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体育局2011年3月-2-目录第一部分发展背景…………………………………………………5一、“十一五”发展基础……………………………………………5二、“十二五”发展背景……………………………………………8第二部分总体战略………………………………………………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战略目标………………………………………………………10四、具体目标………………………………………………………11(一)群众体育发展目标…………………………………………11(二)竞技体育发展目标…………………………………………12(三)体育产业发展目标…………………………………………12(四)场馆设施建设目标…………………………………………13(五)指标体系…………………………………………………14第三部分实施途径………………………………………………15一、实施“小康健身工程”,实现群众体育全民参与…………15(一)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15(二)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15(三)着力推进体育创强工作……………………………………15(四)全面建设全民健身场所……………………………………16(五)广泛开展群众健身活动……………………………………16(六)加快精品特色项目建设……………………………………17-3-(七)有效发挥学校体育作用……………………………………17(八)正确引导市民科学健身……………………………………17二、实施“奥运战略工程”,加快竞技体育科学发展…………18(一)不断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18(二)加快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建设………………………………18(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19(四)提高在职教练员业务水平…………………………………19三、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实现体育产业加快发展…………20(一)积极着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二)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20(三)大力打造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21(四)全面构建“环南明湖休闲体育圈”……………………21(五)培育体育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22(六)逐步优化体彩销售市场的运行…………………………22四、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23(一)加大城市场馆设施建设力度……………………………23(二)加快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步伐……………………………23(三)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23第四部分保障措施………………………………………………24一、建立体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4二、建立管理体制创新保障机制…………………………………25三、建立公共设施建设保障机制…………………………………25四、建立体育设施管理长效机制…………………………………26-4-五、建立体育人才培养保障机制…………………………………26六、建立体育行政执法保障机制…………………………………26七、建立规划管理与评估机制……………………………………27附表:丽水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5-《丽水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修正)》、《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对接《浙江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我市立足后奥运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丽水“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和体育强市的总体规划,是体育行政部门履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丽水体育的行动纲领。第一部分发展背景一、“十一五”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我市体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主动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体育事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体育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全面完成。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1个、省级体育强乡镇(街道)32个(占18.0%),扶持建设小康体育村1360个(占47.7%),800人口以上行政村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市本级各类体育社团16个,创设各级各类健身活动点242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699人,-6-10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建有体育健身队伍,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800余次,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老年体育和民族体育成为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亮点,在成功举办一批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基础上,圆满完成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的承办任务。业余训练成绩显著提高,合理调整项目布局,创建省级阳光基地校5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22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34所,拥有教练员131人(在职51人、体育部门聘用75人、社会办体育聘用5人),在训运动员1000多人,省局注册运动员近1000人,向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优秀运动员13人,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10人、一级裁判员50人,国家二级运动员226人、二级裁判员217人。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莲都、松阳、龙泉、云和、遂昌等建立了一批大型体育健身会所,莲都、青田、遂昌等地分别举办了大型赛事,形成了以运动服装、轮滑、棋牌、龙泉宝剑、户外运动装备为主的体育制造产业,年产值过亿元。体彩总销量实现5.99亿元,年平均增幅达8%,返还体育彩票公益金4724.6万元,其中市本级1224.6万元。体育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5亿元,主体育场、网球中心、篮球训练场、田径训练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轮滑、攀岩、钓鱼场地,云和、遂昌、龙泉、景宁、青田等县(市)相继建成体育馆,龙泉、景宁、青田建成400米标准田径场,庆元举重训练房、缙云体育训练馆、缙云室内门球场也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以市本级为主、县(市)为辅的体育场馆群。-7-自2007年莲都区体育局设立后,市体育局将莲都区农村和社区群众体育工作职能划归区体育局;2008年市体育局单独设立后,加快了职能调整与改革步伐,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群众体育处(体育总会秘书处)、训练竞赛处、法规产业处5个职能处室,下设市体育运动训练中心、市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3个下属事业单位,以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为重点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市体育事业取得的成绩较为显著,但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依然存在,政策措施仍然不够完备,一些瓶颈问题尚未得到较好解决。一是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与《全民健身条例》中“体育事业经费应逐步增长”的要求仍有距离。二是各县(市、区)体育行政职能较弱,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三是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要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四是场馆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到位,总体布局仍需进一步调整,特别是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五是三级业余训练网络尚未健全,竞技体育发展后劲不足。六是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缺乏,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七是体育产业竞争力弱,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体育服务业比重偏低。八是学校体育工作需更加重视,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需进一步加强。-8-二、“十二五”发展背景“十二五”期间,丽水市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一是国家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全市不断加大体育事业投入,优化结构,提升体育事业整体水平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方向。二是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发展定位不断明晰的前提下,我省提出加快实施体育强省、推进体育国际化、率先实现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必将有力促进丽水体育事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三是丽水经济步入人均GDP3000美元向6000美元快速迈进的阶段,同时又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网期,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期,这为丽水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丽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群众参与体育、享受健康的内在需求不断提高,这些必将为丽水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五是丽水积累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特别是成功承办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后,体育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产生的多元价值已越来越显现,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丽水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为丽水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抓住机遇,以更加开放的-9-心态和更加宽广的视野,迎接新时期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顺应时代,符合民意,把握规律,谋划未来。第二部分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国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效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发展壮大体育产业为落脚点,以扎实开展“三县十馆七广场五基地”1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夯实基础,拓展空间,强化优势,提升层次,充分发挥体育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需求,实现体育事业跨越发展,为“十三五”期间能承办省运会和建成体育强市打下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体育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明确体育要为生态1“三县十馆七广场五基地”:即建设3个体育强县、10个大型体育场馆、7个大型高中档全民健身广场、5个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基地。-10-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体育事业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城市与农村相均衡的原则。通过城市的辐射带动,加快农村体育设施的改善和体育人口的增加,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普及为重点,在普及群众体育的基础上抓提高,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推动普及。——坚持特色与精品相推动的原则。立足丽水山水资源,重点开发精品赛事,推动做大特色项目,努力增强体育竞争力。——坚持引导和拉动相提高的原则。以市场需求拉动为重点,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力度,努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坚持创新和保障相促进的原则。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加强体育法制、科技和队伍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三县十馆七广场五基地”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缩小与省内其他地市的差距。到2015年,全市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体育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建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国民体质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竞技体育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部分项目取得新突破,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取得新成绩,省内竞技体育竞争力排名位次有所上升;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体育场馆数量明显增加,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不断推进,具备承办省级以上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能力;-11-体育产业实现加快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体育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层体育工作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符合市情和体育发展规律、充满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确立。到2020年基本形成群众体育综合指标达标,竞技体育竞争力全省居中,体育产业富有特色,体育场地设施基本完备,体育法规基本健全,体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体育事业与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