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第二章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一、国外地理教育发展简史二、我国地理教育发展概况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一、国外地理教育发展简史(一)早期地理教育(公元前3~18世纪中叶)(二)近代地理教育(三)现、当代地理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一)早期地理教育(公元前3世纪~18世纪中叶)奴隶社会以后,地理教育除了口传以外,开始使用专门的地理书籍。在国外,古埃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194)的《大地的记载》等,是最早的地理名著。这些书籍流传,起到了传播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重要作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在封建社会,工商业的发展,原料需求及商品市场开拓,更迫切需要地理知识。《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重要地理著作。13世纪起,北欧的一些商业学校已开设“商业地理”、“殖民地理”等课程,地理教育开始进入学校14~16世纪,随着生产力发展,商业、航海业范围不断扩大,地理知识也随之增长。出于商业发展和交往联系的不断扩大,对市场及原料的掠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对地理科学及地理教育都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地理教育逐渐形成气候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学校地理教育源于欧洲。17世纪以前,西欧各国学校,还没有把地理作为一门单独学科。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一起,在《国家学》课程中讲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0~1670年)的教育思想与活动,对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起重大意义。他第一个论证了学校中地理作为独立科目教授的必要性,并确定了各项教学原则夸美纽斯的教育活动,确立了地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独立学科地位,促进了地理教育发展限于学科发展水平,早期的地理教学内容,多为“百科全书式”或“地方志式”的知识汇集,以罗列各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为主,缺乏科学分析。与此相应,地理教学方法则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注入式”教学法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二)近代地理教育18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大大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地理学加速发展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洪堡(1769~1859年)和卡尔·李特尔(1779~1859年),以卓越的科学活动和著作,成为近代地理学奠基人1799年——洪堡美洲旅行这一年,被作为近代地理学新时期的开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李特尔被推为人文地理学的开创人。此后,近代地理学众多分支学科的相继出现和快速发展,对地理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使地理教育内容极大地丰富,而且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能力水平,在学校逐渐形成基本的地理课程例如,《地理概论》(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本国地理》、《外国地理》等地理教育逐渐形成“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近代地理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因果论为理论基础,分析、解释地理现象。不仅描述地理现象,而且明其因果,述其关系,讲述道理,阐述规律,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在地理教学观念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20世纪前半叶,地理教育进一步发展。各国中、小学地理课程呈现出多样化。教学内容有地理基础知识、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以本国地理为主,重视乡土地理教育。西欧的英、法、德、意等国,地理课时比重很大例如,德国中小学地理课时占总课时7%以上赫特纳(1895~1941),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派奠基人。《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1927),系统阐述地理学理论。全书9篇,分别讲述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地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在国际地理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三)现、当代地理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掀起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地理教育进入崭新时期科技进步、地理科学以及教育科学发展、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是促进现、当代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现当代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1.地理教育目的,更趋全面各国地理教育改革都将教育目的定位于:传授地理知识、培养智能和技能、进行道德和审美教育等多方面,并且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很多国家的地理教育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2.学科思想理论发生根本转变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协调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亨廷顿(1876~1947),美国地理学家。考察过我国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他把气候视为社会发展、国家强弱、种族优劣、经济兴衰的决定因素,认为热带气候单调,居民将永远陷于相对贫困,人类文明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会有所发展,美、英、德、日等国位于气旋活跃、富于刺激性的地区,因而是人类文明最高的地区。在晚年又提出食物和气候在人类活动上同等重要代表作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15)和《人文地理学原理》(1920,合著)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3.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突出生活化、实践性;引入学科新理论(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以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为主4.教材编排更新颖活泼图文并茂。地理课本中,图表印刷精美、色彩多样,所占篇幅比例甚至比文字部分还多。提高学生学地理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5.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也逐步实现现代化。除电视机、幻灯机、录像机、VCD、卫星照片外,还运用电子多媒体辅助教学。许多学校设有现代化的地理专用教室并建立活动基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二、我国地理教育发展概况(一)旧中国的地理教育(二)新中国的地理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一)旧中国的地理教育我国历史悠久,公元前300多年,已出现了最早的地理专著《山海经》、《禹贡》等《山海经》;包括一些旅游见闻及传闻记录,并以《山经》为起点,指出各区域的地理方位《禹贡》:具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作品。以大禹治水来说明有关山川分布的部位和九州贡赋有关的生产发展情况,同时还设想输送贡品的贡道以及由近及远的地理差异。因其广泛传播,以致我国长期用“九州”作为一种超越时代的地理区划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1895年天津中西学校开设《舆地》科,我国开始出现学校地理教育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地理课为中、小学必修科,地理教育才在全国范围发展起来旧中国,地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虽有一定的变化与进步,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地理教育水平很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旧中国地理教育基本特点1.地理教育明显烙有半殖民地印记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大都抄袭西方国家例如,清末课本《瀛寰全志》是根据印度课本编成。《人生地理学课本》是日本教材译本错误甚至反动观点很多,如地理环境决定论、马尔萨斯人口论、种族优劣论等,成为维护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宣传工具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2.教学水平低且不受重视地理教学缺乏统一指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十分混乱。教学方法陈腐,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质量低下。在中学是副科,不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3.高中与初中内容重复,枯燥乏味地理课程设置不合理,地理教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多次循环重复,加以编写内容与方式枯燥无味,很难引发学习兴趣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二)新中国的地理教育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新世纪开始全面振兴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批判与发展阶段(1949~1966)◆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6)◆曲折中前进与发展阶段(1977~2000)◆新世纪地理课程与教学改革阶段(2000~)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1.批判与发展阶段(1949~1966年)为适应新中国社会经济改造与发展的需要,在地理教育中错误思想与内容进行批判,对不合理的内容、方法进行改革按改革的对象与内容,可划分为三段:◆建国初期的批判阶段(1949~1952年)◆全面学习苏联阶段(1953~1957年)◆改革的探索阶段(1958~1966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1)建国初期的批判阶段(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旧中国沿袭的地理教育,带来很多不符合人民政权需要的思想与内容当时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基本清除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口论及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使地理教育为巩固人民政权起到应有作用受当时我国地理学及教育学水平所限,教材仍是在原有基础上改编而成,课程设置保留原来初、高中地理循环重复的特点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2)全面学习苏联阶段(1953~1957年)开始建立适应新中国社会经济需要的地理教育的试验时期。由于缺乏经验,全面学苏联,传入大量苏联地理教学理论、教科书及教学指导书,介绍苏联地理教育结构、教材及教学法理论1956年公布我国第一部《中小学教学大纲(草案)》,地理教育步入正轨◆学习凯洛夫教育思想,以及苏联地理教育学理论,如巴朗斯基的《经济地理教育学》,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育学》等◆加强我国地理教育学建设与研究,高师地理系开设地理教育类课程◆在《教学大纲》与地理教学理论指导下,地理教学结构、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逐步走向统一,并向正规化、科学化迈进一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教训:由于片面强调效仿苏联经验,引进某些不正确或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经验与教材内容,对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例如,刻板地推行“五段教学法”;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截然分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3)改革的探索阶段(1958~1966年)本阶段我国经济建设有较大发展。地理教育为适应新形势,主要针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课改从精简课程与教学内容入手◆中学地理授课年级与课时,由原来5个年级,缩减到2个年级,各年级总课时由每周12课时减到5~6课时◆将《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外国经济地理》精简为《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两门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评价:受“左”倾思想影响,中学地理改革出现严重偏差例如,为减轻学生负担,过多地削减教学时间;为“突出政治”,地理课变成时事政治课、综合劳动技术课,大大降低了地理教育的科学性。“唯意志论”在地理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片面强调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与作用总之,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地理教育改革,尽管因各种原因出现失误与挫折,但仍对地理教育起一定推动作用,并为以后改革积累了经验教训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2.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6年)“文革”期间,受极“左”路线干扰、破坏,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工作都陷于瘫痪。地理教育遭到空前未有的浩劫,中学基本取消地理课,剥夺了学生接受地理教育的机会,学生对地理环境、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完全处于无知的状态,成为一代“地理盲”“地理无用论”在社会广泛流传,地理教师被迫改行,一时地理教育濒临消亡这是我国地理教育最黑暗的时期!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盛业华教授3.曲折中前进与发展阶段(1977~200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为地理教育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国家还提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