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大豆大豆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栽培大豆培肥地力目前在有机肥来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栽培大豆可有效地培肥地力,这是因为大豆的根系比较深广且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不仅具有固氮作用,同时还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难溶性养分,使之转化为速效养分,供应植物根系的吸收利用。据测定,1亩大豆可固定氮素3~3.5公斤,相当于每亩追施15~17.5公斤硫酸铵。而且大豆成熟时还有大量的落叶还田,也可遗留一部分氮素在土壤中,大豆榨油后的豆饼又是优质有机肥。因此栽培大豆是培肥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大豆播前准备与潘种大豆生长发育的季节性较强,又要求有疏松深厚的活土层和充足的养分供应,所以要做好选地、整地、施肥、选种及种子处理等各项播前准备工作。1.播前准备(1)选地:种植大豆要以合理轮作为前提,保证不重茬,不迎茬。一般宜选择前茬是玉米、高粱或谷子的地块种植大豆。(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深耕、施肥和耙耱。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随耕随耙随耱,以防跑墒。深耕要结合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一般以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翌年早春,土壤表层融冻时,应及时顶凌耙耱,冬前未耕翻的,应结合施肥及早进行浅耕,深度以15~18厘米为宜。无论秋耕或春耕,早春至少应耙耱2~3次,确保土壤疏松,湿润和田面平整细碎。如果是水浇地,灌溉应在秋耕前进行,以满足大豆苗期的水分供应。(3)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大豆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栽培水平,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当水肥条件较好时,宜选择丰产性好、茎秆粗壮、中大粒的有限结荚性品种;土地瘠薄,干旱少雨、生长季节较短时,应选择耐旱、耐瘠、抗倒、结英时间长、适应性广的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同时,还应确定合理留苗密度。一般土地肥沃,水肥条件好宜稍稀,每亩8000株左右;旱薄地宜稀密,每亩8000~12000株。播种前,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发芽试验,以确定播种量。为提高发芽率,将种子摊晒2~3天后,用铝酸按5克,硼砂2.5克,对水2.5公斤,拌2.5公斤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同时用50%的辛硫磷乳油1公斤,拌直径2毫米左右的炉灰10公斤,配成5%的辛硫磷毒砂。待播种时,每亩用2.5公斤毒砂与种子同时播种,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种子包衣,直接播种效果更好。2.播种(1)播种期:播种时,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情况下,当土壤5~10厘米上层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10c时,即为最适播种期。这一时期,土壤含水量为20%~24%,最有利于大豆种子的发芽。北京市山区的适宜播期,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般来说,春旱、地温高可适当早播;土壤墒情好,地温低可适当晚播:晚熟品种可先播,早熟品种可后播。。(2)播种方法及播量:根据北京市山区耕地的特点,目前采用播种方法主要有楼播、犁播和人工点播,播种量为每亩4~5公斤。(3)播种深度:大豆的覆土深度对出苗影响很大,应根据种粒大小、土质。墒情而定。粒种小、墒情不好,土质疏松宜深些,反之,则宜浅些。一般以4~5厘米为宜。播种后及时进行镇压,以利接墒,出苗整齐。(4)施用种肥:播种时施用种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大豆幼根开始发育就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满足大豆幼苗期对养分的需要,是大豆壮苗的基础。一般亩施磷酸二铵7.5~10公斤。施种肥时,要特别注意肥、种隔开,避免接触种子,烧种烧苗。大豆生产栽培管理措施1.出苗期这个时期是种子吸水萌动、发芽、出苗阶段,时间约需10天左右。管理措施是提高地温,松土保墒,促进大豆出苗,消灭早期杂草。注意防止土壤板结,雨后及时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为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2.苗期这个时期包括幼苗期和分枝期,时间20~25天。大豆进入了以根、茎、叶生长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主攻目标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促早发,育壮苗。主要措施是查苗、补苗、中耕、间苗、定苗。大豆出苗后,应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应立即催芽补种或移栽。结合中耕除草,及时间苗,去除弱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时间以不超过两片真叶为宜。进入三叶期,应根据留苗密度,结合中耕进行定苗,此次中耕宜深不宜浅。这样,不仅能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物分解,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对根系生长和培育壮苗十分有利。3.花荚期花荚期包括开花和结荚两个时期,时间约需35~40天。这一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是植株生长发育最快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养分、水分需求量最大和干物质形成积累最多的时期,仅靠原来施入的基肥和种肥,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在初花期进行一次追肥,对增花保荚、提高产量效果明显。特别是在瘠薄地,大豆幼苗生育瘦弱,对不能及时封垄的地块适当追施氮肥,效果尤为显著。在土壤比较肥沃,施足基肥,种肥和进行早期追肥的情况下,植株生育健壮繁茂时。也可不追肥,以免造成徒长倒伏。这次施肥量要根据苗情、地力和施肥基础,灵活掌握,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这次追肥结合中耕培土一起进行。这个时期正是高温、多雨季节,若土壤肥力较高,管理措施却未能跟上,很容易造成徒长。对这类豆田,应在初花期喷多效唑或缩节铵,抑制生长,促进发育。对土壤肥力较低,造成植株长势过弱的地块,应在盛花期补施尿素,数量根据长势酌情掌握。4.鼓粒成熟期大豆鼓粒期是营养生长已停止,植株外观已定型,以生殖生长为主的时期,植株体内有机营养大量向籽粒转移,籽粒逐渐膨大,是大豆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时间约50~60天,这个时期的发育正常与否,将决定着每荚粒数的多少、百粒重的高低及其种子品质。主攻目标是保荚增粒促饱满,管理措施是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在鼓粒初期,如果发现有早衰现象,应及时进行根外喷肥(尿素50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铝酸铵15克,兑水40~50公斤)。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如鼓粒前期遇旱,灌鼓粒水可显著提高粒重和产量,改进大豆品质。鼓粒后期减少土壤水分,促进黄荚早熟,防止早霜危害。5.适时收获收获大豆是增产增收的最后一个环节。收获过早、过晚对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大豆的适宜收获时期,因收获方法不同而不同。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应在黄熟末期进行,此时叶已大都脱落,茎和荚全变为黄色,子粒与荚壳脱离,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摇动时有响声。机械联合收割应在完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为害大豆的重要害虫。几年来,由于暖冬的出现及疏于防治,大豆蚜虫为害逐年加重。1、为害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以成虫和若虫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叶嫩叶及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英也被为害,造成叶片卷缩,发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分枝及结荚的数量减少,百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甚至整株死亡。一般田块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50%。除此之外,大豆蚜虫还能传播花叶病毒病。2、发生规律大豆蚜虫具有早期点片发生和后期蔓延速度快的特点。在5月中下旬,大豆出苗后,从第一寄主鼠李(老鸹眼)迁飞进入豆田,开始为害幼苗,由于迁飞株率仅在1%左右,所以此时仅点片发生。6月下旬,大豆开花前,蚜虫便很快蔓延全田。7月中旬,大豆盛花期,如条件适宜,大豆蚜虫迅速繁殖并群集于植株顶叶及分枝的幼嫩茎叶上为害,从而造成蚜虫大发生。3、偏重发生原因(1)由于大量使用了杀虫剂使草蛉、食蚜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大豆蚜虫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同时大豆蚜虫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加。(2)近几年来冬季气温普遍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大豆蚜虫越冬卵的成活率提高,虫量骤增。6?7月份气温、雨量、相对湿度,也有利于大豆蚜虫的繁殖。(3)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4、综防技术应贯彻合理用药,保护天敌的原则。早期防治,即在大豆蚜虫点片发生时用药,防止扩散蔓延为害。(1)种子处理,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即可防治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2)喷粉,用1.5%乐果粉剂或1.5%灭好净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喷粉,每亩用量1.5?2公斤。(3)喷雾,用40%乐果乳油或50%灭蚜净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大豆菌核病多发生在7月到成熟前,发病的症状是茎基部首先出现湿润状绿色病斑,很快扩大,然后在病斑处长出绵毛状菌丝体,表皮破裂成麻状,茎秆内及表面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此病特别在阴雨多湿、植株种植过密或连作情况下,发病更重,次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中越多,第二年在适宜温度及多湿条件下长子囊盘,孢子随风传至大豆植株进行初次侵染,后再从病斑长出菌丝体造成重复侵染。发生次病后可每公顷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2250克兑水450-600公斤喷雾,或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克兑水450-600公斤喷雾,为了有效地预防大豆菌核病,在播种前选种子时注意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在发病地块上将大豆植株烧毁,实行深翻,把菌深埋于地下,实行合理的轮作,尽量避免重迎茬。怎样预防大豆花荚脱落一、因地因苗追肥。如果土壤瘠薄或底肥不足的,在开花以前,每亩可追施硫酸钾7.5公斤~10公斤,开沟施于地下耕层内。开花期植株因缺肥不能及时封行的田块,可在初花期再追肥一次。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或者硫酸氨10公斤,可减少花荚脱落。二、根外喷肥。在花荚期一般每亩用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0.25公斤,硼砂25克,加水50公斤提取浸出液,喷洒于叶片上,宜于阴天或下午4时后喷施,有利于保花、增荚增粒,减少瘪粒,增加粒重。根外喷肥可以和防病治虫相结合,以提高劳动效率。三、化学调控。大豆使用多效唑有壮株、增加分枝、塑造理想株型、增加产量的作用。在高产田块可于初花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20克对水50公斤喷施。可以改善大豆株型,延长叶片功能期,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优化大豆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生长,减少脱落。四、注意防旱排涝。从开花期到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吸水速度最快、耗水最多的时期,而在淮北大豆主产区此期又恰巧与伏旱期相吻合,造成大量落花落荚。此期如果土壤绝对含水量低于25%,就应灌水。一般每隔5天~7天灌一次水,连续灌2次~3次,切忌大水漫灌。大豆又是一种耐涝性较差的作物,淹水后也容易造成落花落荚,因此要注意排涝,防止产生渍害。五、加强病虫害防治。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的菌毒清250倍液喷雾;紫斑病可于开花后喷施50%的苯来特或代森锌800倍溶液;大豆地上虫害可采用1.8%的阿维菌素3000倍溶液进行防治。大豆大面积花而不实的原因及对策一、大豆严重落花落荚及花而不实原因(一)连年重迎茬种植是主要原因1.连年重迎茬种植造成土壤养分单一或缺乏。多年重迎茬种植消耗养分单一,特别是土壤中有效硼只消耗不施入含量越来越少。在田间调查确实发现一些典型缺硼植株,因为没有硼花粉管不能伸长无法受精,造成花而不实。2.连年重迎茬种植造成根部病、虫害发生严重。1999年春5、6月份气温低,加之头一年秋雨封地、土壤湿度较大,在低温多湿条件下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又由于土壤湿度较大,大豆根潜蝇越冬蛹孵化率高,加之连年重迎茬种植大豆根潜蝇越冬蛹基数加大,造成大豆根蛆大发生。大豆根蛆和根腐病合并发生,大大降低了大豆的吸水吸肥和对外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3.栽培措施不合理。①耕作不合理:多翻耙少深松,耕层变浅,犁底层厚而硬,根系不能下扎,不能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的需要。②没有进行种子包衣:很多农民在播种前没有进行种子包衣,至使根蛆和根腐病大发生。③没有配方施肥:大多农民没有进行配方平衡施肥,只施用氮、磷,不补充钾肥和微肥,使土壤中营养元素不平衡或缺少微肥。(二)土壤类型与落花落荚密切相关讷河市大豆花而不实和严重落花落荚的土壤类型全是表潜黑土,普通黑土和砂壤土地没有发生。我们认为一是表潜黑土适宜种植豆麦,大豆重迎茬年限太长,消耗养分单一,特别是土壤中的硼只消耗不补充,造成营养缺乏。二是表潜黑土保水性好,有利大豆根蛆和根腐病的发生。三是表潜黑土地温偏低,有效元素释放慢而少,特别春季低温更是如此。(三)不利的气候条件诱导是前因1.低温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释放。1999年5、6、8三个月气温都偏低,平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