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歌唐诗酝酿准备时期二、唐诗的革新初唐四杰(一)创作内容(1)抒情诗*离别和怀乡情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边塞题材,抒写壮志豪情杨炯《从军行》*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卢照邻《长安古意》(2)写景咏物咏史诗*咏史诗卢照邻,一些作品和左思相似,借历史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写景诗王勃《滕王阁》,杨炯的三峡诗*咏物诗骆宾王《在狱咏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二句:交代地点,写出景色,带出人物分手时的神情动态,刻画景物气象阔大,有气势。三四句:直接抒情,点出两人相同之处,拉近距离,减轻朋友孤身远游的悲愁情绪。五六句:从曲折缠绵转为高昂,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旋律从凄恻转为豪迈。七八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表现了作者洒然超脱的心情。《从军行》首联:报警的烽火照耀西京,壮士的内心不能平静。颔联:朝廷调兵遣将,将军奉命出师,强劲的骑兵包围了敌方重镇。颈联:环境描写:长风急雪,旗色为之昏暗,而战鼓频敲,其声不绝于耳。尾联:回应首联发端,述怀明志。《在狱咏蝉》首联:点题,出句扣“蝉”字,对句扣“狱”字。颔联:写南冠客闻蝉而愁思生。颈联:写蝉的艰苦,比喻自己的处境。尾联:因蝉居高饮洁而点出借物喻己之意,表露心迹。艺术特点:咏物真切,感情沉挚,咏物又不拘于物,有物有己。前四句尚有物我主客之分,我为主,物为客。后四句以蝉自喻,物我一体,主客难辨。全诗取譬明切,自然妥贴。(二)四杰的贡献及地位(1)尽管没有脱尽绮靡,但突破宫廷诗狭小范围,给宫体诗以沉重打击。(2)在诗歌内容方面,扩大了题材范围,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3)在诗歌的形式方面,王、杨擅长五律,建立了五言律诗发展的基础。卢、骆以七言歌行见长,歌行体诗在他们手中获得改善与发展。(4)审美趣味方面,不再以绮靡为美,追求浓郁的情思与壮大的气势。李商隐《蝉》前四句写形象,后四句抒情。相同之处:把蝉与自己命运联系起来,以蝉自喻,写蝉亦是写己。在咏物抒情方面异曲同工。都做到了写物既形似又神似,抒情既真切又沉挚。艺术上都取譬明切,自然妥贴。不同之处:主题侧重点不同,骆诗多怨恨、表白、辩屈之语,李诗多凄凉悲哀之语;艺术手法不同,骆诗更外露,李诗更蕴藉含蓄;章法结构不同。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陈子昂(一)理论主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主要有两点:(1)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风”,思想感情表现的明朗性。“骨”,语言文辞的精要、端直、劲健。“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重比兴,有寄托,关注现实,反映现实。(2)坚决反对齐梁诗风,并提出了一种诗美理想。评价:陈子昂对齐梁诗风的否定,比“初唐四杰”坚决彻底有力明确得多,提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启迪后人。缺点是对六朝诗歌艺术上成就的评价存在片面性;对艺术创新有所忽视。(二)诗歌创作代表作《感遇》诗38首,基本内容都带有强烈自我意识、充满进取精神,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照和思考。庄伟之情,豪侠之气是其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兰若生春夏》托物寓意,借生于幽林之中的兰若随时光流逝而摇落变衰的情景,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登幽州台歌》反传统的艺术手法,在时空的无限性中表现人的感情的无限性。贡献(1)在近体诗风行之时,为古体诗在诗坛上争了一席地盘,此后唐诗园地中古体近体双峰并峙,同时流行。(2)把诗歌创作从宫廷引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的风云气象。(3)强调了一种浓烈昂扬的感情力量的抒发,以后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重要审美追求与时代风貌。缺点(1)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强调过头了。(2)对六朝诗风批判的方法有些绝对化,六朝诗歌创作积累的声律、词采、形象、意境等好的方面几乎都被他遗弃了。张若虚宫体诗自赎者;“吴中四士”之一*初唐宫体诗风的改革主要两种途径:一是“反其道而行之”;王勃、杨炯、陈子昂二是“因势而利导之”;卢照邻《长安古意》、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一、地位“这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的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二、主题三、分析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段落。第一韵:入手擒题,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宁静的画图: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第二韵:以月为凝聚点,对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进行了特写。第三韵:写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第四韵:作者由疑问转为感慨。第五韵:进入到了男女离别相思的本题第六韵、第七韵:写思妇明月楼上对离人的怀念第八韵、第九韵:写游子的思归之情。四、艺术特点①人生哲理之思考融合离别相思之咏叹。②情景相谐,情随景变。(明月,地域)③在表现方法上吸取了南朝民歌的某些技巧,又喜用铺陈渲染,蝉联复叠,再三咏叹。④构思独特,境界优美。其一,以时间为线索,从月出到月落,描绘出连轴月夜图。其二,以江月为中心,写出整体江月图。用韵: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平声庚韵→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仄声遇韵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兴象兴:钟嵘“文有尽而意无穷,兴也。”指诗歌表现上具有言近旨远,吞吐不尽的美学属性和艺术情趣。象:物象,指文学作品里写到的事物图像。“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词气已竭“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健骞举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盛唐诗歌唐诗鼎盛时期一、盛唐诗歌风貌“‘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盛唐之于诗也,其气完,其声铿以平,其色丽以雅,其力沉而雄,其意融而无迹。”——明·王世贞《徐汝思诗集序》“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南宋·严羽《答吴景仙书》笔力雄壮:造语朴实而有力度,给人的外在印象为“雄词健笔”,有强大的表现力。气象浑厚: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面貌美得深厚自然,无雕琢之痕。二、突出体现(1)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特点: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富有信心王昌龄《九江口作》“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2)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的怨怼之词。特点:带有巨大的气势和力量,表现了一种强有力的意气。明·胡应麟《诗薮》:“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乎气运,而非人力。”王湾《次北固山下》;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温庭筠《商山早行》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登临思不已,何处得销忧。山水田园诗派一、唐代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因1、学界角度、看法胡适《白话文学史》苏雪林《唐诗概论》刘德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林继中《试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心理依据》葛晓音《盛唐田园诗和文人的隐居方式》、《论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山水田园诗派研究》2、总括(1)经济、社会因素①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使士大夫们不管由隐而仕还是由仕而隐,都不乏寄傲林泉的生活条件和安全环境。杜甫《忆昔》节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全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半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②统治阶级对佛道思想的提倡,造成社会上隐逸风气的流行,引导诗人们向往自然、热爱自然。③盛唐隐逸思想的流行,还与统治阶级的政治举措有关。《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司马承祯尝诏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佳处。’承祯徐曰:‘以仆观之,仕宦之捷径耳。’”④政治权利的矛盾斗争,促使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较为软弱的一群,走向消极退隐的道路。(2)文学自身发展山水诗:魏晋以来,清谈、隐逸风尚→谢混→谢灵运→谢朓田园诗:陶渊明合流:王绩→张说、张九龄山水田园意识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特征(1)追求清静闲适的精神生活,作品多表现清幽冷寂的意境。(2)清逸明快,并能坦率地表现其思想矛盾,感情纯挚,风度超然。山水诗:是描绘山水名胜、歌颂自然风光的一种诗体。诗人往往把自己的理想、生活和山水景物结合起来描写,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田园诗:是描绘农村风光,歌咏田园生活的一种诗体,其内容往往充满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安逸生活的热爱。山水田园诗: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它以田园隐逸的淡泊情怀和眼光,观察和描绘山水,因此山水往往取清淡柔美的一面,清淡之景物和此种景物在观赏者心中引发出的恬淡闲静的感情水乳交融,浑为一体。三、王维(一)生平多才多艺;四十多岁后亦官亦隐(二)思想与创作1分期: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积极入世,乐观进取后期,参禅事佛“盛唐的诗,是诗的顶峰,当时大诗人多至数十人,其中以李白、王维及稍后的杜甫为代表。这三个诗人的诗正是道教、佛教和儒教三种思想的结晶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三编二册)2体裁各体擅长,堪称全才3题材分类:游侠、边塞诗;政治诗;山水田园诗;抒情诗边塞诗,表现出高度的概括力。《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相思别情,善用民间歌谣的朴素语言和自然音调。(三)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1诗中有画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1)经营结构之美①个别→整体《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渭川田家》将夕阳、牛羊、牧童、野雉、田夫等散点笼罩在一个“归”字下。②同一时间,转换、剪接《山居秋暝》四个片段③空间布局(层次美)《汉江临泛》虚实,远近,浓淡,疏密《终南山》高远、平远、深远(2)线条的运用清·王述缙:“画之为理,犹之天地古今,一横一竖而已。石横则树竖,树横则石竖,枝横则叶竖,云横则岭竖,坡横则山竖,崖横则泉竖。密林之下,亘以茅屋,卧石之旁,点以立苔,依类而观,大要在是。”(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送崔五太守》“雾中远树刀州出,天际澄江巴字回。”“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图(3)光影、色彩美①色彩的多样整体化《山中》白石,红叶,浓翠②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美·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涵义。绿色唤起对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歌德:“绿色给人以一种真正的满足”。俄·康定斯基也曾说:“绿完全平静和安定不动,是所有颜色中最安定的。它不向任何方向移动,没有相当于诸如欢乐、悲哀或热情的感染力。”③光影交织中的立体感《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泛前后》“澄波淡将夕,清月浩方间。”2音声律动美《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待储光羲不至》“晓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田家》“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鸟鸣涧》“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戏赠张五弟諲三首》“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山鸟一声啭”“谷鸟一声幽”3禅境“诗佛”禅: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静虑”(1)诗与禅的内在相通性价值取向上,禅宗的基本宗旨是达到自由无碍的超脱世界,使心灵得到一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