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诊断急性胰腺炎诊断后必须明确是否重型。•腹膜炎症状明显,有麻痹性肠梗阻。•腹水呈血性或“梅干汁样”。•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表现。•CT有明确胰及(或)胰周组织坏死表现。治疗的发展内科手术内科扩大手术非手术应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手术历史----是否需手术•1886Senn首先提出清除坏死胰及脓肿可能有益的设想。•1894Korte开展了外科治疗,但效果不佳•1948Paxtan307例,手术死亡率45%,非手术死亡率28%,因而多主张非手术。•认识的提高,出血坏死性死亡率近100%。•1968Waterman10例胰床引流存活9例。历史•轻型——非手术治疗已为共识•重型——手术治疗日趋积极•1970年Lawson的手术死亡率为26%。•80年代初——多主张早期手术,规则性切除甚至全胰切除。•80年代未——发现过于积极的外科治疗不能提高疗效,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90年代——医技的发展,应积极非手术疗,只有在感染情况下手术。历史---手术时机晚——早——愈早愈好——延缓——感染时——必要时及时手术.•早期:发病后48小时内——危重、诊断不清、伴严重胆道疾病。•延缓:发病后3-8天内手术。•晚期:2~3周后。腹腔严重感染、脓肿。•必要时及时手术。历史---手术方式•胰腺包膜切开、胰床引流1968年Waterm报道10例,存活9例。1970年Lawson报道15例,死亡率26%。以后导致了早期(48小时)手术引流的广泛开展,但以后证实效果不佳。1982年成都杨森华报道20例,死亡率85%。天津吴咸中,死亡率81%。缺点:不能清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历史---手术方式坏死胰腺组织清除加胰床引流•1974年Edelmann65例,死亡率29%•1983-1986年杨森华26例,死亡率30%这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使胰腺坏死组织界限清楚,而脓肿尚未形成,易于手术。历史--胰腺切除术1963Watts48小时全胰切除,1例存活1980Mercerdie12例(部分),死亡率75%1981Alexander20例(全),死亡率60%1985Nordback40例(部分),死亡率28%1974Edlmann129例,死亡率61%坏死组织清除65例,死亡率29%1975-1987张圣道80例,死亡率38.3%1988-1993124例(有感染手术,坏死清除,无感染非手术),死亡率28.2%腹腔灌洗•1965年3例伴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1981年33例灌洗,10天内死亡1例3%100例不灌洗,10天内死亡11例11%•1979年Belldin、Ohlsson58例灌洗20%对照组40-60%•1980年Stone、Fabian35例,85%24小时后有明显好转;36例不灌洗,只有36%有好转。病程进展•早期死亡:炎症反应期(0~10天),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多器管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晚期死亡:感染期(7天以后),如局部病灶出现细菌感染,不能控制,逐渐形成胰腺及腹腔脓肿,Sepsis将成全身性主要问题,出现MODS并恶化,是目前死亡的主因。•恢复期:如不进入感染则逐渐恢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ICU治疗:支持重要脏器功能;抑制胰酶的分泌和活性;清除过多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包括腹腔置管),抗血栓形成;抗感染。•胰床多管引流;开放蝶式形流;封闭式网膜囊造袋;长纱填充网膜囊造袋等(包括腹腔灌洗等皆为了充分引流,防止脓肿形成)。•胰腺或腹腔脓肿:积极手术引流。•根据病情要及时再手术,以防延误病情。间接手术•三造瘘:1、胆道问题:胆总管取石造瘘;胆囊造瘘。2、胃造瘘。3、空肠造瘘。对外科治疗的评估•减少了早期的死亡率——10%以下。•总的死亡率仍在10-30%(很高),并发症多,住院期长,费用高。•外科治疗仍处被动的局面,在如何阻止胰腺坏死及防止感染上无特效方法。今后应从发病机制上开展治疗结合外科方法以提高疗效•阻止病情进展:抑制各种胰酶的分泌及活性,去除炎性介质,改善胰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加快组织水肿吸收。•应用有效的能通过胰屏障的抗生素。•肠内外营养并重,保护肠粘膜屏障。•依照具体情况,在ICU的监护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手术。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