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神经的兴奋与传导生物的应激性与兴奋性应激性对刺激的感受信号的传导效应器的反应兴奋性感受器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一、刺激刺激:引起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变化因子。电刺激:直流电刺激感应电刺激矩形波刺激兴奋(excitation):在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由不反应状态进入反应状态,或由较弱的反应状态进入较强的反应状态,称为兴奋;或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可兴奋(细胞)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细胞)组织。(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变化率1.刺激的强度阈强度(thresholdintensity):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2.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时间变化曲线(图)3.强度的变化率(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1.刺激的强度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有效刺激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2.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时间变化曲线(图)时间阈值: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时值基强度刺激作用的时间强度—时间曲线3.强度的变化率(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三)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组织兴奋后,在去极之后到复极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产生反应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绝对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组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超常期(supranormalperiod)——相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恢复高于原有水平,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低常期(subnormalperiod)——超常期之后,组织进入兴奋性较低时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生物电现象: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下所伴随的各种电现象总称为生物电现象。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生物电现象的研究1.十八世纪末,伽尔瓦尼提出了神经和肌肉各自带有“生物电”的著名论断。2.而物理学家伏特认为这是两种具有不同电学属性的金属造成的“双金属电流”,纯属物理现象,伏特据此而发明了伏特电池。3.而伽尔瓦尼则坚持己见,他的后继者直接用神经—肌肉标本置于另一标本处,也能引起肌肉收缩,从而出色地验证了生物电的存在。1.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Rp)。静息电位极化(polarization):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depolarization):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徐,此种过程称为去极化。超极化:原有极化程度增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1.动作电位的概念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二)动作电位(Ap)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Na+-K+泵静息电位:也叫K离子平衡电位。K+的平衡电位(equilibriumpotential):当膜内外K+浓度差所形成的向外扩散力量和阻止K+继续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动态平衡时,K+的净通量为零,此时所形成的电位差稳定于某一数值而不再增加,此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动作电位与细胞兴奋性的关系绝对不应期-锋电位动作电位与细胞兴奋性的关系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前半期动作电位与细胞兴奋性的关系超常期-负后电位后半期动作电位与细胞兴奋性的关系低常期-正后电位期外向电流与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阈下刺激下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特点: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1)无髓神经纤维的传导(2)有髓神经纤维(图)的传导神经冲动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