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与中国古代建筑制作:李季学号:1203030117参考文献:洪毅.《“易”之美——试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董睿,李泽深.周易研究,2004年第一期,53—56《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易经简介我国古代一部用来占筵的书,又称为《周易》,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古代建筑学的源头。《史记·自序》:“西伯(周文王未称王时的爵位)囚里,演周易。”周文王象《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喜易,序、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孔子象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巽坤艮坎兑离震︷水火地风天风地山水泽火雷阴阳︷︷︷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构成的。“-”象征阳、刚;“--”象征阴、柔。因此,“-”称作“阳爻”,“--”称作“阴爻”。“-”用奇数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数九表示,又称为“九”。“--”用偶数二、四、六、八、十中的六表示,又称作“六”。彖方彝(西周中期)“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依次而上。称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称为“上”。在六十四的后面,是“卦辞”,是解说全卦的,亦称“彖辞”。彖是兽名,有利齿。初九六二九三九四九五上六革卦卦爻由下向上数,共为六个爻。六个爻分为三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这三部分称为“三才”。所以古代中“三”这个数字经常使用,象征的是“三极之道”或“三才之道”。革卦三才}}}人天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天之道说的是阴阳天之道说的是阴阳}地这是《易经》的根本观念。阴阳相对,但尊崇阳,阳兼有阴:阳为君,阴为臣,阳是主宰,阴为从属;君王象天一样绝对的尊严,臣像地一般绝对的卑下柔顺,这是《易经》阐明的君臣关系。宫殿建筑中表现出君王绝对的尊严北京太和殿“系辞上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清宫几种卦象与古代建筑《周易·系辞》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大政殿明孝陵甬道《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大壮》讲的是地上建筑。《大壮》卦象下面乾卦的三个阳爻,形象地表示了层层相叠的夯上台,上边《大壮》九四的阳爻则可以看作为是房屋的基座,再上面六五、上六两个阴爻则很形象地描绘出中间空虚,可作使用的建筑本体,整个卦象似乎是商周时期高台建筑的形象符号。皇极殿《大过》《大过》,巽卦最下边是一个阴爻(初六),阴艾中间虚空,似乎很形象地表明了处于地下墓穴中的棺梓墓室。其上的两个阳爻(九二、九三)则可视为墓室厚实的围壁和室壁上的封土。上方兑卦的形象和翼卦正好对称,其最下的一个阳爻可以看作高出地面的封土堆,再上的一个阳爻则是土丘上祭祀建筑的台基,而上六的阴爻就是祭词建筑室内空间的形象符号。河南密县汉画石墓河南巩县宋陵“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撑,盖取诸大过”。易数与古代建筑《周易·系辞上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在中国传统建筑,尤其在宫廷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体现。其中,以三(三极)、九(用九)的运用,最为突出。中国传统的宅院建筑之最高规格,为左、中、右“三路”之制。虚弥座孔庙故宫六艾之动三极之道乾元用九乃见天则“用九”,表明了天道的变化无常,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在天道突变之时,仍然能够善于“用九”而不为九所用,就不仅是天下可治,而且是体现了天道之法则了。乾卦之六爻皆以“龙”来作比喻,因而,“九”就成了一个非常吉利而且有些神秘的数字从易学哲学到社会生活,从皇家宫廷建筑到民间建筑,都可以找到“九”的影子。九龙壁十七孔桥天坛圆丘北京天坛圆丘象征天道以及人对天的崇信。圆丘呈圆形,共为三层。第一层的中心砌的石料为扇面形,其数为“九”,这是第一圈,以后逐圈扩展,所用石料都是“九”与“九”的倍数。第一层一共铺砌石料九圈,形成了一个“九”与“九”的基数,以“九”为级数,逐层增加序列。即:9,18,27,36,45,54,63,72,81;第二层以此类推,为:90,99,108,117,126,135.144,153.162;第三层为:171,180,198,207,216,225,243。共27圈,所用石料数皆体现出“九”是象徽九重天的意思。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天坛天坛圆丘九与中国礼制《周易》以“九”为阳数之最,“九”成为礼制等级中最高的一等,形成由“九”逐一向下奇数递减的礼制系统,对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就有更详细具体的限制。《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缤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西京赋》:“大夏(厦)耽耽,九户开辟”。《大戴礼》:“明堂者古有之,凡九室”。《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毋出九门”。“天子九门者:路门、应门、难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关门”。此所谓天子九门。沈阳九门阴阳合德与中国建筑《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下》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这些都是贯穿《周易》的主要哲学思想。传统艺术唯有含刚蕴柔,寓刚于柔,方算妙品。先秦两汉的建筑风格亦比较侧重于阳刚壮美的表现,其形象追求的是“宽大崇高”,其细部迫求的是“错采镂金”,就是与正规建筑互补,理应表现出阴柔秀美的园林,也追求景多景全,园中高台林立,奇卉珍禽毕呈。阿房宫阴·阳——风格体系之美《易·系辞下》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台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下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与之相对应的是文人雅士的居室和偏远地区的各种村寨民居。这些建筑不求气势上的辉宏,但求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天人和一”的表现。宫廷建筑多效法于天,多建造得雄伟壮阔。一则显示上天之浩大;二则以此形成威慑之势。虚·实——立面构图之美屋顶多为微微向下的反曲,其作用一则有助于将雨水抛离屋身;二则呼应《老子》的名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建筑整体立面虚实,明暗,凹凸变化,表现的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上分”的大屋顶为实体部分,体现了与天呼应的“阳”。屋身的柱子和斗拱为虚透细巧的部分,加上中国传统建筑正立面的门扇和镂窗,共同构成了屋身“阴”的部分。台基多为石台或土筑的高台,实体为“阳”。《木径》:“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张·驰—布局功能之美中国古代建筑因为受到礼制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多较为对称,严肃。《礼记·杂记下》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中国庭院讲究自然,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力求做得自然化。自然感受的园林庭院,便是古人在礼制建筑外的一种心情释放,接近自然的去处。除了中国人具有的“回归自然”“天人和一”的理念,和木材取处的方便外。或许还有古人对建筑材料刚柔搭配所体现出来的一种阴阳相生,共同构成世间万物的哲学观念。刚·柔—结构材料之美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首先必定说到“土、木”,这两种材料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不同于西方石作建筑的特色。古人将在阳界生活的人居住的建筑称为“阳间”,便必须用象征生命的材料“木”来建造。而建造陵墓的材料则多用无生命的砖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