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2005年11月1日职业枯竭调查报告随着岁月在循环中流逝,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为了工作,我们曾经痴狂、气愤或者忘乎所以,但如今,一切却似乎都有些模糊了……看着《2004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中触目惊心的数字,一个还不被人重视的问题窗户纸似的被捅破了。很多职场中人都不禁会感叹:“这些问题我也曾经碰到!”、“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当一件事情既困扰自己又无法摆脱时,就会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但这真是一个好的解决之道吗?接下来会不会使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因而也更不想向人提起,于是难以自拔?其实,不要认为“工作倦怠”或者进一步反映出来的“职业枯竭”问题,是一件纯粹的坏事,它也许正是我们再次认识自我、调试自我的一个良好契机……借着《中外管理》经理人高级研修班这一平台,对150位中、基层主管进行了一次“工作状态”的调查。希望通过得出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现状。让我们不要忽视和回避一些问题的存在,冷静应对,从容生活。-2-本次调查中,普遍是30~40岁的中年人。有41.2%的人都已工作5~10年,同时工作15年以上的也有38.2%。只有17.7%和2.9%的人,是工作2~4年和10~15年的。可以看出,工作5~10年和15年以上的主管,是最需要知识更新和培训的人群。他们中间,更换过3~5次工作的人占到51.43%,换过1~2次工作的也有31.43%,从没更换工作和更换过6次以上工作的人士,则分别占到11.43%和5.71%。了解了此次调查的背景,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是企业乃至社会中坚力量。那么他们的工作状态目前又是怎样的呢?哪类人最容易“枯竭”?所谓“枯竭”,是因过度密集的工作而对个人的需要有所忽略,以至于出现筋疲力尽的状态。本次调查对象基本是企业中、基层主管,结果显示:承认自身“有时有”枯竭状态的人占25.67%。这个数字与《2004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33.1%)相近。我们还发现:随着员工职位层级的增高,“枯竭指数”反而会越低,而且经常有这些现象的人几乎没有。这就证明了:当人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有成就感时,比如:工作职务、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等方面,就容易发挥个人的能动性而乐此不疲。而一般员工由于职位低、参与企业管理少、每天的工作又比较相似和周而复始,因而收到的认同感和回报都比较少,所以相对更容易产生职业枯竭感。不难看出作为职业经理人,相对于物质激励,有时更需要的是被人认可和拥有成就的心理感受。你是否忽略了潜伏的“枯竭”?-3-承认自身职业枯竭的人士占到1/4,但问题可能恰恰出在另3/4的被调查者身上。因为无视问题、回避问题,或许正是问题开始恶化的开端。我们的依据是:我们可以看出年龄在30~40岁的经理人,出现亚健康的状况已经非常普遍,有42.86%的人出现过“持续精力不济、极易疲乏,对疾病抵抗力下降”的状况。而身体状况不佳,在职业心理咨询师的眼中,有时恰恰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心理问题外显于躯体化病征”。职业枯竭及其引起的身心亚健康,已经成为困扰越来越多职场人士的现实问题。此外,被调查经理人中,有时会出现“对工作缺乏热情与投入,效率低下,易烦易怒”者已达到32.36%。足见得这些问题不可忽视(详见下表,数据为百分比)。从没有很少有有时有经常有持续精力不济、极易疲乏,对疾病抵抗力下降25.7131.4342.860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没有成就感,空虚感明显14.7155.8829.410对工作缺乏激情与投入,效率低下,易烦易怒23.5238.2432.365.88对自我能力开始怀疑,感觉到无法胜任现职工作29.4147.0523.530工作总出现失误,越怕越错42.8534.2922.860出现离职甚至转行的念头36.1141.6722.220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目标模糊23.5352.9423.530不信任他人,刻意保持距离,不愿付出同情与帮助42.8648.578.570上述状况您是何时开始出现的(参加工作算起)?2~5年6~10年11~15年15年以后5025025何时最容易“枯竭”?“职业枯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一个人的工作热情、资源储备都在慢慢消耗,新鲜感与方向感可能会-4-随着时间变得模糊不清,于是倦怠便开始袭来。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是于工作2~5年时发生“职业枯竭”症状的。有关研究数据也说明:通常在4年左右,这种状态达到高峰。这也就印证了如果一个人在2~5年还不能升迁或是更换工作岗位,就很容易发生因“职业枯竭”而选择一些情感转移方式甚至是跳槽的说法。对于出现“职业枯竭”的原因、采取的处理方式、能否应对等,被调查者可谓仁者见仁,其中有43.75%的人每天工作10~12小时,足见经理人的辛苦程度。因此,对于“能否自如的应对压力”的回答,经理人们压倒性地选择了保守地回答“尚可”(详见下表,数据为百分比)。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厌倦职场工作不喜欢本职工作职位低或没有明确责任缺乏上司肯定职业方向不明确工作压力大其它008.5714.2928.5757.145.71您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什么跳槽休假找主管沟通脱产学习在职学习心理咨询培养爱好顺其自然其它2.8611.4311.432.8645.1711.4328.5725.710您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同事竞争同业竞争年龄增长精力不济提升无门缺乏创意主管评价人际关系其它5.7134.2922.865.718.572.5717.1422.865.71在压力下,您自感能自如应对吗?能尚可不能12.5087.500您通常每天工作多长时间?8小时以内8小时10~12小时14小时或以上“枯竭”时,独处,还是求人?调查显示:对于如何应对“职业枯竭”的状态,大家的方法普遍集中于进行“在职学习”、“转移注意力,培养个人爱好”和-5-“顺其自然”。看来,经理人更多是运用自我调节的方式,而很少选择找主管沟通、进行心理咨询或者休假。而且,中、基层经理人还是不会轻易选择跳槽和脱产进修。尽管有57.14%的人都曾为工作压力而困扰,但毕竟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谋求一个职位还是需要苦心经营的,不会轻言放弃。笔者身边就有一位正处而立岁月的女士。她大学毕业后开始独闯北京,工作一直非常努力并且很有成绩,做到了一个不错职位和收入。如果她愿意,完全可以在那个企业终老。但是,她开始厌倦了工作。终于一天,突然辞职了。而且这一年多来,她一直没有再找工作,只是终日苦闷。前一阵,她因为身体不佳不得不住院调养。我们希望采访她的念头,也因此打消了。也许她的个案很特殊甚至极端,但它确实说明了:当一个人承受过大的压力,如果不积极应对,就只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如何重获工作的快乐?那么,如何摆脱“职业枯竭”,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呢?1.学会正视问题。不要消极地否认压力的存在,也不要以更拼命的工作来掩饰问题,否则自欺欺人的做法只会形成恶性循环。2.将危机视为财富。职业生涯顾问建议:当你对工作产生枯竭时,就是应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花点儿时间静心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适合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特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呢?-6-3.寻求“外援”。不妨与亲朋好友或同事一起诉说你的感受,不要闷在心里。此时,朋友若能给你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很好,而且当你诉说出来时,其实就已经在无形中释放了一些压力。此外,与主管谈心、寻求职业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一种好方法。4.学会享受生活。尽情享受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独处的时光,都是减压的好方法。在工作之余,花一点儿时间反省、沉思、发呆,甚至做做白日梦,都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因此,作为经理人,时常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自我“溺爱”,还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的发展是一己之力所不可控制的,因此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进程,但可以调整状态,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枯竭——“职业流行病”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职业枯竭”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枯竭”是因过度密集的工作而对个人的需要有所忽略,以至于出现筋疲力尽的状态。“职业枯竭”不仅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影响,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1989年,国际知名专家Hobfoll提出的资源守恒理论,将“枯竭”定义为“工作所需的资源耗尽率高于补充率”。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我们所提到的工作所需的资源是指显在资源,并不是全部资源,并不包括人的潜能部分。事实上,工作需要付出资源,比如:你的知识、感情等,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人们会感到不安,因为每个人都有努力保护和获得资源的倾向。-7-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为数众多的白领、高管和企业家们出现了频繁的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等亚健康状态,表现出疲惫不堪、烦躁易怒、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及悲观失望等职业枯竭症状。如果一个人每天清晨不愿走进办公室,逃避或排斥进入工作状态,无法面对将要开始的职业生活时,说明他开始进入职业枯竭的状态了。职业枯竭可以表现在生理、情绪、行为、才智(创意)、希望、人际关系、激情(一种状态)等方面。这些因素就好比是蓄水池中的水,是人们立足职场的动力和源泉。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一个铅字打字员,打字速度特别快,第一次和电脑比赛她就嬴了。当时的电脑和软件都是很笨的,这种胜利给了她一种错觉,就是不可能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她的工作!几年后,由于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处理文字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铅字打字的速度,她被迫下岗了。这是因为她的内职业生涯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提高,造成了功能性失业,进入了职业枯竭状态。如何看待职业枯竭?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讲,职业枯竭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职业危机的一种。从个人角度来讲,整个职业还在发展,社会需要这种职业,但是这个人本身已经没有足够的内在资源立足职场了。有些人很有能力,但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这和人的心理状态和观念有关。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平台期、瓶颈期、危机期的人,也属于职业枯竭的状态。究其本质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没有找到职业锚。-8-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职业枯竭和没有就业能力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入错行就不是职业枯竭。通俗地讲,职业枯竭是指曾经在某个职业中干过一段时间,有过立足之地,甚至干得很好,并且以为自己现在的所学足以继续干下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环境了,即有职业但不能正常从事这个职业。职业枯竭与内外职业生涯不能和谐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资待遇、荣誉称号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相对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外职业生涯的因素获得太多或太少的时候,都可能导致职业枯竭的一些先兆出现,比如:迷茫、担心、自卑、恐惧、郁闷等等。当外职业生涯发展不足,内职业生涯发展过快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抱怨、不满、消极、冷漠、抵触、排斥、以自我为中心等先兆。而职业枯竭多数是因为内职业生涯因素发展不足导致的一种身心疲倦状态。可以通过发展内职业生涯的各项因素,而最主要的前提是改变观念,以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外职业生涯通常由别人决定、给予、认可,也容易被别人否定、收回或剥夺。当它比内职业生涯超前较多时有压力,超前太多时有毁灭力;当它比内职业生涯滞后较多时很烦心,滞后太多时要变心,这些都是导致职业枯竭、离职的原因。内职业生涯主要靠自己的不断探索而获得,不随外职业生涯的获得而自动具备,也不由于外职业生涯的失去而丧失。因此,发展内职业生涯是避免出现这类现象的重要手段。-9-只要自己愿意,职业枯竭是可以预防的,可以挽救逆转和重生的。因为它不是从生理角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