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文学概论)课件:文学的伦理与情感――从《红楼梦》说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的伦理与情感——从《红楼梦》说起第八章第二节P161~170ppt制作:赵頔张雯朱依娜庄瑜邹钰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曹雪芹自幼就是在“秦淮风月”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目录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二、情感与“诗意的评判”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四、我们看待文学作品五、红楼美梦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伦理:基于人的需求、观念等思想意识而对事物所采取的主观态度和评价。文学作品在创造过程中就已经被加入了作者的“内在的尺度”。情感:源自善恶的判断,且常常左右判断,文学中的忧伤、欢喜、悲愤等情感总是与作品中人物的或善或恶的行为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因伦理所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是审美活动。审美属于对客体世界的情感评价。文学创造就是既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由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的。在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情感是水乳交融的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文学创造以这种属性,在展现真理的同时也程示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发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闹翻宁国府(背景:王熙凤请尤二姐回去同住)凤姐:“今日二爷私娶姐姐在外,若别人则怒,我则以为幸。正是天地神佛不忍我被小人诽谤,故生此事。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住,同分同列,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同姐妹,和同骨肉。若姐姐不随我去,我亦情愿在此相陪。我愿作妹子,每日伏侍姐姐梳洗。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容我一席之地安身,我死也愿意。”说着,便呜呜咽咽哭将起来。(背景:王熙凤唆使尤二姐原来的未婚夫张华,让他告贾琏“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凤姐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只说:“给你兄弟娶亲,我不恼。为什么使她违旨背亲,房子混账名儿给我背着?咱们只去见官,省得捕快皂隶来拿。再,咱们过去,见了老太太、太太,阖族中人,大家共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你妹妹我以亲身接了来家,生怕老太太、太太生气,也不敢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我这里赶着收拾房子,和我的一样,只等老太太知道了。原说接过来大家安分守己的,我也不提旧事了。谁知又是有了人家的。不知你们干的什么事,我一概不知道。如今告我,我昨日急了,纵然我出去见官,也丢的是你贾家的脸。少不得偷吧太太五百银子去打点。如今把我的人还锁在那里!”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后来放声又哭起祖宗爷娘来,又要寻死撞头。把个尤氏揉搓成了一个面团儿,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善与恶的形象会引发不同的情感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她有时是个霸气十足的女强人,有时却是个争风吃醋的泼妇。可以说她是《红楼梦》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究其根由,是因为作者在对客体对象的反映中融进了伦理评价的感情。在她的婚姻保卫战中,凤姐充分地展现了她的心机与智谋。她借秋桐之手除去了尤二姐,并且顺利地赶走了秋桐,可谓一箭双雕。然而,曹雪芹又让读者感受到了王熙凤,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女子的婚姻悲哀。作家把生活内涵的认识与感悟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同时加入了对伦理评价的感情,使读者能被其创作所打动,引起共鸣。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凡是文学创造都存在着情感的表现,也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所描述或表现的人物与事件的“裁判”,然而并非什么样的“裁判”都是“诗意的”。所谓“诗意的裁判”就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现实方式。(P162)(一)情感与善的价值追求1.高尚的品格所谓品格高尚,蕴涵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在文学中所表现的高尚品格常常给人以启迪,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的作用。实践证明,唯有包含这样的价值取向的情感,文学创造才会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P163)文学本身的真善美的价值并非是指它只能描写真善美的人与事,而是文学作品在描写真善美,假恶丑时所体现出的伦理判断,以及它所激发的感情符合善良美好的人性。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画蔷痴及局外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致雨,忽一阵凉风过来,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哎呦”了一声,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了”,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没处避雨。在这一回中宝玉怕龄官淋了雨而忘记了自己被淋雨,是《红楼梦》中表现宝玉对女性态度的一个典型情节。宝玉对待女性的态度与贾珍薛蟠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宝玉尊重女性,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将女性当做异性泄欲的工具来看待。第二,宝玉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对于女孩儿们,宝玉总是怀有体贴入微,赞美有加的态度。同时这也是作者曹雪芹对待女性的态度,他通过《红楼梦》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种态度,并以一种饱含着褒赞的笔致引导读者去认识、理解并形成这一态度,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第七回尤氏女独请王熙凤贾宝玉初会秦鲸卿众小厮见他撒野不堪了,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到马圈里去。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唬得魂飞魄丧,也不顾别的,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这回写了焦大醉骂的情节,写到他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种种的乱伦,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不是不可以写,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去“裁判”它,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感受、思考和信念。在这里,曹雪芹把“叔嫂勾结,公公爬灰”写得十分含蓄,其情感态度具有很高的品位,读者从他那寄寓着褒贬的笔致里,看到的是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强烈对比,听到的是对丑恶行径的谴责和对美好人生的呼唤。总结起来说来,文学创作的真正价值在于评判真善美、假恶丑,赞扬并追求真善美。作者以其自身高尚人格,去“裁判”社会生活,并通过其饱含着褒贬的笔致去赞扬追求真善美的人或事,抨击谴责假恶丑的人或事,引导读者也去“诗意的裁判”那个社会生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这便是一部优秀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特点。正如孙犁所说,文学作品总是因其高尚人格的投放而产生,“文学艺术,应该发扬其高级,摒弃其低级,文以载道,给人以高尚的熏陶,创造英雄人物,扬厉高尚情操,是文学艺术理所当然的职责”。2.利他的取向人的活动是有功利性的,文学作品常常会表现社会中的人面对功利的种种态度。善的功利性恰好是与自私的功利性相对的,是利他而非利己。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高尚与否,归根到底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整体的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就是说,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他人与社会的功利性。对社会生活的情感评价所隐含的功利性质,是文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P164)文学的功利取向,因作家评判生活的着眼点不同而存在着许多层面,诸如政治价值、人文价值、道德价值、哲理价值、宗教价值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某种功利价值选择可能使文学创造出一个时期内人们关注的热点,体现为时代精神。(P165)《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作者许多重要思想的主要承载者,是小说中最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典型。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那样:“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贾宝玉不是畸形儿,他是当时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信任的萌芽,在他复杂的性格里反映着个性的觉醒,他已经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性,他要求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下去。他是封建末世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是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新人的萌芽。应当说《红楼梦》所表现的鲜明的思想倾向,一方面继承了明代以及清初启蒙思想的精华,也曲折地反映了曹雪芹所处时代初步的民主主义和人文思想的内蕴。这种思想倾向从曹雪芹浓墨重彩所塑造的男主人公——贾宝玉身上也看得更分明、更深沉、更具有时代精神的亮彩。(二)情感的表现方式1.诚挚的情态——诚挚的感情来自身对生活的深刻体验2.艺术的呈现——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说教(一)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崇高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极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作家是人类命运的关注者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者。举凡各个民族各个时代优秀的作品,无不高扬人文精神。每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对生活的富有历史精神的肯定与否定、赞美与贬斥、同情与厌恶乃至困惑、无奈的情感态度中,寄寓着他们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人文关怀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P167~168)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红楼梦》的不朽魅力主要不是来自于爱情故事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美好事物被摧毁被毁灭的无限痛惜。带着这样情感来写作的作者与读者无不是充满人文精神的人。《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儿女真情”的爱情悲剧是明清人文思潮中的代表作。神瑛与绛珠的“以泪偿灌”的神话,就隐寓着“自然之性”、“自然之情”,以象征式的意蕴升华了宝黛“儿女真情”诗境界,渗透着深沉的感情色彩。天上终究是人间的折射,《红楼梦》十二支曲《枉凝眉》,慨叹了天上的宿缘与人间的悲剧。这悲剧的终结,是对宝黛真诚爱情的痛惜,对那个时代人性被压抑、人被束缚的痛斥,这样的结局极富人生况味,富于作者的人文关怀。对人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人文关怀历史发展的规律、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历史理性(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了人文关怀。也就是说,“历史理性要有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要有历史的维度”。不过这只是两者关系的一般表述,文学创造其实并不存在规范化的模式。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究其原因,作家的使命毕竟不同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人们只能期待他们的人文精神同社会人生的某些本质的有意义的东西相联系,而不应该向他们提出诠释社会发展规律的非艺术要求。单一的历史观点的强调,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红楼梦》是反映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的一部作品,它不但揭露了当时的贵族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虚伪、残酷、暴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阶之间的矛盾和阶级内矛盾,而且反映了当时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萌芽和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因着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衰落的社会现实而忽视其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