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虫媒病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9章虫媒病毒由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arbovirus)为RNA病毒非分类学概念1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带毒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人或自然界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因此,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2虫媒病毒生活周期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3虫媒病毒所致疾病脑炎(encehpalitis)黄病毒科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科LaCross病毒披膜病毒科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s)黄病毒科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4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5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67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生物学性状•单正链RNA•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三种结构蛋白E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病毒的血凝素)prM位于包膜的内面C为衣壳蛋白•抗原性稳定,无明显抗原变异1、形态结构8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2、培养特性•敏感动物乳鼠脑内接种病毒3-4d发病,出现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麻痹,一周后死亡;•敏感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细胞上3-5d都可以出现CPE(单层细胞圆缩、颗粒增多、细胞脱落破裂)123、抵抗力对脂溶剂敏感不耐热56℃30min、100℃2min均可灭活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多种消毒剂可灭活13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机制带毒蚊虫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节内增殖少量入血,短暂的一次病毒血症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轻微的前驱症状)二次病毒血症(发热、寒颤、全身不适)突破血脑屏障(0.1%)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若不继续发展,顿挫感染,感染中断,数日后自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机制14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临床类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临床类型•轻型体温通常在38~39℃,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中型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15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临床类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临床类型•重型体温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暴发型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失语、瘫痪、精神失常等)。16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感染后3~5天出现特异性IgM;•中和抗体IgG在急性发作后1周开始出现,数年甚至终生维持较高的水平;•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免疫性17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18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二、致病性与免疫性——4、流行病学•传染源及储存宿主主要传染源是家畜(猪、牛、马等,多为隐性感染)猪→蚊→猪的传播环节(猪又被称为扩散宿主)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伊蚊、按蚊•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流行区大多数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19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二、致病性与免疫性——4、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乙脑仅分布在亚洲;•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乙脑呈高度散发性;20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或做细胞培养,可作回顾性诊断,不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ELISA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血凝抑制试验测定IgM抗体及IgG抗体,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100为可疑,1:320可作诊断、1:640可确诊21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四、防治原则•灭蚊防蚊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孳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人群免疫(1)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2)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3)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22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基因结构与功能与乙脑病毒相似分为4个血清型:DEN-1、DEN-2、DEN-3、DEN-4二、登革病毒(denguevirus)一、生物学性状23全球登革热分布图2425二、登革病毒(denguevirus)•登革病毒(Denguevirus)感染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有包膜,单正链RNA;•人类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感染源;•登革病毒主要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储存宿主)传播•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无免疫力,因而可再次感染。•早期发现登革热患者并及时隔离非常重要;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根本措施。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26•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染源灵长类动物是丛林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自然储存宿主:人或灵长类动物是主要储存宿主•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二、登革病毒(denguevirus)二、流行病学特征27污污水水体体小型积水小型积水小型积水小型积水媒介蚊虫的滋生场所28白纹伊蚊埃及伊蚊2930病毒经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中增殖,然后经血流播散。表现为二种不同的临床类型:1.登革热(DF)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二、登革病毒(denguevirus)三、致病性和免疫性31潜伏期约4~8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极度疲乏疼痛: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100%)皮疹:70%淋巴结肿大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登革热(DF)的临床特征32登革热患者的皮疹33具有普通登革热的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伴有明显的出血现象,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子宫出血、脑或珠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发展为出血性休克。病死率高DHF/DSS的临床特征34登革热患者的大面积皮肤出血35DSS/DH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有关致病机制36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类IgG抗体,当再次感染同型或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与非中和类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增强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1.病毒的分离培养采集早期病人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2.血清学检查用ELISA或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登革热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3.病毒核酸检测用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二、登革病毒(denguevirus)四、微生物学检查37登革病毒疫苗尚未研究成功无登革热的特效治疗方法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二、登革病毒(denguevirus)五、防治原则38三、森林脑炎病毒(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生物学性状与乙脑病毒相似•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蜱传染森林中的兽类和野鸟,在动物中循环,易感人群进入林区被蜱叮咬而感染•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林区曾有流行•林区工作者应接种灭活疫苗,多次接种加强免疫,此外注意个人防护以防被蜱叮咬•病后免疫力持久39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蜱可能是传播媒介•急性期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强传染性40三、西尼罗病毒•鸟是主要的传染源•西尼罗热和西尼罗脑炎4142★本章要点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日本脑炎病毒的培养特性与抵抗力日本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43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