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患者护理查房骨一科熊章琴解剖简介•跟骨骨折为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临床表现•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正常为20°-40°。入院健康评估•患者陈双,男,34岁,于2016年3月5日00:30入院。主诉;约于1小时前在家干活时不慎从约3米高楼上坠下,当即感腰背部及跟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负重。家人急呼120入院,门诊摄片“1.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2.右跟骨粉碎性骨折”收住我科。•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0mmHg。•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遵医嘱给予止痛、止血、保留导尿等对症处理。实施手术•患者于2016年3月7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跟骨骨折切开整复内固定+植骨术。术毕安返病房,神志清楚,患肢制动抬高,末梢血运良好。伤口外敷料干燥,无渗血,患肢有切口引流管一根,切口引流管固定,引流通畅。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吸氧,观察伤口引流量及性质并记录。•遵医嘱予以补液、抗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术后并发症•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为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部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即可缓解症状。•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见于屈趾及屈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5、跟腱无力: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术后并发症•6、跟后垫痛: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7、神经嵌压: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8、足外翻畸形: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9、跟骨感染: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术后护理1.重视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常规测量生命体征,若发现血压、心率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2.切口观察: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处理,有明显肿胀并加重时要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并做好处理。术后护理•3.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卧硬板床,抬高右下肢,平卧1-2小时可翻身活动。术后护理4.饮食护理:术后无肠道症状即可进食水。适宜进食易消化、清淡食物,保持机体营养需求,少吃致产气的食物。术后护理5.双下肢感觉及运动观察:腰椎骨折,要预防双下肢末梢感觉。跟骨骨折手术部位,要密切观察末梢感觉及运动情况。6.疼痛护理:若术后疼痛明显可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镇痛剂。功能锻炼•1.术后第一天跟骨骨折的康复锻炼可行足趾关节等张运动,下肢肌肉等张静力性收缩,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2.术后4~6周,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3.术后8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逐渐负重训练。•4.术后8~12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行踝关节主动运动训练,术后12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行步态训练。踝关节僵硬者可行理疗,必要时手术可分解,亦可中药熏蒸。功能锻炼出院指导1.睡硬板床,抬高患肢。2.出院后一个月内避免患肢受力,忌久坐、久站。3.饮食需禁烟禁酒,少辛辣;进食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4.遵医嘱正确用药。5.继续功能锻炼,持之以恒。6.若有不适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