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对策研究(2005-04-2808:30)访问次数为:773次【字体:大中小】【关闭窗口】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自然保护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水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1956年—1965年的初步探索阶段、1966年—1978年的停滞阶段、1979年—1990年的起步阶段、1991年—1997年的法制建设阶段和从1998年至今的发展阶段等五个阶段。通过努力,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水生动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00余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30多处,市县级160多处,有效地保护了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对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保护区网络。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成绩初步形成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1986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明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农业部相继发布了《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野生动物案件中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价值标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为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广东、重庆、河北等省(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文件,初步形成体系。管理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制定《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渔业动植物保护工程规划》,逐步加强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进行配套完善,对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管理现状进行评估,稳步提高保护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开展保护区人员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监测、野外保护、社区教育、科研和执法等方面技能;进行与周边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探讨区域发展对保护区资源的压力和保护区对区域发展的支持作用,最终达到使保护区依法得到有效管理的目的。科研工作取得突破自然保护区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成为重要科学研究基地。很多保护区积极开展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人工驯养繁殖和增殖放流研究,逐步恢复保护区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如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开展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和增殖放流研究,放流前进行标记,实施跟踪监测;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实现了世界首例江豚迁地保护、广东惠海龟自然保护区开展海龟迁徙研究等。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渔业主管部门参加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国际捕鲸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相关工作,为保护世界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就海龟保护成绩向农业部渔业局和广东省南海海龟保护站颁发了奖状,美国等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多次到保护区考察、学习,成为我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形象的窗口。存在的问题自然特征显著管理难水体具有隐蔽性和流动性,水生野生动植物和鱼类资源主要生活在水体中,而排污、工程建设、船舶航行、挖沙等活动均会影响或破坏水域环境,这些活动涉及很多管理部门,因而给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建立保护区很困难,导致保护区数量少,且保护对象范围狭窄;给管理机构设置带来障碍,如有的自然保护区已建立近十年,但仍然是保护区筹备处。外部环境复杂解决难一是污水排放污染了保护区,赔偿费却得不到落实,保护区要自行承担恢复资源的工作,加大了保护区工作的难度;二是在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修建水利工程的情况时有发生,使保护区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国家规定的生态补偿措施无从落实,严重影响了水生动植物产卵场和栖息地,加剧了水生动植物的濒危程度;三是船舶进入保护区时不按规定限速行驶导致野生动物死亡,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四是保护区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处理不好,会影响双方的发展。公益性质明显筹资难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基本属公益性事业,国家一般只投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多是初始投资,不具连续性。很多保护区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缺乏必要的运行管理经费。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比较经济,很难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而且,由于保护区很难发挥短期经济效益,筹资也难。法制建设不全执行难我国保护区法制建设缺乏灵活性,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区发展要求。目前,保护区管理规定大多依据孤岛式管理观点制定,急需按生物区域规划把保护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来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合理调整保护区内部及与其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且,法律体系过于笼统,遇到具体问题无法可依,执法困难,如《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主要考虑陆地保护区,水生保护区很从适从,导致执行难度很大。此外,存在违背生态原则和自然规律的地方,如强调人工饲养繁殖野生动物,没有强调控制外来入侵种和维护野生动物正常生态习性等,造成引入外来物种的现象比较严重。资源监测薄弱规划难目前,仅局限于对水生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繁殖地划定保护区,没有考虑将整条江、整片海域保护起来。因而,《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生态体系保护,监视、监测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环境,建立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档案。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此项工作难以开展,无法及时掌握资源变动趋势,使保护管理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政策建议加强保护区机构建设针对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晚、数量少等特点,要根据海洋、江河、湖泊等不同水域生态类型,选建水生野生生物和典型水域生态自然保护区。在调查论证基础上,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对保护区进行调查,明确保护区界限和范围,推动管理机构的建立;对已建立管理机构的,要划分功能,开展保护工作,完善管理措施。加强保护区法制建设加强保护区法制建设关键是要建立一套适应性强、易于执法、遵循自然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根据水生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制定专门法律法规,通过立法,赋予保护区管理机构执法检查及管理职责,为工作提供保障,对乱捕、滥杀水生野生动物、污水排放、在保护区超速行驶等行为进行检查,明确排污和违章工程建设等单位的赔偿责任和保护区索赔权利,支持保护区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要求赔偿或提出诉讼等。加大保护区经费投入持续、有效的经费供给是保护区正常运行的财力保证,是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基础。作为公益项目,保护区经费主要靠各级政府,将保护区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是保障保护区经费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国家和地方应分别设立自然保护区专项基金,对一些重要保护区给予直接财力支持等。科学有效管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分为:纯自然保护型、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型。目前我国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多属纯自然保护型,基本上以保护、救治、宣传工作为重心,有的还开展人工繁育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保护区的不断完善,我国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也应逐步向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型和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型转变,以科学有效地管理保护区。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来源:王亲波钟海波付兆武孙友庆(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长岛,265800)发布时间:2009-12-16阅读:638次【字体:大中小】摘要:本文论述了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物种丰富,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关键词:长岛;保护区;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1年,200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秦岭细鳞鲑及其生境为主的水生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以秦岭细鳞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秦岭细鳞鲑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保护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和发展阶段,由于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时间较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如何使保护区事业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标持续发展,是我们探讨的主题。1、自然环境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北麓陕西陇县渭河支流的千河和长沟河水域,地处秦岭、六盘山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区,动物地理上属古北界与东洋界的交汇地带,是气候、动植物的过渡地带。保护区总面积6559hm2,其中核心区1376hm2、缓冲区3197hm2、实验区1986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6′32″~107°6′10″,北纬34°35′17″~35°8′16″,以千河和长沟河主河道及其支流两岸岸坡最高历史水位线划定保护区范围,大小河道53条,河道海拔1100—2466米,河床比降大、河流纵横交错、河岸深切、弯曲狭窄、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水质清新,河流中潭、瀑、泉、涧、溪相间,两岸森林茂密,生境维持在良好的自然状态,保留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极重要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山涧溪流生态系统,是秦岭细鳞鲑等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该地是我国秦岭细鳞鲑模式标本产地,是世界上细鳞鲑属在北半球自然分布的南界。保护区立体小气候特征明显。寒冷多雨,无明显的夏季(平均气温不足22℃),冬季较长(平均气温低于10℃)。年平均气温5.4℃,年均降水量650~700mm,无霜期不足150天。2、资源概况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知有藻类植物包括蓝藻、绿藻、裸藻、金藻、黄藻、硅藻、甲藻等7类37属;台藓植物2科2种;蕨类植物21科130种(变种);裸子植物5科14种;被子植物108科908种(变种);水生昆虫4目8科8属;鱼类3目4科17属18种(亚种);两栖纲1目2科2属5种(亚种);爬行纲3目4科9属11种(亚种);鸟纲9目28科61属109(亚种)种;哺乳纲6目21科41属46种(亚种)。保护区分布的鱼类多达18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水獭和陕西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多鳞白甲鱼、岷县高原鳅、中华鳖、中国林蛙及多种地方土著鱼类如棒花鱼、彩石鲋、中华鳑鮍、马口鱼、红尾副鳅等。秦岭细鳞鲑、水獭、多鳞白甲鱼、岷县高原鳅、中华鳖、中国林蛙为保护区水生生境中最为典型的物种。其中秦岭细鳞鲑资源最为丰富,已形成了稳定的种群结构,目前存量约3万尾,是目前国内发现资源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秦岭细鳞鲑,俗称“梅花鱼”、“寒水鱼”、“五色鱼”,为第四纪冰川期残留物种,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对鱼类系统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迁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分布区较为狭窄,生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衰退严重。我国政府1988年就将其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加强保护,刻不容缓。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88年,是我国以保护迁徙猛禽为主的重要海岛自然保护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区内各项功能已基本完善,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益,但还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着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何使保护事业长足的发展下去,仍是我们探索的主题。1保护区基本概况21.1自然环境及资源概况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境内,地处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海、渤海交汇处,由大小32座岛屿组成。地理位置为东经120º35′28″-120º56′36″,北纬37º53′30″-38º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