿色的颜料在风雨中熠熠生辉……•狂风夹带着大大的雨滴,像在地上寻找着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只见老贝尔曼艰难地挪动着一把梯子,他把梯子斜倚在墙上,然后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托着调色板,慢慢地爬上去,费了半天的工夫,他终于爬到了梯子顶端,他喘了口气,用左边的腿使劲地顶住梯子,然后开始作画。冰凉的雨水淋透了他的衣服,但他全然不顾,只是一心一意地画着藤叶。他心想:可怜的姑娘,我一定要给你想要的叶子。•夜深了,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了,狂风卷着暴雨,狠狠地抽打着玻璃窗。只见贝尔曼艰难地爬上了梯子,他身上的衣服在狂风的鼓吹下鼓胀着,他定了好大一会儿才把身子站稳了。他像是冻坏了似的,手哆嗦着拿起来画笔,开始在墙上作画。雨不时地打到他的身上和墙上的画上,然而墙上的画却是越画越明朗了,他的身子也越站越坚定了……•暴风雨何等残酷,摇得树枝“吱吱”作响,砸得玻璃好象要破碎一般。而这个老人——生命垂危的老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点着灯笼爬上梯子。雨水砸得他睁不开眼,顺着他不平的脸,转弯而下;那双曾握笔狂舞的双手,瑟瑟发抖。他不是在画一片叶子,而是在画友情,画人生,画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画他对艺术充满了热诚,画他对暴风雨的无所畏惧!一夜的风吹雨打,一夜的攀高落下,一夜的执笔调色,他……他离开了。请为这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写一则简短的墓志铭,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一个活了六十多年的老画家,一直想创作一幅杰作,却始终没有动手。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他终于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生的杰作。于是他就成了一个平凡的伟人。——他就是安息于此的贝尔曼。读写练习(加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癌组织部让李局长在局里物色一个副局长。李局长拿不定主意,第二天便住进了医院。刚进院两小时,局里的干部都前来探望。仅两天时间,全局35名干部都送了大体差不多价值的东西。李局长又犯难了。但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局办公室副主任小黄前来探视时,他神情绝望,黯然的道出了“我的病经检查,可能是癌”的消息。小黄回局后,全局上下都知道了。从此,局里只有小黄一个人天天去探视,再也不见其他人的踪影。李局长拉着小黄的手,感慨万千……一周后,李局长回局召开会议,告诉大家,自己的所谓癌症纯属误诊,虚惊过后,还要为革命多干几年。接着宣布了一项任命,任命小黄为副局长,分管局内行政。众皆愕然,面面相觑,无不悔恨交加。唯小黄春风得意,容光焕发。下班回到家,小黄抱住正在切菜的妻子狂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奶奶的,要不是我偷看了病历,知道老家伙在玩点子,这副局长的乌纱帽怎么也落不到我头上,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