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液系统发育及特点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血象及骨髓象特点造血分期胎儿造血分期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卵黄囊造血肝造血骨髓造血脾造血示意图胎儿造血分期中胚叶造血期第2~3周开始由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血岛”,第6周减退,10周停止,由肝脏造血取代。胎儿造血分期包括: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造血肝脏造血:为9~24周主要造血部位;以后逐渐减退,出生后4~5天停止。脾脏造血:肝脏造血开始2个月后开始造血,造血功能不强,持续时间短,5个月时基本停止。肝脾造血期胎儿造血分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胎儿4~5个月开始造血活动,成为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生后开始成为儿童唯一的造血场所。骨髓造血期出生后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为红骨髓(造血组织),代偿潜力小;如需增加造血,可出现髓外造血。5~7岁黄骨髓(脂肪组织)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骨髓;年长儿、成人限于扁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肩胛骨等)有红髓,黄髓有潜在造血功能。骨髓造血胎儿造血分期出生后造血正常情况下极少骨髓外造血;婴儿期造血需要增加时(如感染、溶血等),可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等恢复造血状态;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骨髓外造血造血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血象及骨髓象特点造血分期血象特点血象特点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RBC(×1012/L)Hb(g/L)备注出生时5.0~7.0150~2206~12小时↑↑血液浓缩2~3月3.0110生理性贫血3月↑↑12岁后成人水平成人水平(男性:4.0~5.5)(男性:120~150)女性:3.5~5.0女性:110~140RBC、Hb特点血象特点生理性贫血的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生后自主呼吸建立使血氧含量上升,缺氧对造血的刺激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产生↓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生长发育迅速:发育体重↑,血循环量增加→红细胞稀释血象特点血象特点网织红细胞数(未成熟的红细胞)3天内:0.04~0.067天后:0.02~以下(约0.003)随生理性贫血恢复而短暂上升婴儿期以后与成人相同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当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主要是和造血功能降低有关白细胞特点白细胞数与分类白细胞数出生(15~20)×109/L10~14天(10~12)×109/L婴儿期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于淋巴细胞的变化血象特点血象特点4-6天1-4岁4-6岁7岁后060%时间淋巴中性粒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80%40%20%血小板特点血小板(x109/L)早产儿(27~31周)275±70足月儿310±68正常成人及儿童300±50新生儿感染伴无其他原因的血小板减少,常提示感染较严重血象特点血象特点血容量占体重比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10%儿童8%~10%成人6%~8%足月儿平均血容量85ml/kg,早产儿平均血容量90~105ml/kg骨髓象特点出生时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缺乏骨髓造血储备功能,如有溶血、失血等需骨髓代偿造血时,就增加髓外造血。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血象及骨髓象特点造血分期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采集标本的部位采集血标本时间脐带结扎时间医源性失血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采集标本的部位毛细血管的血红蛋白及Hct显著高于同期采集的静脉血值,早产儿更明显,局部循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测定结果。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生后数小时内,由于不显性失水、排尿等因素,使循环血量减少,红细胞相对增多。采集血标本时间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出生时,胎盘内血容量为新生儿体内血容量的1/2.延迟1~2分钟脐带结扎,可改善新生儿的血液功能和铁的储备,并且延续至婴儿期,减少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不增加黄疸及黄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不需要新生儿复苏的新生儿延迟1分钟。脐带结扎时间影响新生儿血象的因素医源性失血早产儿出生后1~2周采血量为总血容量的5%~10%,甚至更多;超低出生体重儿采血量可达15%~30%。故医源性失血是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贫血的最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