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教育局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新形势下维稳工作,根据县委办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统筹协调、依法治教”的理念,抓住社会管理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以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建设水平,全面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二、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劳资问题、校园安全事故、贫困生救助、特殊病患子女就学、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调解;加强完善适龄儿童入学管理机制,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在*外籍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留得住;非法宗教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校园周边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成效显著,校园环境面貌明显改观;虚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管理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有所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符合要求,打防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充实,管理有序、发展健康,基层基础工作2普遍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施,服务管理、应急处突能力得到提升。初步建立和形成符合我县教育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特色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新格局。三、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原则(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既要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要兼顾群众的眼前利益。实现由部门管理向政府综合管理转变、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由简单粗放型管理向规范文明型管理转变,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二)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教育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与教育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在加快教育发展的同时,切实做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教育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协调。(三)树立依靠群众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社会性,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把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实惠。(四)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3积极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法规制度建设,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宪法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执教的习惯,使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律的法治精神。四、措施步骤(一)动员部署阶段。1、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各学校,传达*委办[2010]77号文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精神,并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安排和发动,迅速掀起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潮。制定各校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学习宣传阶段。组织召开不同范围的座谈会,传达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学校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发挥的职能作用,由各学校初步拟定本学校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措施及工作方案,运用各种载体宣传开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二)组织实施阶段。按照*委办[2010]77号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要求,分工负责,发挥职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运转。1、完善调处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1)健全调解工作体系。按照县委关于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健全和完善教育局党委、协调领导小组主导,各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办公室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调解工作体系,形成依靠乡镇中心校、基层党政4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的工作格局。疏通设法涉诉信访“出口”,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及时预防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校、大事不出乡(镇)”。(2)严格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认真落实*委办[2010]77号精神,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归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动态排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机制,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建立“局党委统一领导、学校组织实施、调解办公室具体负责、维稳机构指导检查”的评估工作组织指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扩大评估范围,提高评估能力,加强责任查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3)建立多元化动态排查、预防和化解矛盾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上门走访、重点约访等工作措施,继续健全完善信访接待、领导专线、网络窗口等形式,畅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切实让社情民意、校况师况及时进入决策视线,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缠访、闹访、越级访人员制定相应的稳控和处理办法,引导他们合法有序上访。同时紧紧依托基层学校和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乡、镇党组织优势,积极协调,及时解决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化解久拖难决的突出矛盾。切实做到“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矛盾纠纷调解办公室;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切实形成纵横交错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网络。2、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局党委领导、校长负责、5综治协调、部门配合、依托乡镇干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和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按照“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服务至上、管理为先”的原则,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城乡一体化管理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坚持“就地入学、就近入学”,进一步转变思想,树立对流动人口先服务、后管理的工作理念,为流动人口提供就学政策、法律咨询、学校信息、入学指导和入学登记等服务,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的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使流动人口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亲情化服务和人性化管理,为流动人口在职业培训、义务教育等方面提供与当地居民大致相同的服务保障,使流动人口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群体。3、不断加强和创新对特殊群体的帮教管控。(1)强化对特殊群体实施分类帮教管控。通过落实各项管控帮教措施,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就学等困难,促进他们融入社会,防止漏管失控。把“五类外执犯”列入重点人员的管理中,继续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特别是有劣迹闲散青少年、行为怪异人员,特别对无固定职业、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来源的流浪“三无”人员要及时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防止被敌对势力渗透利用。要与医疗防疫部门积极配合,将精神病和艾滋病患者纳入重点人群管理中,对特殊全体子女的入学给予物质救助和精神抚慰,呼吁社会减少对他们的歧视。结合戒毒(康复)工作,加强对社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的宣传力度,告诫学生要珍惜自我,远离毒品、拒绝毒品。(2)积极开展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逐步培养和建立专群结合的社会心理咨询服务队伍,通过设立校园心理咨询服务站、6服务热线结对帮扶等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龄儿童、学生家长,特别是“六类”特殊群体和空巢老人、残疾人的心理问题,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通过心理关怀、情感慰藉、上门服务、生活照料、生活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稳定、不安全、不和谐因素。4、完善机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厅”下发的《关于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新评比活动,旗帜鲜明地保护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做好宣传教育,防范未成年人参与邪教和迷信活动。5、标本兼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工作(1)开展对学校周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的摸排调查。结合社会治安问题和政治稳定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特点,把维稳集中整治与社会治安排查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矿区附近学校、沿公路、铁路学校和流动人口较多、特殊人群集中、基层组织软弱、非法宗教猖獗、治安隐患突出、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管理薄弱的重点部位,开展经常性的动态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摸排调查,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级实施”原则,集中优势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产生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土壤,从源头上解决问题。(2)建立科学的校园布局。把建校工作与城乡道路规划、城市绿化、城市环境工作结合起来,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入手,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成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以点带面,全方位辐射,从改善和保障民生出发,立足长远发展,7把排查整治与建设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力争把有学校的周边环境建设成环境优美、安全和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地区。(3)强化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的综合整治。建立经常性滚动排查、协调各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着力推进排查整治和集中整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通过完善措施,健全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集中整治工作。本着整治先行、服务到位、管理落实的原则,确保集中整治由治标向治本深化、由整治向服务转变,提高整治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因策施教、分类帮教的原则,深入落实帮教监控措施,全力改善重点区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重点人员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二是加强对重点部位、危险物品的管理。以深化平安铁路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优化铁路沿线学校治安环境,确保沿线学校师生绝对安全,严格出入校园安全检查,确保无危险品流入学校。6、科学规划,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1)科学制定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规划。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以物防为基础,人防为骨干、技防为辅助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并将“三防”措施纳入学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共同推进,抓好落实,把社会治安防控设施建设纳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与城市建设、乡镇建设紧密结合。(2)加快推进学校技防建设。按照《报警与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和《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要求,把技防建设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在学校大门、教学楼通道、操场、学校周边交通8要道、复杂场所和易发案部位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全天侯、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的“扁平化”、立体式打防管控为一体的综合动态防控体系。(三)巩固提高阶段。1、强化工作落实。由县教育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督导组对全县各学校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全面掌握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问题,查找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办法,对工作不落实、不负责、搞形式主义的及时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健全长效机制。各学校要积极探索总结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按照全局性、战略性、长效性、常态化的要求,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建立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3、推进创先争优。各学校要在深入开展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先进典型有代表性、推广学习有示范性为原则,确定一批单项试点工作和试点单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力争取得实效。五、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保障力度(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乡镇、各学校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把加强社会建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