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简介赫尔巴特(JohannFriederichHerbart,1776—1841)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主要代表作是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二部分:理论基础德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伦理观1、特征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赫尔巴特指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思想群活动的结果”。2、内容(1)内心自由:自觉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3)仁慈:绝对的善(4)正义(守法):避免冲突,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法律)解决冲突(5)公平(报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心理观2、内容(1)观念:心理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心理学是研究观念集聚、分散、结合和消失的科学。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过程。(2)意识阈:赫尔巴特指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即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状态。(3)统觉:即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即统觉团。二、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一)教育目的论1、教育目的的两个组成部分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前者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后者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的目的。2、教育目的的道德基础赫尔巴特教育的根本目的论是以他的五种道德观念为基础的,努力形成学生“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这五种道德观念是:“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二)教育性教学原则1、概念赫尔巴特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2、如何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1)教学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2)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3)教学还须设立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三)道德教育1、训育(1)概念根据赫尔巴特的见解,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主要是关于道德教育方法的主张。(2)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的基础,道德教育的起点道德热情:同勇气与智慧相协调道德决定:对事物、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理解道德自制:对自我的认识(3)实施维持的训育起决定作用的训育调节的训育抑制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2、儿童的管理(1)观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赫尔巴特把管理放在教育过程的第一阶段。管理与对儿童的认识有重要的联系。赫尔巴特认为必须从小就注意加以“管理”,以便“造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2)方法利用威胁,用强制性的手段管理儿童运用监督的办法,监视儿童的行为,不让其撒野重视权威与爱三、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一)经验、兴趣与课程1、基本主张: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1)课程内容必须与儿童的日常经验保持密切联系儿童日常生活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经验分散和杂乱,需要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直观教材使儿童的经验更为丰富、真实和确切(2)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兴趣本身存在于经验之中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个体对观念加以体验的过程2、根据兴趣分类划分课程内容(1)经验的兴趣经验的兴趣:自然、物理、化学、地理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审美的兴趣:文学、绘画(2)同情的兴趣同情的兴趣: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宗教的兴趣:神学(二)统觉与课程1、统觉理论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2、课程设计原则: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1)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集中:在学校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历史和数学)(三)儿童发展与课程赫尔巴特深入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问题,进而提出了关于不同时期学习相关课程的思想。他认为,儿童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婴儿期(0-3);(2)幼儿期(4-8);(3)童年期;(4)青年期。依据这个划分,赫尔巴特提出了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四、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一)教学方法理论1、统觉过程(1)感官的刺激(2)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3)统觉团的形成2、教学方法(1)单纯的提示教学:直观教学,经验的模仿、复制和扩大(2)分析教学:对不同观念和表象进行区分以发现相似、相同和不同,形成观念的复合和融合(3)综合教学:形成观念的联合,获得新的知识和概念(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程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1、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赫尔巴特不满足于通过对兴趣的分类建立他的课程论体系,他还注重研究个体兴趣的变化来说明教学过程,提出教学的“形式阶段说”。兴趣活动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注意;(2)期待;(3)要求;(4)行动。赫尔巴特指出,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专心与审思。2、教学形式的四个阶段赫尔巴特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了(或清晰)阶段;(2)联想(联合)阶段;(3)系统阶段;(4)方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