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Page2目的要求:1、掌握病因的分类,六淫的概念、特点、性质和致病特点,七情、淤血的致病特点;2、熟悉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的致病特点,淤血的概念;3、了解正邪相争、阴阳失调的病机;重点难点:重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七情、痰饮、淤血的致病特点。难点:正邪相争、阴阳失调等基本病机。Page3第一节病因一、概述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分类: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淤血。Page4(一)六淫的含义1.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使人致病的外感病邪的统称。淫——太过之意,引申为异常。2.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3.六气成为六淫的原因Page5(二)六淫的致病特点(致病规律)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区性4、相兼性5、转化性Page6(三)六淫1.风(春):阴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2.寒(冬):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3.暑(夏):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易夹湿。Page7(三)六淫4.湿(长夏):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5.燥(秋):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热)(炎夏):为阳邪,其性炎上,易扰心神;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火毒结聚,易致肿疡。Page81、风(1)风性轻扬、开泄、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所以风邪伤人容易侵犯头面或体表部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症状常表现游走不定,变幻无常。一般发病多急,传变较快。(3)风性主动,故将动摇的一些症状亦归之为风。Page92、寒(1)寒性清冷、发白,可见一派寒性症状。(2)寒性收引、凝滞,故易出现经脉拘挛收缩和气滞血瘀致痛的症状。(3)寒邪易伤人之阳气,可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低下。(4)寒邪由表入里,易于化热。Page103、暑(1)暑为热邪,故有热证表现。(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因出汗过多,容易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3)暑多挟湿,一因夏季天气潮湿;二因夏天人们喜食生冷,易伤脾胃而生内湿,故暑病常兼有湿的症状Page114、湿(1)湿性粘腻、停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湿能阻碍人体的气机流畅,症状常表现固定不移或粘滞不爽;一是指病程较长,多缠绵难愈。(2)湿性重着、趋下,故常见有肢体沉重、酸困的症状,起病亦往往先从人体的下部开始。(3)湿性污浊,故白带、淋浊、下痢、湿疹、疮疡流水等均属湿证。(4)湿化痰饮,中医认为,湿为无形之水,湿邪停聚可成痰饮伤人。(5)湿邪易伤脾。Page125、燥(1)燥性干枯,易伤津液,故可见脱水或阴虚症状,特点是表现皮肤粘膜的干、皱、裂。(2)燥邪易伤肺Page136、火(1)火为热之极,其性炎热、发赤,程度较热更甚,故可见一派象征热性的症状。(2)火热最易伤津,故可见脱水或阴虚的症状。(3)火性上炎,所以火象现于头面部较多。(4)火色为赤,喜动,故能加速血行,甚则逼血亡行,出现各种出血症。Page14二、七情内伤(一)概念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情志变化。七情内伤,指可以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异常的精神情绪因素。Page15(二)七情的致病热点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郁;3.影响病情变化。Page16三、饮食失宜、劳逸过度(一)饮食失宜1、饥饱失常(饮食不节)1)过饥:指不能按时进食或长期饥饿,摄食不足。———过饥易导致气血化源不足,造成正气虚弱,抵抗能力下降。2)过饱:指长期饮食过饱或暴食,摄食过量。——过饱易导致饮食停滞,脾胃损伤。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日久生湿、生痰、疳积Page172、饮食不洁指食用了被污染或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腹痛、吐泻、痢疾…寄生虫…Page183、饮食偏嗜1)五味偏嗜:致脏腑功能偏胜或偏衰,气血阴阳不足2)偏寒、偏热偏食生冷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腹痛、腹泻…偏食辛温燥热,易使胃肠积热。——腹满胀痛、便闭、口渴…Page19(二)、劳逸失当(一)过劳1、劳力过度长时间的过度用力,耗伤机体正气而积劳成疾。“劳则气耗”2、劳神过度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耗伤心血,损伤伤脾。3、房劳过度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耗伤肾精。(二)过逸:气血不畅、机能下降。“久卧伤气”Page20四、痰饮、淤血(一)痰饮1、痰饮的概念: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2、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2)蒙蔽神明(3)致病广泛,病症复杂,症状多端“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Page21(二)瘀血1、概念指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液,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内的血液。Page222、瘀血的致病特点(1)疼痛:多为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2)肿块:体表皮肤青紫肿胀,体内积聚,质硬固定不移。(3)出血:血色紫暗,或有瘀块。(4)其他证候Page23疼痛:不通则痛,疼痛时瘀血比较突出的一个症状。瘀血致痛的特点是固定不移且多呈刺痛性质,其痛拒按,常在夜间加剧。Page24肿块:瘀血久留体内,能凝结成块。体表瘀血,可在伤外见到青紫色血肿;内脏瘀血,常可在患处触到固定不移的较坚硬的肿块。Page25出血:在多种疾病过程中,见有出血倾向时,往往有瘀血存留的现象。其特点是出血时有血块、血色紫暗或黑色。Page26第二节病机一、概述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分类:阴阳失调、正邪相争。Page27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贯穿始终。《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1)实性病机(2)虚性病机Page28二、邪正相争(一)邪正斗争与发病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素问·遗篇·剌法论》中说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Page292、正邪相争与否决定发病①正能胜邪则不发病②邪胜正负则发病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毒烈、致病作用强,正气相对不足,亦能导致疾病发生。Page30(二)邪正盛衰与虚实证候(1)实性病机:实是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临床表现: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2)虚性病机:虚是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抗病能力减弱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临床表现: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Page31(三)正邪盛衰和疾病的转归①正胜邪退②邪盛正衰Page32课后作业:1、完成第二章练习册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