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一节概述一、民间歌曲的界定1、定义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二、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春秋时期《诗经》汉代“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吴歌、西曲唐代“曲子”宋代“词牌”明清俗曲六、汉族民间歌曲的体裁分类和风格区划分1、劳动号子2、山歌3、小调七、风格区域划分方言区:汉语有北方、吴、闽、粤、赣、湘、客家等七个方言,其中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色彩区:即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和江淮色彩区。思考题1、民间歌曲的定义2、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3、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4、学唱《小河淌水》、《小白菜》第二节号子一、概述1、定义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唱号子,在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则称“喊号子”、“打号子”、“叫号子”、“吼号子”。2、歌唱方式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此外也有一些是齐唱的、独唱的。领唱与和腔的配合有以下几种形式:(1)半句中间和腔(2)在下句的最后一字前和腔(3)唱完一句后的和腔(4)唱完一段后的和腔(5)领唱与和腔交错叠置的(6)联句式的和腔3、功用(1)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2)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强度越大,对号子的音乐表现限制越大;劳动强度越小,号子的演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表现音乐。2、工程号子工程号子是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欣赏湖南民歌《打硪歌》3、农事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农业劳动中歌唱,例如打麦、车水等。相对来说农事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太大,节奏不那么紧张。因此,农事号子往往又叫优美的旋律和相对舒展的节奏,歌词内容也丰富多样。欣赏湖北民歌《催咚催》4、船渔号子船渔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包括水运、打渔、船务等。由于船务劳动内容多样,江上、海上的水路和气候情况多变,为配合这些复杂情况而歌唱的号子,就成为劳动号子中最丰富的一类。欣赏《黄河船夫号子》《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夫号子》二、号子的种类1、搬运号子搬运号子唱用于人力直接负担中午的运输劳动过程中,例如装卸、打抬、挑担、推车等。欣赏《走绛州》五、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长律、平律、短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是号子曲式结构特点。四、劳动号子音乐结构的三种类型1、形式比较短小,在劳动中反复歌唱。起伏不大,节奏规整有力,音域较窄,上下四五度进行较多。夯歌、硪歌、装卸号子多属于这一类。2、曲调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稍自由;每段后的和腔比较长。如苏州青浦田歌、浙江嘉善田歌等,3、曲调起伏很大,常带有复调因素,民切配合劳动的每一个过程,节奏多变。如东北的《森林号子》、四川的《川江船夫号子》、胶东《渔民号子》等。思考题1、劳动号子的定义2、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及领唱与和腔的配合的形式3、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4、劳动号子音乐结构的类型5、学唱《走绛州》、《催咚催》第三节山歌一、概述1、定义山歌,是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山野歌曲,它是汉族农民们上山砍柴、行脚运货、野外放牧、农田耕作、采茶割草等劳作或休息时,为抒发心声、消除疲劳及传递情意时所唱的歌。2、歌曲内容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二、山歌的种类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1、一般山歌一般山歌多流行在山区、高原,平原地区较少。在汉族地区,一般山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湘鄂、闽粤赣等地山区。(1)信天游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及内蒙古西南地区。词多即兴编唱,内容以反映爱情和劳动生活为主,一般为上下句结构,上句多用比兴烘托出下句歌词的内容。曲调多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上句常分为两个乐节,下句则一气呵成。多为徵调式和商调式,以徵、宫、商为骨干音,并用羽加以装饰。旋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辽润,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跌宕,音域宽广;第二种为平腔山歌,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曲调平稳,刻画感情较为细腻。欣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我的哥哥当红军》,陕西民歌《兰花花》(2)山曲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宁武一带,以及陕西北部的府谷和神木。山曲的乐段也是有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山曲的唱词一般为七字句,节拍以二拍为主,也有3/4或3/8拍的。常使用五声或六声徵调式和商调式。歌唱时真假声相结合。山曲又被当地人称作“酸曲儿”,因为它主要唱爱情内容。欣赏山西民歌《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3)花儿花儿又叫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除汉族外,花儿在当地的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藏族等也十分流行。花儿唱词的结构特点:其一,头尾齐式,有四句唱词即两对上下句构成。其二,唱词形式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作“两担水”、“折断腰”。花儿以“令”相称,每一个令是一种曲调,总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起伏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它的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4)江浙山歌江浙山歌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山歌统称。江浙山歌没有集中的歌种,基本曲调的数量也比北方山歌少,常见的有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几种,最常见的是徵调式山歌。江浙山歌音乐形式自由,即兴性强,唱词变化多,句式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已基本曲调的多种变化形态来适应不同的情绪和唱词。其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较窄,音乐委婉秀丽。欣赏浙江乐清山歌《对鸟》(1)乐段结构在山歌中,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北方)和四句体(南方)结构。另外还有“五句子”山歌,仍以上下句为基础,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反复,中间一句可能是第一句的变尾,或是一、二句的总和,也可能是引进新材料。无论哪种,第三句多已调式主音结音。“联八句”陕西、四川流行,它是在两个关系为反复的上下句之间,插入一个四句结构数板性质的乐段。全曲一共八句,形成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2)乐句变化形式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出现句幅比例和节奏安排的不对称现象,是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有以下手法:——自由延长音,由于音乐抒咏而引起的乐句结构变化。——夹垛,由于唱词陈述而引起的乐句结构变化。垛句多为密集型节奏,常一字一音,旋律性不强,节奏上处理得整齐一致,类似于朗诵式的数板。垛句所强调的不是旋律的动听,而是节奏上的动感。——前后加腔,乐段结构之外的扩展。思考题:1、山歌的定义2、山歌的种类3、山歌的艺术特征4、山歌曲式结构特点第四节小调一、概述1、定义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与号子和山歌有所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2、小调与号子的区别小调不受劳动的限制,加上有艺术修养的职业艺人的加工和传唱,是其音乐更加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山歌号子更多样,曲调更优美,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由于传唱面复杂,内容和形式也比号子、山歌具有复杂性;小调结构规整、旋律性强易于流传,因此流传范围比号子山歌广泛。3、小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几种,其中以独唱形式最常见。歌唱时常有乐器伴奏。二、小调的种类1、吟唱曲2、谣曲3、时调(4)嬉游歌辽宁长海《猜花》、《数蛤蟆》湖北中部潜江的儿歌,湖南《扯白歌》第二章第二章民间歌曲民间歌曲综上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最鲜明的特征在于节奏,其各有特点:号子音乐节奏具律动性山歌音乐节奏自由、悠长小调音乐节奏规范、均衡第六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咱全国总人口的8%,所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在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属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我国各少数民族一般都能歌善舞,长篇叙事歌曲是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俗性的民歌为数众多;宗教歌曲在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中也占重要地位。二、蒙古族的长调和短歌1、概况2、民歌种类民间歌曲有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一种是按题材分为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一种是按体裁分为长调和短调。(1)长调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大多采用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以及婚礼歌,多属于长调。从地理分布上看,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北,长调民歌最多、最典型。因为那里的蒙古人依旧从事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反映游牧生活的长调,便有其生活依据和群众基础。长调有单声部的也有多声部的,单声部长调按流行地区分为察哈尔长调、呼伦贝尔长调、哲里木长调、鄂尔多斯长调等。欣赏《辽阔的草原》为呼伦贝尔长调。《黑骏马》(2)短调短调的特点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狩猎歌、叙事歌以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是短调。短调主要分布在阴山和兴安岭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哲里木盟、兴安盟、伊克昭盟最为集中和典型。这是因为从清末开始,那里的蒙古人民逐渐从事农业,随着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变,新型的短调民歌产生和发展起来。新疆的蒙古族民歌也以短调为主。短调根据流行的地区不同,大致可分为察哈尔、科尔沁、鄂尔多斯和卫拉特四种风格。《森吉德玛》(欣赏)为鄂尔多斯短调,《嘎达梅林》为科尔沁短调。(3)呼麦“呼麦”是图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译,原义指“喉咙”,即为“喉音”,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双声”(biphonic)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另外,呼麦又称“蒙古喉音”。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法,目前主要流传于中国内蒙古,南西伯利亚的图瓦、蒙古、阿尔泰和卡开斯(Khakass)等地区。呼麦的特点呼麦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麦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假声带也随之震动。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呼麦的产生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猪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岁的海骝马》等。从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此类曲目并不多。从呼麦产生的传说,以及曲目的题材内容来看,“喉音”这一演唱形式,当是蒙古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产物。呼麦的发声原理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演唱时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加上气息的调控,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高音部的高音与口型有直接关系,口型扁音就高,口型圆音就低。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之间的距离有时可以达到六个八度音程,高音声部的旋律有时类似口哨声,或金属声。呼麦演唱时的方法是首先把声带放松,利用口腔内的空气振动声带产生共鸣,发出基础低音,然后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用一股气息冲击发出高泛音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